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小技巧:入一出二
做简化者,不要做优化者。 严格控制入口,远好过优化系统。 减肥,减少食物摄入远比运动量重要。 提高生产力,做重要的事情比高产重要。 学习,选高质量信息比优化读书效率重要。 整理房间,精简物品比勤快打扫重要。 经营关系,筛选大于教育,宁缺毋滥。 人生,减少欲望比做六边形战士重要。
机智的阿饭,公众号: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当你不知所措时,简化。
在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公众号上看到饭饭引用的这一段话,每一条都表示无比赞同。

1
前段时间由于回老家、独立带娃、短途旅行,生活方式有所变化,体重增加了三斤,心情也时有低落;尽管“自律100天计划”已进行了五十多天,却感到异常艰难……
不禁使我反思,或许人的身体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代谢区间:体重会起伏,瘦下来总要“反弹”一点;心态会反复,积极一段时间也免不了又消极一段时间……
好在随后我及时调整,体重逐渐降下来,心态也趋于平稳。遇到这样的瓶颈期,我的经验就是:要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反弹”空间,并及时觉察、有效控制,立刻行动、重新开始。

2
除此之外,我认为“极简生活”和减肥、心态一样,也是会“反弹”的。自从2018年通过大量“断舍离”搬进新家,我着实“简单生活”了很长时间。
可孩子的出生,打破了以往只有两个人的生活方式。父母轮流过来照看宝宝,亲属也不定期来小住,只牙刷就多了四五个。
担心孩子在家无聊,便给他买了很多绘本和玩具。第一次为人父母又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只能一件件尝试,也因此踩了很多坑。毕竟别人家孩子喜欢的,你家的孩子又不一定喜欢。
我很佩服那些主张给孩子少买玩具的父母,那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才行。毕竟幼儿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一个玩具玩一下就要换一个,一本绘本翻完了就要拿下一本。
我曾焦虑我家小朋友是不是不够专注,后来看到育儿书上说5~6岁的孩子专注力才有10~15分钟,何况更小的孩子。

衣服鞋子倒是没有给他买太多,可总是穿一天就变脏,我观察应该是吃东西的时候染在衣服上的汁水。我还特地去宝妈群里请教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怎样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的?答案是一天换N次。
据说黑色衣服的染料很脏,我买的衣服又都是洗衣机洗不干净的浅色,所以也得多买几件经常换洗。
另外我的衣柜里因为近几年的身材、喜好发生变化,也慢慢多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服饰......
这种情况该如何“极简”呢?我确实苦恼了一阵子。
3
月初读了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小书《只要一只行李箱就能过生活》,作者提到“入手一件,放手两件”的技巧,使我灵光一现。
毕竟,我早在几年前就做过大型“断舍离”,物品还没有多到“扔扔扔”的地步,后来我又接触了“环保”“节约”的理念,希望每件物品都能够物尽其用。而“入一出二”、逐步减少物品的方法很适合当下的我。
我把这个方法改为“购入一件,最少出手两件”的原则,这样一来,没有限制具体的件数,也能更爽快地执行。
想给孩子买绘本、玩具时,先挑出两样孩子确实不喜欢的,或者坏掉的同类玩具赠送或者丢弃,想给自己买文具、衣服时也同样……
对我来说,这个方法减缓了增加物品的速度,给物品的主人留有重新选择的余地,也能有效地控制极简生活的“反弹”现象。

作者建议:
买了衣服就扔衣服,买了餐具就扔餐具,这样的“同种类捆绑”的处理方法很有趣,或者规定“扔掉的东西当中不包含日用品和消耗品”这样,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游戏规则会比较好。 这样做效果好的原因在于,在你“入手”之前,你就会开始考虑“放手”,这样可以提高你对于每件东西的认真的程度。如果你不舍得放手的话,也就不那么容易入手新的东西。 这样做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对那些买东西快的人显效特别快。通过实践这条规定,而自然会对东西进行严格挑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带有你鲜明特色的空间。 当东西的总量减得差不多可以了,就把规定改成“买一件扔一件”,保持住自己可以管理得了的总量,以此舒适生活。
4
而且,作者并不像其他“极简主义者”那样衣橱里只有“黑白灰”,而是喜欢有艺术感、有花色的衣服。她并没有始终提倡“每件衣服穿十年”,反而主张适当通过减少数量来达到更新换代的频率。
她在书里说:
可以大胆新入一些时尚的或当季的衣服,也正是因为衣服数量少,自己可以控制衣橱空间。数量少,消耗快,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变快,穿着自己真正喜欢的衣服,又可以买新的喜欢的衣服。
这和我现阶段的想法相似。我在今年学习爵士舞后,喜欢上了色彩鲜艳的服饰,因此入了几件新衣。不过在购买时,一边害怕色彩太丰富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不喜欢,一边担心明亮的颜色是不是不够“极简”。
作者还说:
更新换代不仅局限于衣服,也适用于发型,以及你的思维方式。听说随着年纪的增加,头脑会固化,我希望自己的头脑也会更新换代,不断成长。
看完这一段,我便大方丢掉了那些使人焦虑的想法,允许自己在一定范围内“喜新厌旧”、尝试新事物,也许,这才是成长中的“极简生活”。
当然,“入一出二”这个方法也不是只有建立家庭的人才适用。作者便是一名独居女性,她说:
“将所有物品,压缩到满足最基本生活的程度,不用再花很多时间打理家里,有更多时间与朋友聚会、旅行,一个人在家中时,则能更专心地读书、写作。”我深以为然。

“入一出二”的小技巧,归根结底是为了让自己“严格控制入口”,在购物时三思而后行,在简化时果断而坚定。最终实现不再为物质所困扰,把花费在物品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更为重要的人生体验上。
你也不妨试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