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的那段江湖往事
查看话题 >【2014年 十年前的一次杭州之行】
那天走出住所,确切说是青旅。青旅是在灵隐支路的白乐人家那边。到现在我还有点依依不舍,说起来,还真是有一些有趣的。
那天,下午刚到杭州东站,是自己第一次坐杭州的地铁。从杭州东出来后,买票坐到应该是武林广场那站,如果没记错的话。出来,就打电话给高中的一个同学。我说我到杭州了,她似乎有些惊奇吧。好端端的五月二十几号,不是应该待在满是“黄土”的大西北嘛。后面我告诉ta缘由。
她是我高中的一个同学,也算是个好朋友吧。高中的时候,她数学挺好的,起码是比我好,而我总是觉得我的英语、语文、历史比她好。她就给了我一个地址,龙驹坞。我百度搜了一下大概位置,随后打车过去了。出租车司机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杭州。」我说,我只是转道杭州,顺便来看看,马上还是要回学校的。过了大概二十几分钟,司机师傅示意我下车,「说杭电在半山腰,现在正是赶上学生下课时间,学生比较多,叫我自己上去就可以。」
我也只好答应,付了钱。穿过马路,顺着司机指的方向,很快走到这一条小巷子,蜿蜒向上,望不着边际。人群中小心穿过巷子,似乎有点艰难,两旁都是商贩,还有过往的学生。这么一看,似乎和自己学校外面的“经三路”异曲同工,是不是众多大学外面都差不多呢?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我见怎么还没有到头呀,掏出手机,打电话给H。她说她在图书馆,马上下来接我。又过了一会,终于找见,眼前矗立着一块挺大的门廊,阳光下金灿灿地泛光,几个大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再往前一点,有个小店,不是新的那种。店面也不大。脚是踩在半斜坡上,似乎是要用点力才能抓住地。学校很好地就在眼前,左边和右边两座建筑。建筑,也不是新的,是那种旧。其实就我自己来说,更喜欢旧。比如旧事物,旧东西,旧房子……H还是没有出来,我拿出手机看,正准备再按下绿健时,后边有人倏地拍了我一下,转头,是H来了。没有多大变化,快有一年没见面,H还是那个H,似乎没有被大学改变很多。我说,「你啊,终于来了。」我和H,绕着学校走了一圈,H带我走到操场,两人一起聊天。可能那会时间里,我是超级爱走路,尤其是绕着操场。这可能是我原来在高中的时候,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从未做过的事。那天,下过雨。想必也是,五月的江南,五月的杭城,哪有不挂湿雨留地。所以也就没走完整,原因是H的学校,也就是眼前的跑道,并不是塑胶,还是那种装铺石灰煤砟子的。旁边还有杂草。想起了小学,上海的那座学校也是石灰跑道,煤砟子。其实想想可能是废物利用吧,全当是自己没有摔跤过,会这么说。不然,你试试看,跑不起来,一溜烟儿。H说,走吧,下山吃东西去。就这样子,和H又穿越上山时的小巷子,这一会儿人更多了,我全然融入,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一员。突然,H和三俩个上山的姑娘打招呼,姑娘说这个是谁。。。我只没开声,似乎有些胆怯,脸上是微笑,尴尬的。一路下来,H和我说了挺多话。我看H似乎和以前差不多,而我自己好像变化挺大。很自然地,H果不其然问我,「你怎么来了?」我说这其中原因太复杂,其实之前H也略知一二了,不过我想她一定没想到我真的会来。坐着28小时硬座,跨越半个中国。H说,「走,带你去吃黄焖鸡米饭吧。」我说好的。进了店里,人挺多的,我们两个找了位置坐下,点了两碗黄焖鸡。边吃边说了很多,饭后,我主动地去买了单。毕竟,我要做一个gentleman。我说我还要回青旅,H说那送你去公交站吧。我只说,刚才我是打车,H说公交车就在附近。走得不久,我上了公交车。
【故事后段】
上了公交车后,其实我连哪一站下车,我都不知道,可能是刚才太匆忙。我看了看公交车里的线路图,我挑了一个很好听的站点名字,准备在那站下车,其实一点把握也没有,会不会名不符实。很快地,就到了。我下车了,马路宽宽,来往车辆挺多,还有专门的公交车道和公交月台。我只是本能地往前走着,试图走出困境,心中的。我绕着马路牙子走了一圈,好像在绕路。我抬头看见有一栋高楼,什么医院来着,名字不大清楚了。我掏出手机,打开了高德,输入了青旅住所的地址,很快地看到一条路。我跟着导航,现在想想,当时还好静音,万一是开着,手机崩出导航语音,那岂不是很尴尬。很快地,可以看到马路左前方拐弯处,再过去就是隧道吧。我停了下来,我四处看了看,看到穿过【隧道黑洞】的仿佛就是车子,即便人行过,也是在车子里,或者其他工具,绝非像我一样试图步行穿过的。即便我看到马路最边上有栏杆,栏杆右边类似行人通道。但我还是没有选择继续前行。整座城市似乎在繁忙和热闹中放缓了脚步,夜色渐渐地变暗。远处不少大厦里亮起点点灯光,不是白日光,有柔光。我张望驻足了五六分钟,我选择还是打车通过吧,我从导航中看不到隧道过去还有多远,虽然地图上的距离已经俨然是近在眼前,似可触及的。我好不容易打到了一辆车,我说师傅,「灵隐支路白乐人家155号」。司机便朝目的地开去了,这时,我便是坐在车里穿越隧道,大概开了一两分钟,就出了隧道。原来在外面望内,我深不可测,里面却全然不同。司机打着远近光灯,路边的路牌忽亮忽暗,隐约看到四个字,灵隐支路。师傅右拐,驶进小路。很快就到了,我下车。背着包,就去找住所。那天,天很黑了,百乐人家在灵隐支路。那条路附近,都是种满古树,都是很粗很粗的大树,在五月还是枝繁叶茂,就会更加平添一些幽静。
我沿着小路,好像两旁人也不多。房子是类似独立小洋房的。隐约可见白乐人家的牌子,那灯光也是挺不刺眼,但是够显眼。我走上前去,询问了一位路人。「木兰道青旅怎么走」。路人指了指,「就这上方,小阶梯下去右拐进去就到了。」我似乎拖着疲惫,其实我只拿着一个书包,沿着小路寻找。跨下阶梯,我便找到了青旅住所,一栋独立小洋房。我推开门帘,映在眼里的是,一个大客厅,门帘左手边是柜台,收银台,坐着一位女生。客厅沙发上有几位人,小茶几那也有几个。墙上是贴着照片,杭州地图,还有各种留言。我站在柜台前,把自己身份证递了上去,且称呼女生为姐姐吧,我说姐姐,我是网上预订房间的。她回应我,「原来就是你啊,我们就在等你了,十点会关门禁,不过可以拿卡刷门。」我说我先去龙驹坞了。她说,没事没事。边说边给了我门卡,钥匙,让我先去房间,再去取被单床单。不一会儿,我便收拾好了。木兰道青旅,在灵隐支路的一端。这条路,我可以望见许多绿色,可能五月,还有枝繁叶茂,等秋风一吹,也许掉了绿。我住的是八人间,房间不大,但是整齐有序,床单被套都是洁白,床是上下的木床,枕边还有一个小书架,还有一个小台灯。房间里我选了一张靠窗边的,我总有一种对于光的畏惧,然而却也有喜爱。清晨,头倚枕边,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还有清澈潺潺溪流声。
我整理了一下,把一些东西放进了一个小柜子里,锁上。
我换了一双拖鞋。走到客厅,想去坐坐。穿过走廊,墙壁上全是照片还有手绘的图案。我在书架上找了一本书,书名具体什么,我忘记了。翻了几页,我却在书架上翻到了费孝通老先生的 《江村经济》。也许我陌生,也熟悉。
沙发上坐着几人,男女都有。还有一个男生,在茶几那里捣鼓他的手提。不一会儿,门口又进来一位。看上去似乎有些褪去稚嫩。很快,他便拿着钥匙,走向走廊那头,好像隐约间转进了我的那间房。后来他告诉我,他是南昌大学毕业的,现在在广州做外贸服饰生意。【这个大哥,最近的一次联系也过去好多年了,好像后来去了澳洲。——2024年】我来介绍一些在青旅认识这几位吧。虽然我只加了这位和我同宿一屋的大哥。
前头坐在前台的姐姐,是复旦新闻学研究生。沙发有一位女生是郑州大学中文系,修电脑的那位是哈工大的。还有一位岁数稍大的,在那里研究骑行路线的,是一位厨师,从东北一路骑来,过两天又将踏上西南。其实,你若未亲耳听他说是厨师,我怎么也不会相信眼前的这一位是厨师。留在印象里的就这几个,其余几位我没太有记忆。哦,还有一位杭州本地的姐姐。
不一会,大家都说来玩桌游吧。大家都准备玩【英雄杀】,而我却摇头说我不会,似乎有些扫兴。不过后来说玩【谁是卧底】。不一会儿,本不熟的几个人便是有说有笑的了,还说赢有奖赏,输的话就要惩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会有一人一直抽到卧底。那个人也接连着输了好几盘。【现在回想来,游戏输的人好像第二天去爬山,去给大家取北高峰的清澈泉水。——2024年回忆】
第一晚,睡得挺好。也许我还是适应家乡,适应南方。第二天,天亮了。我枕边透过微光,小鸟鸣叫。我起身,下床。这一会儿,对床的南大学长也已辗转翻身,不一会儿,我洗漱完。转眼,他收拾好相机了。我和他一起出了门,后来在小巷子的早餐店道了别。我往下走,他向上去。南北各异。我也是没有计划地走,我想去看看西湖。我打开了高德,找了条最近的路。顺着路,走着走着,过不久,地图上显示植物园在旁边,我顺势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门。我正准备走时,被一个穿着保安衣服的人拦住了,他说这要买票,从口袋里掏出了钱,便才允许进去。
植物园里有很多参天茂密的大树,还有各式各样花,最近看安妮写的《眠空》。安妮的叙述总让我觉得一种平静,干净,让我读上去很舒服,有时又有点读不懂,但却十分地喜欢去读。似是一种朦胧幽密的感觉,想去触摸,但又怕触坏了。在《眠空》里多处写到花,写到树木,写到茶,写到自然。仿佛我可以见到,这花开的多娇艳,树多葱绿,茶多干醴。
走过植物园,我一直沿着赵公堤走,赵公堤一路,有挺多旧屋故居。穿过一条马路,便是杨公堤。赵公堤东西走向,杨公堤南北。走一点,右边拐手便是西湖一景——【曲院风荷】。在亭塘一处,我看到好几个背着画具的美术生在写生。其实挺羡慕他们可以用画笔去记录美的事物。
【2024.7.2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