【随心茶事】做茶,三人行必有我师
……………………
昨天去不知春斋参加茶会,对小鱼冲泡出来的每一泡茶汤都会有一种新的认知:原来这个茶这么处理,出来的味道是这样的。
整整一个下午都喝的慧苑产区的茶。在脊背微热汗湿的状态下,有种回到了曾经自己一个人独步山中的场景。四周有流水潺潺,有鸟鸣和风声,有植物生长的味道,有山林自由的气息。湿润而热烈,天地间只有自己,如此渺小,却又自在惬意。

我喜欢武夷山这件事,我身边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但是能够在一泡泡的茶汤里让自己回到武夷山的山林,置身其间感受着阳光和花香,感受着山林的气场,这是很难得的。它是需要泡茶的茶师了解自己的茶,跟茶的契合度很高,会看茶泡茶,会因为天气,因为环境,因为各种因素去调整自己的注水出汤方式来完成它,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是我需要去学习的。
………………………………
今天上午到工作室的路上,回忆起昨日的那泡老枞水仙的韵,就很馋。于是翻出来自己前两年收的水帘洞老枞水仙安排上。
紫砂壶110CC,对于8克装的岩茶刚好。因为是前两年收的老枞水仙,且是放置在成都的工作室的,虽然是小泡袋密封,但总会有一些些变化。这是所有的老茶都不可避免的。所以把壶温透之后学着小鱼的办法,把茶投进壶中,再盖上盖子把壶放到烧开水的热水壶上面熏蒸了一会儿,让它醒茶,尽可能的吐出酸杂陈味之后再沸水冲泡。

经过高温醒茶之后的那泡老枞水仙居然真的在吐出了那口浊气之后变得很干净。茶汤里面那些以前没有感受过的属于老枞的稳重在今天突然就很明显了。汤里的木质感,青苔味,还有兰花的幽香层层叠叠,循序渐进,从口腔到鼻腔,到喉咙到血液里都浸染其中。呼吸之间有了种属于那片山场的清凉感,整个人突然就静了下来。

初入岩茶坑的人,大多都是冲着肉桂或者大红袍去的,我也不例外。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水仙,并且每年都要收一批做得很不错且原料还不错的水仙放着不求快速卖掉,只想自己慢慢喝的。
只是成都这个天气环境确实不适合存茶,所以能够用刚才我说的那种熏蒸法处理一下,茶汤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这是这次茶会我跟小鱼学来的。
后来给他发消息说谢谢的时候他很谦虚的说并没有什么。做为同行,愿意不偏颇的分享技艺,这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所以最后我把他告诉我的三个方法整理出来放在后面,如果刚好你用得上,那么真的就很好。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更好的办法,也欢迎提出来,谢谢啦。

做茶这个事情,真的需要走出去,需要不断的学习。不管是技术还是品鉴还是冲泡,都是需要不断精进的,所以不能懒。
加油吧。
#咹子的碎碎念#藏在城市里生活的人#
-
先生熟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03 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