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的外婆家
小时候因为户口在妈妈这边,读小学时住在外公外婆家,只有周末和寒暑假回自己家,回想小学的时光有点零零碎碎的,这里一点点,那里一点点,小学时代的朋友竟然都没了联系。
外公外婆家是自建的两层小楼房,在进门的这边种了爬山虎,冬天的墙上只有干枯的根茎,到了夏天就鲜活了起来,满满的绿色层层叠叠的覆盖住了根茎和墙壁。
一楼进门是客厅,进门右手边是一张抵着墙的军绿色皮质沙发,坐的部分光滑平整有点硬是白色的,夏天坐着很凉快,两个舅舅同坐还空余一个位子,这个沙发可以把靠背放下和坐的部分组成一张床。沙发面前平行放了一张原木色的茶几,长度跟沙发差不多,小时候犯错就自己趴上面被鸡毛掸子打屁股。跟茶几垂直挨着的是两张带轮的单人沙发,跟多人沙发是一个系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放了一个小茶桌,桌上一个墨绿色浅口花盆养着水仙花,不养花的时候放一些小摆件,有时候是仿制的唐三彩骆驼,有时候是陶瓷的小动物。
坐在单人沙发上就能看到客厅的左边,抵着墙放了两张正方形的饭桌,一张原木色一张猪肝色,一个带抽屉一个不带抽屉,浅色带抽屉的是日常吃饭时用的,深色不带抽屉的桌上放置了好多东西,占了半张桌子。顺着深色桌子往右看,墙角有台电视机,电视机旁有张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是窗户,窗户旁边是门,桌上有两个开水瓶,几个带盖的白色陶瓷茶杯,一个茶叶罐。
单人沙发墙后是卧室,右手边的门通往小院子。小院子是垒了一圈2米高的围墙隔了个小院子,墙角种了金银花,到花期的时候墙里墙外都是绿盈盈的,月白色的花花点缀其中,惹得路人都会多看两眼。院子还算宽敞,有2间厨房,一个水池,一个厕所,通往2楼的楼梯也在院子里。
一个厨房是长方形通道,一头跟院子连通,一头跟卧室是连通的,顶上铺着石棉瓦,伸出一根烟囱,没有窗户,有两个铺了白色瓷砖的土灶烧柴和烧煤,碗柜在连接院子那端靠墙。厨房里面光线不好,冬天暖和夏天热,夏天煮饭时热的要开地扇。不是现在用的落地扇,是矮矮的圆柱形的,大概到膝盖那么高,直径跟电脑机箱差不多,外观跟风扇不是一个画风,更接近鸟笼,风也不算大。
另一个要简易些,靠着厨房的墙和卧室的窗户用砖和水泥临时搭建的一个L型平台,是后来开始用瓶装液化气时使用的厨房。因为是在院子里,顶上是琉璃瓦,跟围墙没有封死,留了一本书宽度,采光变好了,通风也变好了。
简易厨房的对角是水池,在没有接通自来水管的时候,就是靠这个手动压水井支撑一家人的日常吃喝洗漱。一米长半米宽的浅水池,铺着白色的瓷砖,随时都是干干净净的,可以洗蔬菜水果,也可以洗衣服床单被罩。
水池的后面就是厕所了,水泥色小小的一间, 没有门挂了一个布帘子,没人时是挽起来的,在角落放了一个小木凳用来放草纸。蹲坑下方是个斜坡,臭臭们就这样滑着滑梯进入了粪池子,粪池子在墙外面,方便给田地施农家肥。厕所外面是接了自来水管的洗漱台子,也是砖和水泥搭建的,洗漱洗手冲洗厕所都很方便。
厕所正对着去2楼的楼梯和留门的通道,因为晚上一楼的所有门窗都会上锁,住2楼的表哥不能从主楼通过,只能通过那个小通道进出。留门的通道门和主门并排在一起,一扇宽大牢固,一扇窄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