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不同的眼 不同的心
《金刚经》18章

你接下来就可以把这个全部重复的问题抽离开,你可以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不?”然后“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样一长段它是不是就变得比较简洁。
这个眼我们不要把眼单独的理解为我们长的眼睛,这个眼其实是泛指一个你的信息收集和判断的系统

如果我们的维度,我们的境界比较高的时候,我们能够向下兼容所有的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电话它已经到了可以视频,可以多人会议,可以我们现场做现在所有的,买东西付钱,移动支付,包括叫车什么都能做的时候,比如说我列举一下叫车买菜,这都是我常用的,还有包括开会,如果这些都是能做的话,它应该是能够涵盖最基本的打电话功能的,是不是?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就像我们说禅宗里面很著名的公案说我想要安心,祖师说你把心拿出来我就给你安。因为这个心是不可得的,心具备的特质就是不可得。你说这个心是什么?是我们的心念是我们的想法,是我们的感知的主体,并且囊括的感知的客体。我们说了心就是投影源,投影源是有实体的,投出来影子其实是没有实体的,所以没有实体是非心的特质。
这一段到底在讲什么?讲完了空间的无限性,讲完了时间不可得,人最后所谓的这些感知的系统,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些不同的水平,它到底承载在什么地方?当三心不可得的时候,三心不可得论证的是非心,正因为它并没有实体,它没有实体,他就没有所谓数量的增减,所以佛才能够以他的从圆满具足的角度能够悉知若干种心。
(这一段真是非常的哲学)
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尤其网络时代,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境界的人,铺在了一个平面上,于是大家就觉得很混乱,很难受。就是不同的境界维度层次,当这些空间在一起的时候,更考验的是什么?考验的是我们的一层一层的眼,见仁见智的能力。也就是说你如何有比较坚定的个人的独立的判断,你有自己独立的思索,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这个能力,可能过去大家层次维度境界差不多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的舒适度很高是不是?大家舒适度非常高,但是它就不太考验你的判断力,所以今天就更是一个我觉得非常锻炼人的定力,锻炼人的智慧的时代。
从佛眼到肉眼的兼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就是你的心量上的启示,我们的升级也好,进步也好,除了我们说的得自在,你的自在是什么?自在就是你的心量扩及了。过去一个很小的事情能膈应着你,让你不高兴,现在你觉得不是个事,不是问题。过去你只喜欢跟一类人相处,当你的心量变大之后,你能看到很多人的优点,很多人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当你能够往上的时候,你才能够向下兼容,你才能够跟你身边的人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维度的人,让他们觉得跟你在一起很开心,如沐春风,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值得努力的目标的。
-
ecat2008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22 17: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