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书法堪称极品,尤其《画学篇》手稿,被誉“天下第三行书”

在中国绘画的浩渺长河中,黄宾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成为了近代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然而,在提及黄宾虹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卓越的画技,却鲜少提及他在书法领域的深厚造诣。黄宾虹的书法,如他的画作一般,充满了生命力和独特的个性,是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又一瑰宝。

黄宾虹的书法之路,始于对唐楷的深入研习。他深知,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根基在于对经典碑帖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因此,他从唐楷入手,通过反复临摹和体悟,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然而,黄宾虹并未止步于此,他不断拓宽自己的书法视野,上追古玺、籀篆,下涉米芾、吴镇、文征明、沈周、黄道周、王铎等书法大家的作品,悉心钻研,力求汲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在书法的世界里,黄宾虹犹如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他不仅在技艺上追求精进,更在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上寻求突破。他学习魏碑,从魏碑中研究笔法结构、格调和姿态,力求在书法中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这种对书法的执着追求,使得黄宾虹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黄宾虹的书法,以行书和篆书最为突出。他的行书,笔势流畅,气韵生动,既有传统书法的严谨和规整,又不失个人的创新和自由。他的篆书,则更是独具匠心,点画如飞鸟、游鱼,活活泼泼,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黄宾虹的书法作品在书法界独树一帜,备受推崇。

陆维钊对黄宾虹的书法赞誉有加,他说:“宾老书篆,点画如飞鸟、游鱼,活活泼泼。看他的金文堂幅,满纸直似图画,硬是画家之笔。”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黄宾虹书法的独特之处。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书法的艺术美感,更融入了绘画的元素和技法,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画意。这种书画相通的创作理念,是黄宾虹在书法艺术上的重要贡献。

评论家王进玉也对黄宾虹的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黄宾虹的书法,大朴不雕,自然洒脱,其中有内力、内美,无论是篆书还是行书,篆籀气、金石味很足,气息高古,沉郁绵厚。他以画法入书法,于书意中藏画意,书画在他这里是完全打通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黄宾虹书法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他的书法,不仅追求技艺的精湛和完美,更追求情感和精神的表达和传递。他以画法入书法,将绘画的构图、色彩、墨法等元素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使得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深邃隽永。

书画家初中海更是把黄宾虹的《画学篇》手稿,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认为这件作品与《祭侄文稿》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自唐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又一件难以超越的行书,不计工拙,一派天然,从容自在,文气纵横。并补充说,《画学篇》手稿不仅仅是一件书法作品,更是当代画家、书法家学习和努力的准则。

黄宾虹的书法,是他艺术生涯中的又一瑰宝。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承载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黄宾虹的书法依然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它告诉我们,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勇于创新;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敬畏之心、珍视传统精髓、融入时代元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广阔。(谢芳)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