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非理智行为
rational irrationality,理性的胡闹,故意的发颠,可以起到排遣情绪的作用。
“不是傻就是坏”的那个“坏”里面,有种坏就算这种。
“相信地球是平的,并不妨碍长命百岁;但若相信自己能飞,却会很快摔断腿”。前者算是这种。后半部分,涉及到“坏”的别的部分。如果“别人”们在宣传下,是会相信他们能飞的,那么就让事情这样下去吧。
进一步的,自己甚至要从这群人周围退出。在《阿特拉斯耸耸肩》那本小说里,高尔特说这是在罢工。
那本小说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润人写的。女作家安 兰德。
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兰德小姐写出的意识冲突不像是美苏,只是或许她的素材由冷战而来,但经过她从个人奋斗的角度再深挖了。她站的是个人精英而不是集体主义。她在苏联可能接触到了大量的关于集体主义的修正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的西方也有。她要突出的意识冲突就发生在腐败的集体主义和个人精英们之间的矛盾。所以她的作品读来会令许多独立打拼的人产生共鸣。
她是女性作家,她的笔触带有女性的猛烈、直白和可能算是思想上的任性。但我觉得这都是可以允许的。她还在那本小说里面构思了一个乌托邦。读来是一种别致的爽文,也发人深省。
她花了十几年写那部长篇小说。在核心的意识冲突的相关情节是不错的。在我读下来,我感觉里面还有点商战、言情的部分,我是快进的读过去的。我不大理解她为什么坚持不对那些情节删减。商战的部分或许为了令读者建立起对精英劳动者的感情,或可保留。言情的部分……在我看来,她如果做这类删减,那小说仍是长篇,但会更爽。
哦对了,她在小说中对腐败的、修正的集体主义思想进行了展开的描写和批判。从中可以看出-------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与在东大曾发生的闻格浩劫中的社会思潮有关。从她写到的角度,可以理解到普通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比如,为什么那时候会有邻居整邻居、一些人向组织靠拢但动作奇怪时是可能在追寻着什么导致的、放弃与坚守都在哪些细节中发生的。毕竟,作者把上世纪50年代全球思潮中的一些尖锐矛盾落地在了一本小说、一些人的故事当中。留下了时代感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