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23
下午从合肥驾车返宜。近日在酒店随意读马伯庸《食南之徒》、汪曾祺《独坐小品》、胡文辉《接吻的中国史》三种,《红楼梦》停读若干日。今录第二十三回札记如下:
第二十三回
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想发到各庙去分住。
又,凤姐因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想了几句话便回王夫人说:“这些小和尚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娘娘出来就要承应。倘或散了,若再用时,可是又费事。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竟送到咱们家庙里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完了。
又,(贾芹)至荣国府角门,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
按:此处含糊。“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明属“玉皇庙并达摩庵”,却一统送到家庙“铁槛寺”去,道士如何送到佛寺里?
贾琏道:“果这样也罢了。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凤姐儿听了,嗤的一声笑了,向贾琏啐了一口,低下头便吃饭。
按:贾琏之淫欲,小说中多次写及。然则凤姐之得病,终于不治,与其夫之纵欲有莫大干系也。
如今且说贾元春……想毕,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按:元春命太监至荣国府下谕,此处可商。下谕即下旨,按通常制度,除皇帝、太后、皇后外,其他妃嫔罕能随意下谕。元春若祈请皇后下谕才讲得通。
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一见宝玉来,都抿着嘴笑。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按:金钏之死乃因宝玉,但从此细节看,即使无那一出,王夫人早晚也饶不过。参看晴雯。
王夫人摸挲着宝玉的脖项说道:“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宝玉答道:“还有一丸。”王夫人道:“明儿再取十丸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伏侍你吃了再睡。”宝玉道:“只从太太吩咐了,袭人天天晚上想着,打发我吃。”
按:黛玉服人参养荣丸,宝钗服冷香丸,宝玉却从何时开始服丸药,又服的何种丸药?前文无交代。
只见林黛玉正在那里,宝玉便问他:“你住那一处好?”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
按:大观园平面图有无数版本,少有完全与小说若合一锲者。绘制此图,原本难事。岳麓书社版《红楼梦》正文末附有徐恭时先生绘大观园平面图,也有可商之处。怡红院、潇湘馆对称分列正门纵轴两侧,距离似嫌过远,不符宝玉“咱们两个又近”之意。从图上距离看,距潇湘馆最近的倒是秋霜斋,其次是稻香村,再此方为怡红院,且怡红院孤处一区,如此安排,宝玉不嫌寂寞乎?
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略记几首云……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
按:此处讲明搬入大观园时,宝玉十二三岁。前面曾记“从第五回到第二十二回,实写两年时光”,则“初试云雨情”时,宝玉才十岁、十一岁左右少年。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按:此段文字,可说者有三。一者,园里水干净,只一流出去便脏了,分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之意,寓大观园“内”和大观园“外”性质之不同;二者,据此可“脑补”背后若干情节:黛玉何时制此花冢?锄头等工具又从何而来?此前黛玉葬了多少次花?此虽系少女之微末行为,然大可玩味。三者,今日有“树洞”之流行语,则“花冢”即黛玉之“树洞”矣,满腹心事,无人可说,唯诉与花冢。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按:此处描写,可与“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之“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参看。又,人民文学版所依据之底本为“庚辰本”(见“校注凡例”)。岳麓书社版所依据之底本则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见“前言”附注),“林黛玉进贾府”之描写微有不同,作“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本回描写则作“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
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按:银样镴枪头,今常误为“银样蜡枪头”。“镴”乃铅锡合金,色似银而软。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按:此处黛玉听曲之描写,方位讲究。“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此处能听清楚,但黛玉并未留心;“只管往前走”,越走越远,曲词便听不分明,方有了“朦胧”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