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书店之新生:构建县域读书人的精神文化共同体
2024年7月28日周日下午,笔者的第五本书《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如期在海门草木书店位于东布洲艺术创意园区的新店里举办对谈沙龙,这也是继2022年国庆假期在草木书店柳西半街店举办的《海阔天空》沙龙后,笔者又一次在这家位于自己老家南通的独立书店,举办个人的新书沙龙。时隔两年的两场沙龙,主持兼对谈人都是武汉大学环境法专业硕士毕业、回家乡南通工作的青年律师秦艺源,而草木书店的创始人和主理人陈松一直安居台下聆听,而沙龙举办的物理空间和台下聆听的众多书友,都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考察这两年来,草木书店的“变”与“不变”,或许能为有至于在县乡以下地域创办和运营独立书店的朋友们,给予些许参考。
两年前,在《海阔天空》沙龙和个人关于草木书店的第一篇随笔发出后不久,草木书店旧址所在的柳西半街景区,就因为人流量不足和经营不善等原因、陷入停摆状态,景区内众多门店或关闭、或撤离,陈松和他的草木书店,也由此陷入困境。在陈松的坚持和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友人的劝说之下,他完整地保留了草木书店柳西半街店的整体布置和既有装修设计,尽管平日里不再营业,但每逢重大节假日之时,陈松还会去店里,将门店短暂地运营开放。每当此时,草木书店运营近三年以来培育起的一批忠实书友群体,总是会约好一定出现在店里,让已经略显寥落的柳西半街景区,呈现出某种“节日乌托邦”式的“海市蜃楼”感。
“天无绝人之境”,就在柳西半街店濒临倒闭之时,陈松意外接到了同处海门的临江镇东布洲艺术创意园区的邀请,希望他能在东布洲开设一家新店。园区的创始人是一位颇有前瞻性思维和开放视野的优秀干部,他为东布洲艺术园区给出的定位,绝不仅仅是海门乃至南通本地艺术家的一个汇聚中心,而是以东布洲为中心,汇聚跟南通、江苏有缘的海内外优秀艺术家的交流平台,一家以动画产业为中心的艺术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这样的园区定位,自然不能没有独立书店的参与。于是两者一拍即合,草木书店很快得以在东布洲开设新店,以简约而颇具商务风、完全不同于柳西半街店的装修设计风格,全新亮相。
坦率而言,在上述波折之后,异地重生的草木书店仍然处于创业初期的艰难积累期——一方面,它面对的是纸质书籍销售额越发下降的出版业的惨淡大环境;另一方面,从距离海门城区仅有十多分钟车程、且背靠张謇故里常乐镇的天然旅游概念招引的柳西半街店,到距离海门城区有40分钟车程、且同样处于新生状态的东布洲艺术园区的新店,草木书店很大程度上,要重新建立品牌效应和忠实顾客群体。这些都给陈松的草木书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陈松坦言,到东布洲新店之后,书店每个月的销售流水量,一般也就是在5000-7000元,几乎没有过单月破万元的成绩。因此,尽管园区给陈松提供了可供日常居住的人才公寓,并且前三年对书店免征房租,但书店每个月获取的利润,也仅仅勉强能支撑陈松的日常温饱生活。这无论是距离陈松的独立书店运营理想,还是距离陈松希望借助于书店创业、而获得从容照顾老家亲人的时间和经济能力的初衷来说,都可谓落差不小。
好在,书店已经培养起来的一批忠实读者群体,还是能带来陈松以足够的书店运营动力和信心。这两三年来,曾经多多少少有一些“社恐”的陈松,悄然建起了草木书店的书友微信群。截止笔者撰写本文时为止,微信群的书友数量已经达到了218位。而在书店举办的每一场线下沙龙和活动,几乎都能在为书店完成一定的纸质书销量的同时,为书店带来新的书友、新的生命故事与新的感动力量。某种程度上来说,单纯用每月数千元的销售流水量,来衡量草木书店的价值,是极其浅薄而远远不够全面的。草木书店,已经借助于线下与线上并行的空间效应,有效构建起了县域读书人的精神文化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正外部性”效应,绝对是不容小视的。
在7月28日当天下午的《一个家族的电影史》沙龙中,笔者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借助于书店的现实物理空间而连接起的书友与书友之间的美妙缘分。在下午参加沙龙的近20位书友中,有一位性格明亮、相貌俊秀的女生独自坐在了第一排,并且全场都保持认真聆听的状态,让台上的笔者非常感动。于是在互动环节里,笔者拿自己二十多年在北大做旁听生时,总是坐在第一排、提问环节第一个举手、第一个提问的往事来勉励这位女生,希望她未来,也能从这种大胆坐在第一排聆听的经历中受益良多。难忘的是,这位女生也落落大方地分享了她跟这场沙龙结缘的经过:她是山东人,大学里的专业跟艺术无关,近期也跟原来的工作告别,暂时处于待业状态, 于是在东布洲艺术园区里进修动画;是动画课程班上的老师告诉她们,今天草木书店有一场电影主题的新书沙龙,在老师的推荐下,早早来沙龙现场聆听。
沙龙结束后,我们互加了微信。虽然女生的朋友圈为“三天可见”、且暂无任何分享内容,但我还是特别期待一两年、三五年后的某一天,能看到这位女生在朋友圈里,分享她之于热爱的动画艺术的最新努力与成果,也由衷祝愿她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早在《一个家族的电影史》沙龙之前,我就主动让陈松把我加进了草木书店的书友微信群。相比于很多书友群里的沉寂状态,仍处于初建阶段的草木书店书友群,活跃度非常高,每天都有职业、性格和文化背景各异的书友在群里的积极分享。这里面,有年长一点的中老年书友每天“打卡”式分享“心灵鸡汤”和人生感言,有像许春艳姐这样的书店忠实读者分享探店笔记和读书心得,有践行“诗与远方”的书友分享骑行笔记和旅游见闻,也有我这样的老派书友分享一篇篇优质文章和读书、观影、听乐的心得感悟。有趣的是,各色书友的各类分享之间,往往是齐头并行、互不干扰,感兴趣的书友会在群里各自进行跟帖和点评,而很少会有争吵或各自不欢而散的场景出现。而作为书店主理人的陈松,与其说是微信群的群主,倒不如说是这个微信社区的“居委会工作者”一般的存在——除了时不时对群友精彩分享做一点跟帖和点赞外,这位主理人在群里的存在感很低,只会在必要的维护群秩序的场合,才会给出一点友情提醒。陈松这种“无为而治”的黄老式治群哲学,或许是草木书店书友群能保持如此高的活跃度、且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的重要原因。
由线上反观线下,草木书店新店的独特物理空间优势和其所在的东布洲艺术园区的集聚优势,仍然能为书店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与发展可能性。草木书店门头正对的,是临江镇静心打造的人工湖——玲珑湖的水色美景,而书店所在的东布洲艺术园区,刚刚在上周末迎来了首届国际艺术节,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高水平戏剧、演出和活动在这里连番上演,书店也由此迎来了一个人流量的高峰。在平日里的日常状态中,东布洲的驻地艺术家,诸如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曾在北京798艺术园区驻地创作的艺术家马宁等,也会在书店开设面向大众读者和青少年读者的艺术创作工作坊;同在园区的卞之琳艺术馆等处的驻地艺术家,在策展、接待和创作的闲暇之余,也会来书店探访、购书和交流。基于身处艺术园区的这一全新特点,草木书店在书籍陈列中,也加大了音乐、电影、艺术类优质新书的进货和优先上架力度。就在前不久,草木书店成功成为了迷笛音乐节在南通地区唯一一家官方授权的“迷笛窝”所在地,可以合法销售迷笛音乐节的相关配套文创产品,很多迷笛音乐节的忠实乐迷,会从南通市区或海门城区驱车几十公里过来书店打卡和购买文创产品,也着实为书店又小小赚取了一把口碑效应。
在以艺术为中心的书籍陈列中,草木书店还会尽其所能,帮助在书店举办过沙龙的作者推广其相关作品。比如在电影类和音乐类的两排新书陈列中,笔者就非常感动地发现:自己之于音乐的《海阔天空》和之于电影的《一个家族的电影史》这两本书,就各自被置于相关主题书籍的中心位置。而在“迷笛窝”的文创产品陈列中,关于Beyond音乐的《海阔天空》一书同样被置于相关推荐书籍之列。当天在书店探访时,让笔者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近年来国内出版的非常重要的两部艺术类重磅作品——《电影海报艺术史》和关于台湾民歌的《民歌四十》这两部大书,被高高置于艺术类新书的顶端,“傲视群雄”——这样用心的陈列设计,实在让每一位热爱阅读、热爱艺术、热爱独立书店的书友心生共鸣与深深感动。
唯愿草木书店借助于线下沙龙、线上微信群、书店物理空间和所在艺术园区的集聚效应这“四位一体”的模式、汇聚起的南通海门县域的读书人共同体,能够越发扩大,在成就和开拓各位书友的精神文化视域的同事,也能够让书店和主理人陈松,过上更好、更从容的生活。由衷祝福。
就此搁笔。
2024年8月5日晚草就于海安中楹桥南。
(本文于2024年8月20日在“群学书院”公号“书店与书店人”专栏首发。)
-
No Surpris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20 12:35:45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3月音乐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非新书书单 (1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2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