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碧制作一个3A级游戏大作,需要多少步呢?
一款游戏大作从诞生之初,到最终面向玩家,再到后续的持续更新,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细致的分工,许多的工作也是持续、交织进行的。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概括游戏生产的基本步骤,以及其中的分工:

市场调研 用户研究市场调研和用户研究是贯穿游戏开发和运营始终的工作。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研究,能够越早的注意到市场变化和玩家偏好的趋势,就越能在游戏的研发和运营中,给出有参考价值的方案,同时收集玩家的反馈,帮助研发团队不断地优化产品。
游戏策划游戏策划是游戏的“创意策展人”,负责对游戏的整体进行设计,但同时也要与程序、美术、音效等生产部门紧密合作,关注游戏的细节呈现。

根据游戏类型或者玩法的不同,策划还会分为系统策划、关卡策划、文案策划、数值策划等,分别服务于游戏制作的不同方面。比如游戏的地图是什么风格?剧情如何衔接和发展?武器装备具有怎样的强度?……这些细节都需要游戏策划们去思考并规划。
游戏程序
游戏程序需要负责游戏引擎的开发及编写相关工具,而引擎是游戏创作的关键。育碧拥有成熟的自研引擎用于游戏的开发,比如Anvil和Snowdrop。Anvil最初为了 一代《刺客信条》而开发,这款引擎定义了如今被称为“开放世界”类型的游戏。而Snowdrop赋予游戏开发人员更快完成试验和模型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添加新功能进行创新。除了引擎程序外,还有AI程序、网络程序等,负责不同类型游戏中的程序设计。
游戏美术
游戏美术负责对游戏中的视觉呈现进行生产创造,可以分为角色原画、场景原画、角色3D建模、场景建模、灯光、动画、绑定、特效、UI等。游戏的视觉呈现效果会影响到游戏整体的质量,比如游戏动画的流畅程度,灯光带来的氛围变换、特效带来的体验等。在进行美术资源生产时,游戏美术也需要与策划、程序等紧密沟通,以达到最终理想的视觉呈现效果。
游戏音效
游戏音效在游戏生产中,按照音频内容分为音乐设计、语音设计、环境音效等;按照职能分为声音创作和设计,音频技术,音频程序等。游戏音效的设计一般会从项目的早期就开始,与策划、美术等各部门合作,奠定游戏整体的音频基调。之后的音频制作,音效整合,音频中间件搭建播放逻辑都是游戏音效师最基本的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参与功能开发,与程序合作一起完善引擎工具。
游戏测试
为了避免玩家在游戏中遇到各种bug和不好的体验,游戏测试会在游戏发布前,对游戏质量进行测试游戏测试可以分为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和性能测试,分别检测游戏中存在的bug,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运行的兼容性,以及游戏运行时对于设备内存的占用等。将测试的结果反馈到开发中不断优化,从而带来更为完善的游戏产品。
游戏运营
经过漫长的开发过程后,游戏终于正式与玩家见面,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尤其是对于在线运营的游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游戏运营需要不断获取玩家的体验反馈,从而帮助游戏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持续性地为玩家提供内容。游戏运营可以分为版本运营、活动运营、社区运营、产品运营、数据运营等,分别负责整个游戏生态内的方方面面,充当着连接玩家与游戏开发的桥梁的角色。同时,运营也少不了程序的参与,对游戏后台和在线服务的开发提供支持。
比如工具程序员会负责制作运营工具,包括开发显示和修改游戏商城内容的工具、显示和调整在线服务配置的工具等。这就需要程序方面的运营人员,拥有网页的前后端开发经验,熟悉javascript,HTML,CSS,nodejs,postgreSQL数据库,还需要对C/C++有基本了解。在运营团队与研发团队的合作下,一款持续在线运营的游戏得以不断地带来更加优秀的游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