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富士山
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也是日本的地标和世界遗产。我第一次去富士山是1989年,那时我在外贸公司的美国分公司工作,回国时路过日本,公司的日本客户陪我在日本游览了几天,他开车带我去了富士山。记得那时天气不好,到了那里什么也看不见。后来知道富士山是要在远处观看。我在2013年第二次去日本的时候去了伊豆和箱根,在那里看富士山很美。

富士山是日本的国家公园,因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山顶有积雪,所以只有7月份到9月初两个多月对公众开放攀登。登富士山在日本很热潮,每年夏天都有20-30万人去攀登。我虽然喜欢登山,也多次去过日本,但因为那登山时间的限制,一直没有机会去攀登。这次怎么会去攀登呢?首先是因为疫情之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航班大幅度减少,纽约对上海的直飞航班只剩下东航一家,机票贵服务差,我选择了全日空飞中国。全日空飞中国的航班都要在日本中转,所以从去年9月开始我就开始先飞日本,在日本转机飞中国。从中国飞美国,也在日本转机,这样我两次去中国,来回就要经过日本四次。日本是我喜爱的国家,在转机的时候我会停留几天,第一次停留了两天,在东京找点美食。第二和第三次是冬天,就去滑雪。这次是夏天,我想到了去登富士山。所以这次去登富士山,首先是因为要转机途中经过。另外,我虽然喜欢登山,但岁数大了,体能下降,现在连马拉松都跑不了,登山比跑马拉松更消耗体力。我有自知之明,高的和难的山登不上,不想去尝试了。我最后的两次登山是2018年去尼泊尔登6000米的罗波崎峰,那次虽然成功登顶。但2019年去登阿尔卑斯山4800米的勃朗峰却失败了。从那到现在五年了,我没有去登过山。还有,我的膝盖最近两年在下楼会痛,医生建议我不要再去登山并减少运动。我对自己还能不能再去登山,也是个疑问。但我的心中,总想再去尝试一下,那怕是不那么高的山。看到富士山只有3700多米,我心就动了,觉得是个机会,可以去尝试一下。
准备去了,就去搜攻略,花了一个星期,搞明白登富士山有四条路线,分别是吉田路线,富士宫路线,須走路线及御殿場路线。其中吉田路线最热门,因为吉田路线难度最低,有最多的住宿和救援。我想第一次去登,还是选择这条热门的路线吧。日本人把富士山分成十个“合目”,所谓”合目“翻译成中文就是”站“(station)。一合目是山脚,十合目是山顶。汽车可以开到五合目,所以登山是从五合目开始。五合目海拔大约2300米,十合目海拔3700米,从五合目攀登到十合目上升大约1400米,路途大约8公里。一般上山需要7-8个小时,下山4-5个小时。富士山的攀登不算很难,没有需要保护的技术性攀登。但也不是很容易,许多地方是需要手脚并用的。绝大多数攀登者分两天攀登,第一天攀登到7合目或8合目,在那里过夜,第二天继续攀登到山顶,然后下山。体能特别好的也可以当天往返。这种当天往返在日本叫”弹丸登山“(bullet climbing)。因为弹丸登山出事比较多,当局已经禁止。

选择了吉田路线后,难的是选择晚上过夜的地方。大多数攀登者都想在八合目以上过夜。因为从五合目爬到八合目,上升大约1000米,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就只需要再爬300米,大约2小时就到顶了。而如果第一天只爬到七合目,第二天就要爬900米,大约4个小时才能到顶。而且大部分攀登者想到山顶看日出,日出的时间是早上4:30。如果住在八合目,可以在2:30出发,而住在七合目,就要在午夜12点出发。但八合目的住宿设施有限,每年在5月份开始预订的时候,当天就会被抢一空。去抢的大部分是旅行社和登山公司,他们抢到以后再加价出售。显而易见,等到我去搜的时候,只有七合目的住宿可以预订了。但我不放弃,再去搜那些旅行社,终于被我搜到一家叫”Tokyo Gaijins”的公司,说他们能提供八合目的住宿,是个套餐,包括一个人住一晚,加上东京-富士山来回的大巴车费,和登山的门票,一共Y22000日元。说实话,那是个良心价,因为八合目的住宿是Y13000,大巴来回4000,富士山门票2000,这样加起来就是19000了,公司报价Y22000,还送一个回程时的泡温泉的票子,不知他们赚什么钱。如果换算的人民币和美元,那就是住宿650人民币($90)含早晚两餐,大巴200($17), 门票100($6)。我毫不犹豫就下单了。事实上,这次登富士山是我户外活动费用最低的一次,两个人,交给旅游公司Y44000,加上租了一双鞋Y4000,其他吃喝不到Y10000,总的加起来不到Y60000,也就是3000人民币,人均1500人民币。再加一句,原来爬富士山是不收钱的,近几年去爬的人太多,周边的政府承受不了那救援/管理费用,今年开始每人收费2000日元(100人民币)。而且限制人数为每天4000人。
这次去攀登富士山,我很高兴我女朋友跟我一起去。她虽然跟我一起滑雪,跑步,打网球,但从来没有去登山过(唯一的一次是去冈仁波齐转山,如果那也算是登山的话,转山的最高山口也有海拔5600米)。这次如果她不去,我就会去请向导或者参加有向导的团,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去独登不安全。
给那日本的公司付款后,开始装备行装。我登过十多座高海拔的雪山,虽然都是跟登山队和向导,还是有点经验的。我知道富士山海拔3700多米,山顶和山脚的气温会相差很大。事实上,山脚是摄氏30度,山顶是零度。所以要带一年四季的衣服。当然衣服也不能带的太多,否则背着重。以下是我准备的两个人的装备清单。
- 登山包,一个35升,一个普通双肩包(两个人,一人一个)。防雨套,有一个还缺一个。
- 登山杖,有两枝
- 外衣(冲锋衣),保暖外衣,雨衣裤
- 内衣裤,保暖内衣
- 登山靴,保暖袜子,雪套
- 围脖,帽子,手套
- 高反药(阿斯匹林),防晒霜,充电宝,能量胶,头灯,
- 垃圾袋
很高兴的是,事后证明我所带的衣物除了那雪套外,基本全都派上了用处。
2024年7月17日早上7:00,我们按那旅游公司的要求,准时到达在东京新宿车站附近邮局门口的集合点(关于那集合点我在后面还会提到)。那里还有70-80个人,来了两辆大巴和两个导游。我们上了车,那导游分发了住宿券,回程车票和进入富士山的门票等。但那两个导游的主要任务是携带付了向导费用的人登山。像我们这些没付向导费的人,下车后就要靠自己了。大巴开了将近两个小时,到了五合目。女朋友在那里取了租的登山靴,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带了3瓶水,就匆匆上路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体能弱,走的慢,不想到八合目太迟。我看了一下时间,上午11:30,海拔2300米。


五合目的气温有将近30度,我把上衣脱的只剩一件T恤衫。从五合目到六合目,还不算陡,但到六合目以后,路渐渐陡起来了,我的步伐越来越慢,女朋友已等不及,跑到前面不见踪影。


下午1:30左右,我到达七合目,海拔2700米。气温开始下降,我添加衣物,先穿上了外衣,又加了一件抓绒衫。然后天开始下雨。我的外衣可以抵挡一下小雨,但那雨越下越大。我在犹豫,要不要停下来穿雨衣。我的雨衣在背包里,要穿的话不是很方便。我决定忍一下。那雨水渗透了我的外衣,我的抓绒衫也湿了,我还是没有停下来。后来雨终于停了,但又开始起风。风有时很大,刮的我站不住脚。不过那风,也把我的衣服吹干了。气温越来越低,我再次停下来,把放在背包里的羽绒背心穿上,又带上了帽子。




就这样,我终于走到了八合目的住宿点。看了看时间,5:36,整整六个小时,我从2300米的五合目,爬到了3400米的八合目。我已经筋疲力尽。管理员领我们去看了睡觉的地方,那是个上下三层的大统铺,睡的时候有个帘子可以拉下来遮挡。晚餐是个盒饭。吃了晚饭后,一个日本女向导跟我说,你今天爬的不错,我一路在看你,慢慢的步伐。我问,你们明天几点起,几点出发?她说,2点起,2:30出发。这里到山顶还要两个小时,日出是4:40。她还说,今天的风最大是13级,明天最大是15级,比今天还大,你们要小心,注意安全。



我早早的上床去睡,不知为什么,只听到外面的风声,一直睡不着。2点不到就起来,我知道早上气温低,就把带的所有衣服都穿上了,一共是两件T恤,一件棉毛衫,一件抓绒衫,一件外套,和一件羽绒背心。我匆匆吃了早饭出门了。一跨出门,就被吓到了,只见那路上头灯闪闪,一眼望不到头。大家都默不作声的往上走。我加入了进去。也许是因为人太多,那登山的小道又窄,大家都走不快,有时还要停下来。我对我女朋友说,今天你不要一个人跑到前面去了,人那么多,你走开了,也许就找不到了。听我那么说了后,她就在一直在我前面,到了陡的地方,还伸手拉我一把。


就这样我们在4:30到达了山顶。我们到的时候东边刚露出一线白丝,但很快就变成红霞了。山顶人山人海,人人都想找个没人遮挡视线的地方。我不那么热衷于拍照,但还是被那美景震惊了。太阳出来后,我去问山上的工作人员,这是山顶吗?工作人员说,对游客来说,这就是山顶了。但真正的山顶还要走一个多小时。今天风很大,不安全,建议你们不要去。





5:30左右,我们开始下山。下山和上山是分开两条不同的路,下山的路是修过的之字形火山灰的路,没有需要用手的地方,下山的路坡度比上山的平缓。有许多年轻人冲着跑下山,但那路上有许多石子,我看到有人踩了那石子摔倒的。因为坡度平缓,距离就比上山长了一倍。我只有在那路上一步一步慢慢的走。随着高度的降低,气温也越来越高,我就一路脱衣服。到最后把早上出门时穿的全都脱了,只剩下汗衫和短裤。带的三瓶水也喝了,还吃了四个带能量胶。这样终于在10:30回到了五合目。下山花了整整五个小时。


到了五合目后,女朋友去退还租来的靴子。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就坐那旅行社的大巴回到了东京。这次登富士山就圆满结束了。
几点感想:
首先是觉得日本(当地)政府真值得赞。富士山虽然今年开始收费,但每人2000日元,也就是人民币100块。但山上除了救援站不说,我们早上2:30从八合目出发,陡的地方都有人在疏导。 到了山顶也看到许多戴着红臂章的工作人员。下山时还看到救援人员送受伤的登山者下山,一共有6个人护送,其中4个人坐在车上扶着担架,还有两个人在车子前面跑,要登山者让道。顺便说下,富士山从山脚到山顶是有修好的小路的。那小路也就是我们下山的道。那小路不能开汽车,但有履带车上下。那履带车不仅为山上运送生活必需品,也运输需要救援的伤者。令我吃惊的是,那履带车,不论是运送物资还是伤者,都不按喇叭(我不知道有没有喇叭),而是有人在车前跑着吆喝,要人让路。

第二,富士山上上下下真是干净。富士山是日本人心中的神山,我在山上没有看见一片垃圾。所有登山者都被要求自带垃圾袋,把垃圾带回家。甚至我们到了山脚的五合目,也没找到垃圾桶。
第三,我这次登富士山,看到的外国人好像比日本人还多,在我们一起去的那两辆大巴上,大部分是从世界各地来的外国人,其中包括许多华人,那些华人都是从台湾,香港,和东南亚来,没有见到一个从中国大陆来的。我相信随着户外运动在中国兴起,会有越来越多中国人去登富士山。富士山不算很高,也不是很难,但绝不是“有两条腿就可以走上去“的。要登富士山还是要一定的体能,而且有一定风险的。网上报道今年7月份开放公众登山才半个月,已经死了5个人,死者还包括中国人。我个人感觉是登富士山的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两个马拉松吧。我回到山下后两天腿都疼。我很高兴能成功攀登富士山,我女朋友看到我登山后抬不起腿,举步难行,笑话我说,以后还去不去登了?我回答说,富士山是不会再去了。我没说的是,但还有其他的山呢?
登了一座小山,写了那么多,就此打住吧。还有些其他的话想继续说,那就是东京的吃住。东京我去了十多次了,新宿这是第一次去住。东京一共有23个区,前几次去东京都住在东京站附近·,东京站属于“千代田“区,日本的皇宫也在那个区,我经常说,日本高铁的车站都建立在市中心。我以前住在东京站主要是图个方便,去机场,和坐高铁去其他地方。那这次为什么换去新宿了呢?那是因为旅行社说,去富士山的大巴是从新宿出发,而且是早上7:10。我不想一大早坐地铁赶来赶去,想找个离大巴出发点近点的地方。新宿那么大,住哪儿呢?那旅游公司提供了上大巴的集合点的具体位置,并提供了谷歌地图的链接。遗憾的是,谷歌地图在中国无法使用。而国内网络的地图(比如百度地图)又无法提供详细的位置。没有办法,我只有试用微软的bing的地图,把那地址输入进去后果然找到了。我预订了离那出发点最近一家酒店,凯悦。凯悦是一家美国的连锁酒店,在中国是五星级,但在新宿的凯悦是四星级。看了一下价格每晚大约Y50000,也就是2500人民币,觉得可以接受,就先订了两晚。入住以后,觉得酒店装修陈旧,但房间有25平方米,比原来在东京站住的酒店大多了(那里有的酒店只有13平方米)。入住后我们探探路,看看那集合点在哪里。令我大吃一惊的是,那集合点并不是在bing地图显示的只有四分钟的步行路程,而是有11分钟。那明显是bing地图的错误,但好在那错误只要我们多步行7分钟。



最后,我们登富士山回来又在那酒店住了两晚,一共住了四晚。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人带了一个大箱子,去登富士山的时候把那箱子存在了那酒店,回来再换酒店不方便,而且那酒店也没让人觉得住不下去。在那里住了四晚,对周边也有点熟悉了,那酒店边上就是东京都的政府楼。东京都是日本一个特殊的行政区,整个东京都归它管。有关东京都我就不多介绍了。我这次在日本停留了五晚(15日到,20日离开)除了去爬富士山,唯一去旅游就是东京都的政府楼的观景台。那政府楼就在我们住的凯悦酒店隔壁,走过去3分钟。观景台在45楼,从那里可以看周边的景观。我们是晚上7:30左右去的,刚好看到夜景。

说完了住的,还想说点吃的。我觉得在日本找吃的,比找住的还难。在东京,大部分好吃的店是要预订的。我喜欢吃海鲜,尤其是蟹。最近两年去东京3次,都想去一家叫“蟹道乐“的餐馆,但每次去都说没有空座。这次我在入住酒店的时候就让酒店去订,总算运气不错,订到第二天晚上。那是家连锁的餐馆,在新宿的分店离开我住的酒店步行10分钟就到了。去了以后才知道,那餐馆只提供两种蟹,帝王蟹和雪蟹,四种吃法,生吃,烤,火锅和煮。而且并不贵,我们两个人吃了大约Y25000日元(大约1300人民币)。这是我们这次在东京吃的最好的一顿。后来几天就再没找到既好吃又便宜的,好吃的都订不到座。最后一晚去了附近五星级的希尔顿酒店,吃了一顿不便宜的海鲜,但觉得一般般。



好了,这次在日本待了五天,废话却写了那么多,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