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逛书店
不是第一次到英国,也不是第一次逛书店,但这次的体会有些不一样。
以前常去的,是伦敦几所校园边的Waterstone、Blackwell等等,还有查令十字街的地下室二手书店,以及街尽头的Foyles。看的无非是些专业书,但像是文学、艺术等大区,都很少光顾。
疫情几年,开始读读犯罪小说,艺术史画册等等,去书店就不像以前一样狭隘了。所以,这一个月在牛津和伦敦逛了逛以前未曾到过的书店,倒是有了些新体会。
在牛津,与三一学院相邻的,就是Blackwell的原店,享有世界最大书店“单间”之名的 Norrington Room就在这里的地下;它的旁边和斜对面,还有Blackwell专卖乐谱和漫画科幻的店铺。Waterstone也不落下风,我在它的店里参加了一本新书的发布会,也很有意思。
不过现在先略过牛津,讲一讲我在伦敦的新发现,也就是皮卡迪利大街上、茶店Fortnum&Mason边上不起眼的一个小门面的书店——Hatchards。它带给了我最大的惊喜。
我对于Hatchards的了解,最开始是通过播客。作为独立书店还同时做书评栏目,这着实让我觉得钦佩。到了店里才发现,它不仅精致,空间也很大。Hachards虽然只占据一个门脸的位置,但内部上叠下挖,楞是有4层楼高。部门齐全、选书很有品味和眼光,工作人员不像是临时打工的,有些senior的人很懂,而且很能聊。
我先是问他们有没有某本特定的中世纪英国历史的书,2023年11月出版的;老头子查了后直接告诉我“not in this country”——没有一家本国的书店有售,并建议我等今年圣诞的时候,可能会出paperback。之后走到顶层的艺术部,我在寻找上周在dulwich看的特展的catalogue,那边负责的中年先生帮我找到后,跟我聊了不少艺术风格和具体作品的事情,后来我说你这里的价格比特展现场的要贵,他查了后说确实如此,然后我说自己不久要回国,没办法再特地过去买了,他就直接给我打了个折扣,价格只比特展贵了几毛钱。
这些小故事虽然并不是什么很传奇的事情,但这些经历本身,倒是反证了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书店,依然能活得很好,为什么人们哪怕多付一些钱,还是会特地到实体书店去买书。因为,买与卖不光光是人和商品的联系,而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就是我们的人生。
-
嗨呆客抓紧时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29 23:20:56
-
满[已注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29 22:00:18
-
Inthewood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29 21:51:15
-
与英雄为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29 21:30:17
-
小苗苗 转发了这篇日记
啊原来那家blackwell的地下是世界最大啊!我进去的时候就觉得大到很震撼然后开心地拍照然后一个店员还教我怎么站在最好的角度俯瞰整个空间 🥹
2024-08-29 21:06:29 -
Biegun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29 21:01:34
-
建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29 21:00:34
-
沧浪之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8-29 20:31:23
-
锦瑟 转发了这篇日记
现代社会给我越来越深的感觉就是人与人的直接关系在一个个地消失,取代它的是商业与法律的中介机器,并且这些机器重新定义了人与人的关系,人被孤立为绝对的个体(并且孤立的个体受到最高赞扬)。
2024-08-29 20:30:17 -
丝管 转发了这篇日记
最后一段对唱片店也适用,我有时去唱片店什么也不买也没关系,和店员聊聊天,双方都很开心。可惜悉尼的唱片店逐间关门,COVID之后连二手店也没了。
2024-08-29 1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