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读书】《浴血荣光》写了啥
《浴血荣光》是金一南教授的又一部倾情巨作。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酷的技能。总体而言,比较像是他讲课时的演讲稿。如果对文笔有超高的要求,那可以绕道了。
尽管没有《离骚》那样的文采,但是全书那种扑面而来的革命热忱和真挚的情感,直接写活了一个个革命先烈。
这本书最吊炸天的地方就是让所有的英雄人物回归到“人性”上。教科书上只会冷冷地将历史人物和大事件挂钩,读者只能通过文字了解何年何月何日发生了何等事情,虽然尊重史实,却也因为较为乏味而让读者过眼就忘。
金一南教授厉害就厉害在,他把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写活了。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一个个都回归到“人性”的特征上。
例如“个性极强,说一不二,向来不愿俯首听命”的陈独秀。一旦涉及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问题,一言不合就“怒火中烧,猛一拍桌子…….说完拿起皮包就走,拉都拉不住。”从这些我基本没听到过的小故事里,我从新认识了这位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在我的脑海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血性的汉子。人物形象开始在我脑海里丰满起来,鉴于此人的个性,那么后续他各种操作也就说得通了。
还有与斯大林碰面,竟然说出那句“我是长期受排挤打压的人,有话无处说”的毛教员。真真是高处不胜寒。当一个人的认知和思想高度达到一定的程度,远远地四周的同伴都抛在了后头,那么他注定是孤独的。因为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对于伟人的印象,我一直都是比较平面化的。但是这本书却让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有真情实感,在挫折中成长,不断update自己的领导人形象。在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时候,即便他能认出那些参加了革命的名人,但是没有任何人会抽时间来和他这个小人物谈话,这个时候的他是寂寂无名的落寞;在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被博古和李德差不多败光的时候,尽管心如刀绞,生了一场大病,但是教员却在逆境中不断地脱胎换骨,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懂得政治博弈,懂得妥协和退让。遵义会议前后,他并没有计较自己是否为党内最高领导人,而是想办法想解决军事指挥权的问题,从而挽救了党于危难之际。
这些说的是共产党。再说说国民党,书中最过瘾的地方就是对蒋委员长一些事迹的介绍。我对近代史了解得不深,但是看了《浴血荣光》后才深感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滚滚向东流,千古风流人物,跌宕起伏。只有真正代表最广大根本人民的利益,才能成为历史这条巨无霸的掌舵手。
蒋介石1963年11月在台湾回忆时,也愤愤不满地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我是21岁入党的,直到27岁总理才对我单独召见…….而总理却亦不曾特批派我任何公开而高超的职位。一直到我40岁的时候,我才被推选为中央委员……
尽管没有抱怨一个字,但是那种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遗憾跃然纸上。
我一直以为蒋委员长是孙中山的得意门生,深得其厚爱。谁知孙中山撒手人寰前,呼唤的是汪精卫,根本没蒋介石什么事。
这就很尴尬了,毕竟他总给人一种“我就是唯一接班人”的错觉。不仅他尴尬,连隔了个海峡的我也觉得尴尬。我尴尬的是自己才疏学浅,不懂他的心。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沾了他夫人的光?
除了一些很过瘾的历史小故事,里面还介绍了各种不太被正史详细记载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这本书,可以说是对正史的一种权威补充。从里面,读者可以多维度地认识更多的革命先烈和叛徒,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有人做了二五仔卖国求荣;更有人坚定不移地高举信仰的大旗,为中华民族扫清了各种牛鬼蛇神,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前方。
看得我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