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土家文化,寻求“啰儿调”新生机
——“绕梁遏云‘啰儿调’,非遗振乡创新高”团队开展三下乡第一天活动
为探寻啰儿调宣传发展新思路,为后续啰儿调宣传发展活动开展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7月2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绕梁遏云‘啰儿调’,非遗振乡创新高”实践团在石柱县进行啰儿调文化学习,感受土家文化和音乐观赏。
实践团参观石柱土家啰儿调文化长廊。啰儿调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重庆地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大量运用“啰儿”“啰儿啰”“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习惯性方言衬词。《太阳出来喜洋洋》作为啰儿调的最经典歌曲之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经典民歌”。


实践团在参观完啰儿调文化长廊后,前往参观土家碉楼,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了土家文化。土家碉楼是一种具有土家特色的古建筑,又称“箭楼”。碉楼的四周都有飞檐和廊道,便于人走动,墙体上有射击孔,用于防御。它体现了土家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土家族的发展和变迁。


实践团到石柱县千野草场,观赏当地音乐表演,寻找啰儿调宣传和发展新思路。傍晚时分,千野草场的表演舞台闪烁着各色的灯光,观众挥舞着自己的荧光棒和打开闪光灯的手机,呐喊声、尖叫声、鼓点声、音乐在现场充斥着,实践团体验着当地特色的音乐表演,感受着音乐表演的氛围。



通过实地参观啰儿调文化长廊,进一步学习啰儿调,学习和感受土家文化,结合观赏当地音乐表演获取灵感,寻找宣传和发展啰儿调的新思路,为实践团后续开展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供稿人:秦彬彬 周庆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