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儒林外史》九十七:救难明月岭,奏凯清风城(上)
人们常说,上帝关了你的门,往往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老和尚眼看着就要被恶和尚吃掉脑子,卖酒的老妇人却为他指了一条活路:一里路以外有个明月岭,岭上有个少年在那里学打弹子,老和尚去到那里,不要说什么,直接跪在他面前,等到他问起再向他求救。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老妇人到底是要害少年还是害老和尚,竟然让一个少年去救已在砧板上的和尚。但老妇人说破这个话指出这条路,也是堵上了自己的性命,因为她最后说:“设若这个人还不能救你,我今日说破这个话,连我的性命只好休了!”。同时也可见,天下苦恶和尚久矣。一个少年要战胜一个肥头大耳的恶和尚,这刻意制造的悬殊力量,往往在侠客类小说才能看到的桥段,却为这本专写书生的小说增添了一丝吸引力。
老和尚战战兢兢,提着打满酒的来到明月岭。果然有一个少年在打弹子:山洞里嵌着一块雪白的石头,不过铜钱大,那少年觑的较近,弹子过处,一下下都打了一个准。少年“头戴武巾,身穿藕色战袍,白净面皮,生得十分美貌”。看到老和尚走过来,少年还特意炫了一手技,打下来一只在飞的麻雀。还没等老和尚哭诉,少年就已经知道其来意:他多年在此学打弹,就是为了这一天,并且他吩咐老和尚尽管回去,脸上不可做出慌张、悲伤之像,一切服从恶和尚。
这就是接下来剧情主角的出场方式,戏剧效果拉满。他身怀绝技,除恶救善,也就为这个人物的后续行动上了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底色。
老和尚提着酒葫芦回到庵里,此时恶和尚早已手握明晃晃的钢刀等着了,不耐烦地问怎么这么久才来,并命令其跪下,让他脱了帽子,露出光头,恶和尚捏一捏老和尚的光头,一手握刀,一手拿酒,准备劈开他的脑壳,趁热吃里面的脑花。不想刚举起刀,门外飞来一个弹子,打在恶和尚左眼上。恶和尚丢下和尚追到外面,右眼也被打瞎了。
反派往往死于话多,恶和尚就偏偏败在“作”之上,原本手握绝对的压制性力量,却要盲目自信地玩起游戏,殊不知这个世上一物降一物,活脱脱把自己两只眼睛作没了。
少年背起老和尚,足足跑了四十里路,逃出恶和尚的势力范围之后才放下,体力惊人。老和尚求问大名,英雄救人却不肯留名,简单分别之后,少年筋疲力尽,在路边一个店内坐下。
店内早坐着一个人,面前放着一个盒子,头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脚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许多泪痕。少年与他拱手作礼,坐在对面。那个人直接来了一句“清平世界,荡荡乾坤,把弹子打瞎人的眼睛,却来这店里坐的安稳!”把少年吓个不浅,难不成追兵追上来了。
当读者以为接下来又是一场精彩的武斗时,作者却安排了一场文戏,通过这两人的对话,向我们交代了一些信息:原来救人的少年名叫萧云仙,是尤知县托郭孝子送信的萧昊轩之子。萧昊轩正是那次庄绍光路遇劫匪,手扯头发将断了弦的弹弓续好,将劫匪打退的押运官。萧云仙继承了其父百步穿杨的弹弓绝技。店中之人正是郭孝子,此时郭孝子的父亲已死,盒子里的正是王惠的骨灰,郭孝子带着父亲的骨灰,正要回乡归葬。
郭孝子在行李中取出尤公写给萧昊轩的书信,交给萧云仙,又买了三角酒,两斤肉和一些蔬菜,和萧云仙吃喝起来。酒间,他向萧云仙掏出了肺腑之言。他觉得萧云仙这种冒险捐躯的行为,是侠客才做的事,如今的时代已不是春秋战国,那时行侠仗义可以成名,在如今大一统的情况下,行侠客之事反而更像是乱民,所以他独善其身。像萧云仙这般有义气肝胆的人,应该从军,为朝廷效力,到疆场之上用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而他空学一身武艺,桎梏于“独山其身”的观念之中,如今老了已不中用。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既然知道少年拯救老和尚之事,他与老和尚的交情比少年与老和尚要深得多,再加上郭孝子本人必多少有点武艺在身,为何先冷眼旁观,见死不救,后又偷瞧热闹,跟踪四十里在这里拦路的原因了。
萧云仙听了他的话,如拨云见日,感谢不尽。第二天,送郭孝子到二十里路外岔路口,彼此洒泪分别。那么他会听从郭孝子的建议从军吗?
下篇聊。
蔡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二:少妇骗风月,壮士试官刑(下)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一:少妇骗风月,壮士试官刑(上)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假官街出丑,真义代求名(下)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十九:假官街出丑,真义代求名(上)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十八:翰林谈龙虎,中书占凤凰(下)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