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打破观察者时空切片的界限(“信息世界观”阐述系列之三)
之前两篇文章提到,不同观察者所在的时空切片物理逻辑不一致,而同一观察者时空切片中的物理逻辑则必须一致
然而,妙就妙在,智能生物/智能体的视角,是能突破自身的时空光锥的,其实现方式就在于交流/通信
拿通信接收方来说,从他者那里获得的信息,物理意义上,仍在自身光锥内,故物理逻辑必然一致,但内容逻辑,是完全可以不一致的,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罗生门”(谎言且不论,哪怕是真实观测结果,也是可以有出入的)
我们有所谓的“客观”,是因为传统上,科学观测精度低,且可交流的观察者都局限于地球之上,彼此的时空光锥相对光速的大尺度而言,重叠度都太高
想象“双生子佯谬”中,那个去太空逛了一圈,回来后比孪生兄弟年轻许多(或者说穿越到了其他地球人之未来)的家伙,他眼中的世界就与其他人有较明显的差异,却能够在交流中,把这种差异传达给其他人
而微观上,我们已经有“量子互文性”来打破实在论,其实质,便是不同时空切片之间“对口供”后发现的矛盾。如上述,时空光锥重叠度影响了可发现矛盾的大小,未来对“互文性”的发现,势必将进一步突破量子尺度
有趣的是,严格说来,物理逻辑一致的观察者应是一个质点,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在同一个人身上,或说同一个人眼中,也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性(尽管我们的意识和预测型大脑,通常都会给出一个统一的贝叶斯式叙事)
最后提个畅想(在《信息世界观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文中出现过),有朝一日,我们对黑洞的观测,可以通过一种通信接力的方式实现。对于黑洞,处在不同距离上、时空曲率不同的观察者,所见也会有所不同(靠近黑洞时空曲率大,观察到的黑洞应是更平坦、时间流速更正常的天体)
附:《信息世界观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豆瓣链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