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上作乱到法国大革命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
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
③鲜(xiǎn):少。
④与:“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白话】
有子说:“那种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人,而存心喜好触犯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用力在根本处。根本建立了,道便产生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解读】
我读这段非常诟病。
有子这个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罪人。
为什么呢?因为有子用家庭伦理对政治伦理做了类推,辅助造就了我们民族的“顺民”性格。
我当然支持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就本质来说,我认为孝敬父母是100%的义务,不管发生了什么。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这是我们必须要报的恩。但是兄长呢?如果兄长有兄长的样子,有兄长的担当,我们应该敬爱兄长。但是如果兄长非常恶劣呢?那我们其实就没有敬爱兄长的义务,兄长也没有权利搞“一言堂。”
我在说一下有子的恶劣之处。我们可以说,我们对待父母,是因为养育之恩,这是肯定要报恩的。但是为什么要类推到要一定顺从上级呢?父母是父母,上级是上级。我们能把上级类比成父母吗?如果上级是非常仁善的,我们要服从上级的领导。
如果上级非常恶劣呢?那我认为我们服从领导,本身就是愚蠢的,也是邪恶的,因为服从邪恶就会助长邪恶。这个时候,我们正义的做法,反而是“犯上”,“作乱”。那如果按照有子的逻辑,法国大革命,美国大革命,就是不正义的“犯上作乱”?
儒家学者的一大诟病,就是用家庭伦理来进行类比政治伦理。有子是一个例子。但是我没有看到孔子有这样的言论。孔子这个人的真实面目,其实有时候非常霸气。孟子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孔子也说过更霸气的:
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有子这句话,是我看到的用家庭伦理来类比政治伦理的最早的出处。
如果按照家庭伦理来类比政治伦理,那么,君王,官员就是父母,违抗他们就是不道德的,不管他们多么邪恶。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沉疴,我们切记切记要革除它!
这种类比在语言现象上也留下了痕迹。中国的语言传统,会把一个地方行政长官叫做“父母官”。就是这种荼毒!
朋友评论:
他打这个比方是不对的,只能说明有子的这个人水平有限。但是《论语》却记录了他这个话,然后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弄不好很多人还以为这是孔子教育的。在他们那个封建社会的,大家就认为这是对的。(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