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一支被罗马迷死的铅笔》
比萨非常香,冰激凌十分甜,这里找不到伤春悲秋的理由,活着真好。从来喜欢这种插图文字绘本形式的书。更不要说里面描述的生活方式于我也非常适合。小学五年级就觉得三毛很酷,很潇洒,因为她可以到处走,四处流浪。父亲对我这种启蒙文学深恶痛绝,多年来曾经多次试图纠正我的思维方式和阅读的习惯,未果。走到今天,更是一种由它去的无可奈何。我和他坐在一起,可以谈画,谈历史,要谈文学,谈不下去。他写作的方式和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文章严谨、保守,是那种投到人民日报或省报以上,基本可以审查过关的调子。有一点,他看书的范围和知识面的广度,吸收的范围,今日的我,是远超于他的。就是这一点,我会比他包容。人的个性,是骨子里天生的特质。正因为骨子里是一个这样的人,才会痴迷沉醉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没有那种咬着牙理想化心态的固执劲,也许,今天的我,已经不能再走下去。这是命运赋予我的某些特别的东西,自然,又会拿走某个部分。
扯远了。此书的作者去过很多国家,一个幸福的流浪者。学建筑设计的他,能够熟练的运用最简洁的黑白线条,速写出利落而富空间美感的行旅,宛如一曲曲跳动的乐章。
在亚马逊森林星空下与拉丁女子拥吻,登山马丘比丘泫然欲泣的感动,与臭脚大叔共居一室,小酒馆里被花痴老板娘揩油,罗马许愿池边追忆爱情……最后,他长时间的留在了罗马,被罗马所俘虏,“绘”下了这本书。
我知道,有一天,我同样会试图要过这样的生活,并非居无定所,只是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喜欢不一样的人和事,热爱每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尝试过不一样的生活。在热闹的地方仍旧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在异乡的夜晚即使会因为孤单要流泪仍旧会在醒来的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要出发。完全的更加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作、画画、看书。对物质的需求可以降到最低,精神的巨大满足只是因为这内心的小小信仰。是,这也许将是以后的我,如果还来得及没有被完全同化。
2、《梵高艺术书简》
这几日一直在痴迷看的书。之前买的版本是只有文字的书简,没有配上原作插图。这本书是上周逛书店时无意中淘回来的,128元一本,真贵,也真超值。这几个月几乎砍掉了所有的开支,除了书、唱片影碟和喝茶的习惯。我喜欢捧着这本厚重的书,一边阅读他写给提奥的信,一边观摩他的相对应的画作。
例如:一片挖掘过的土地——一阵大雨之后的白色、黑色与褐色的沙土地。到处可见的土块抓住了光线,突出了强烈的转换。
例如清晨雨后的沙滩一大块土地的景象,草地相当鲜绿,上面有黑色的渔网张成庞大的圆圈,泥土是深红黑、绿灰的色调。戴白帽的妇女和撒网或补网的男人,或坐、或站、或踱步,像是黑暗、神奇的幽灵;青灰的天空,地平线上那一道亮光……
例如:无数屋顶覆满青苔的房子,马厩,围以栅栏的牧羊场,谷仓。前厅开阔的房子处于一些华丽的青铜色橡树之间。苔藓呈金绿色,长于带有微红、微蓝、微黄的紫灰色土地上,一小块麦田呈不可言传的纯绿色调,潮湿的树干呈黑色调,在金色雨的漩涡之中显得非常醒目,杨树、桦树、酸橙树、苹果树上的许多秋叶一丛丛地挂着,好像是被风吹到一起的一样,光线稀疏地从叶子中间滤过……
是,这些都是他的画呈现出来的质感,天空是平静而明亮的,隐约呈现的紫色,泛红的白色,蓝黄相间,各种颜色,各种感觉都有。这样的色彩冲击感很强烈又让你觉得很平静,很矛盾是不?我常常可以从他的画里,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他的那股巨大的热情,那股疯狂的劲,那股歇斯底里投入的往里钻的痛苦呈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巨大张力的感染力。这样的一个人,总是试图以平静的喜悦沉浸在绘画中,试图清醒,表面的平静压制不了内心的狂热,看他的画,经常会觉得有一种眩晕之感,一个能真实的反应自己的内心,并狂热准确痛苦热枕的表现出来的画家,真的是天才了。
同时,看他的文字,描述也极为准确简洁明确用力并天真狂热,一如他的画。
例如:她不再漂亮,不再年轻,不再撒娇,不再愚蠢——这正是她对我有用处的原因。她的身体一直非常糟糕,去年冬天,她一直很虚弱。如今,吃简单的食物,露天散步,洗澡,已经让她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坚强。然而,怀孕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她的言辞因为生病的关系而非常难听,但我宁可要她言辞不美而不失善良,也不愿她用辞优雅而无情义……(这是梵高曾画过的模特,他们曾互相帮助,名字叫:西恩)
但是,正如他自己曾经也所描述的:我总是尽我所能投入工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
看他的画,读他在那段漫长的岁月写给亲弟弟提奥的书,一直有流泪的感动。
只有这样的人,独自品尝生活的种种为难仍旧会去努力、在失望以后仍旧追寻自己的信仰,并能真正坚持下去的人,才能用这样简单又干净的心态,创造描绘出这最美好的事物。
我永远欣赏这种能够有强大的内心克服一切困难追求自己内心理想的那种人。尽管他们常常贫困潦倒,甚至一生落魄。
3、《把名字写在水上》
书名很有意思。深灰色的封面,全书分为三个系列:为什么读经典、鸟是树的花朵和登临郁孤台。第二个部分粗略翻了一下,随笔多,算是杂谈。“女人个个都美”是亮点。他持有的心态是,女人的美应是不同形态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美,勿论是哪一种,总有存在的理由,他人眼里的丑女,于你,也许是西施,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关于这个论调,我有过更深层次的探讨。某日在办公室午间闲聊,说到女人的美。我说一个女人的美,核心的部分应该是她的思想,她的思维的方式,那种来自内心的特质焕发出来的气质,是最吸引人也是最有味道的。但是,很遗憾,这样的美,不是一般男人可以接受。一个社会的文明,从一个男人对待女性的方式得知一二。通常来说,能真正的去尊重并欣赏女人的男人越多,这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豁达,通透。
女人通常能够欣赏一个男人的智慧,崇拜他的聪明的脑袋,奇特的思维又张扬自我的方式。而男人,基本要先能看得顺眼,继而最好还是通情达理。至于其它,要求不多,至少作为结婚的那个对象,甚至不需要有太多其余要求。本质上看,只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男人总是对自己不能彻底征服的女人敬而远之,不是她不好,而是他觉得自己还没达到更好。
比萨非常香,冰激凌十分甜,这里找不到伤春悲秋的理由,活着真好。从来喜欢这种插图文字绘本形式的书。更不要说里面描述的生活方式于我也非常适合。小学五年级就觉得三毛很酷,很潇洒,因为她可以到处走,四处流浪。父亲对我这种启蒙文学深恶痛绝,多年来曾经多次试图纠正我的思维方式和阅读的习惯,未果。走到今天,更是一种由它去的无可奈何。我和他坐在一起,可以谈画,谈历史,要谈文学,谈不下去。他写作的方式和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文章严谨、保守,是那种投到人民日报或省报以上,基本可以审查过关的调子。有一点,他看书的范围和知识面的广度,吸收的范围,今日的我,是远超于他的。就是这一点,我会比他包容。人的个性,是骨子里天生的特质。正因为骨子里是一个这样的人,才会痴迷沉醉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没有那种咬着牙理想化心态的固执劲,也许,今天的我,已经不能再走下去。这是命运赋予我的某些特别的东西,自然,又会拿走某个部分。
扯远了。此书的作者去过很多国家,一个幸福的流浪者。学建筑设计的他,能够熟练的运用最简洁的黑白线条,速写出利落而富空间美感的行旅,宛如一曲曲跳动的乐章。
在亚马逊森林星空下与拉丁女子拥吻,登山马丘比丘泫然欲泣的感动,与臭脚大叔共居一室,小酒馆里被花痴老板娘揩油,罗马许愿池边追忆爱情……最后,他长时间的留在了罗马,被罗马所俘虏,“绘”下了这本书。
我知道,有一天,我同样会试图要过这样的生活,并非居无定所,只是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喜欢不一样的人和事,热爱每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尝试过不一样的生活。在热闹的地方仍旧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在异乡的夜晚即使会因为孤单要流泪仍旧会在醒来的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要出发。完全的更加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作、画画、看书。对物质的需求可以降到最低,精神的巨大满足只是因为这内心的小小信仰。是,这也许将是以后的我,如果还来得及没有被完全同化。
2、《梵高艺术书简》
这几日一直在痴迷看的书。之前买的版本是只有文字的书简,没有配上原作插图。这本书是上周逛书店时无意中淘回来的,128元一本,真贵,也真超值。这几个月几乎砍掉了所有的开支,除了书、唱片影碟和喝茶的习惯。我喜欢捧着这本厚重的书,一边阅读他写给提奥的信,一边观摩他的相对应的画作。
例如:一片挖掘过的土地——一阵大雨之后的白色、黑色与褐色的沙土地。到处可见的土块抓住了光线,突出了强烈的转换。
例如清晨雨后的沙滩一大块土地的景象,草地相当鲜绿,上面有黑色的渔网张成庞大的圆圈,泥土是深红黑、绿灰的色调。戴白帽的妇女和撒网或补网的男人,或坐、或站、或踱步,像是黑暗、神奇的幽灵;青灰的天空,地平线上那一道亮光……
例如:无数屋顶覆满青苔的房子,马厩,围以栅栏的牧羊场,谷仓。前厅开阔的房子处于一些华丽的青铜色橡树之间。苔藓呈金绿色,长于带有微红、微蓝、微黄的紫灰色土地上,一小块麦田呈不可言传的纯绿色调,潮湿的树干呈黑色调,在金色雨的漩涡之中显得非常醒目,杨树、桦树、酸橙树、苹果树上的许多秋叶一丛丛地挂着,好像是被风吹到一起的一样,光线稀疏地从叶子中间滤过……
是,这些都是他的画呈现出来的质感,天空是平静而明亮的,隐约呈现的紫色,泛红的白色,蓝黄相间,各种颜色,各种感觉都有。这样的色彩冲击感很强烈又让你觉得很平静,很矛盾是不?我常常可以从他的画里,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他的那股巨大的热情,那股疯狂的劲,那股歇斯底里投入的往里钻的痛苦呈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巨大张力的感染力。这样的一个人,总是试图以平静的喜悦沉浸在绘画中,试图清醒,表面的平静压制不了内心的狂热,看他的画,经常会觉得有一种眩晕之感,一个能真实的反应自己的内心,并狂热准确痛苦热枕的表现出来的画家,真的是天才了。
同时,看他的文字,描述也极为准确简洁明确用力并天真狂热,一如他的画。
例如:她不再漂亮,不再年轻,不再撒娇,不再愚蠢——这正是她对我有用处的原因。她的身体一直非常糟糕,去年冬天,她一直很虚弱。如今,吃简单的食物,露天散步,洗澡,已经让她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坚强。然而,怀孕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她的言辞因为生病的关系而非常难听,但我宁可要她言辞不美而不失善良,也不愿她用辞优雅而无情义……(这是梵高曾画过的模特,他们曾互相帮助,名字叫:西恩)
但是,正如他自己曾经也所描述的:我总是尽我所能投入工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
看他的画,读他在那段漫长的岁月写给亲弟弟提奥的书,一直有流泪的感动。
只有这样的人,独自品尝生活的种种为难仍旧会去努力、在失望以后仍旧追寻自己的信仰,并能真正坚持下去的人,才能用这样简单又干净的心态,创造描绘出这最美好的事物。
我永远欣赏这种能够有强大的内心克服一切困难追求自己内心理想的那种人。尽管他们常常贫困潦倒,甚至一生落魄。
3、《把名字写在水上》
书名很有意思。深灰色的封面,全书分为三个系列:为什么读经典、鸟是树的花朵和登临郁孤台。第二个部分粗略翻了一下,随笔多,算是杂谈。“女人个个都美”是亮点。他持有的心态是,女人的美应是不同形态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美,勿论是哪一种,总有存在的理由,他人眼里的丑女,于你,也许是西施,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关于这个论调,我有过更深层次的探讨。某日在办公室午间闲聊,说到女人的美。我说一个女人的美,核心的部分应该是她的思想,她的思维的方式,那种来自内心的特质焕发出来的气质,是最吸引人也是最有味道的。但是,很遗憾,这样的美,不是一般男人可以接受。一个社会的文明,从一个男人对待女性的方式得知一二。通常来说,能真正的去尊重并欣赏女人的男人越多,这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豁达,通透。
女人通常能够欣赏一个男人的智慧,崇拜他的聪明的脑袋,奇特的思维又张扬自我的方式。而男人,基本要先能看得顺眼,继而最好还是通情达理。至于其它,要求不多,至少作为结婚的那个对象,甚至不需要有太多其余要求。本质上看,只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男人总是对自己不能彻底征服的女人敬而远之,不是她不好,而是他觉得自己还没达到更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