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
当男女主人都已死去,一座房子立即就开始了它的死亡。自然,这是说,儿孙们也遗弃了这座房子;他们没有再回到这里的理由。从物理角度讲,房子在其主人离开之后骤然加快了衰败的速度;而在此之前,我们甚至从来不觉得它在衰败。一直都是房子在庇护人,然而其实人也一直在照料房子。没有人的照料房子便成了遗迹,而且也渐渐有了遗迹的样貌。后院那堵墙在一场雨过后塌了一半;院里被野草占据了;台阶上生出了苔藓,尽管这里地处北方;屋顶上的一片瓦没来由地突然掉落在地,摔得粉碎。人们也许会说,这座房子病了;然而这不是病,因为不可能再有好转的可能,这是死的过程。也许几年之后会有新的房子在同一片地方立起来,但它和原来那座房子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人们彻底遗忘了原来那座。正如新的一代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感受不到这个世界早已有人活过、期盼过、强健过、上升过然后又不可挽回地跌向衰弱和死亡。新的一代人忘记了过去的一切,而只有忘记了一切,生活才有可能欣欣向荣。 我记得那些院子,我记得那些老人死后那里的门就永远锁上了。我记得可以从院墙的缺口看到里面长满了密密的草,看到鸟从这里腾挪到那里。常常是同一条巷子有几家都是这样的院子。那也许是因为他们年轻时一起选择在这里筑居。在我小的时候我看到过这些。我以为这是个别的、边缘的现象:只有那些特别老的人才会遭遇这样的命运;或者,这些院子之所以如此被遗弃,因为它们本就已经破败不堪了;或者,是由于贫穷;或者,是儿孙不孝;或者,仅仅是不幸。不幸的老人住在破败的院子;不幸的老人去世,留下破败的院子。然而,这是普遍的、共同的命运——它总有一天会临到你的头上。我没想到,当我的爷爷和奶奶去世,他们家也成了这样的院子。那里锁上了,叔叔不会再回那里,父亲也不会。实际上,在奶奶去世之前,这个院子就已经开始衰败。爷爷去世后,奶奶生命中最后几年大部分是在两个儿子家轮流度过的。在那几年,几乎没有人回到这里过,除了每年除夕给门上贴上春联。印象中房子一直好好的,尽管这里那里有一点损坏,并不妨碍它是一个家。一个健康的房子,并不一定要完美无缺,偶尔的残损只要及时修补即可。然而,就是在这段时间,一些恶性细胞开始侵蚀这座房子。在奶奶临终那几天,为了给葬礼做准备,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这里的荒草,打扫院子;我们还不得把平房顶上的砖砌栏杆推倒放平,因为此前已经有一些砖块掉落在院子里,而那些栏杆又摇摇晃晃,害怕掉下来砸着人(小时候,当我跑到平房顶上去玩,我会扒着栏杆朝下望,是栏杆给了我勇气和保障);东房的一面墙裂了个口子,在雨水的冲蚀下,墙里的土呈静脉血管状蔓延在白色的墙皮上,我们找来一块布把那里挡上了;院里的灯座老化,灯没法亮,一个邻居爬梯子上去修,把下面的我们看得心惊肉跳,唯恐他触电……的确,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坍塌、消亡。一切。这整个村庄,和童年牵涉的所有一切。这一切部分是由于我们离开造成的,而我们之所以离开,又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想经历衰亡这一历程。或者说,衰亡的东西无法吸引我们,我们被它们所驱赶。
-
五车兽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31 0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