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援疆教授马庆发
现代教育和旅行关系密切。蔡元培就是留学德国,191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大校长,按照德国教育家洪堡的大学理想改造北大。马庆发教授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德语专业,后改习教育学并在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深耕多年,颇有建树。我的同学徐改就是他的博士生。
今天,给远在伊犁师范大学的马庆发教授打去了电话,告诉他:上海和新疆的网站上都有关于他援疆的报道。电话那端,他表现出无所谓的语气。
马庆发教授早年是去过黑龙江的人,那是1969年“文革”期间,他远游东北下乡务农。在华东师大官网上是这样转述马老师之“援疆志”:
(远赴东北)那时十六七岁,年轻充满激情;如今古稀之年,到新疆援教我做了心理和物质方面的充分准备,投入新的岗位。
作为马老师的学生,得知老师来到新疆——我的家乡,自然很钦佩且欣喜。新疆需要马老师这样的专家教授,更需要马老师的援疆精神——这是可以不随人走而留下来、代代传下去的。
“我过几天就回上海了。”得知他要先我回上海,不免遗憾:不能在新疆请老师吃一顿大盘鸡或炒烤肉。
放下电话,我想,经受得住上海与伊宁之间的长途旅行,马老师的身体应该很不错。更重要的是,我在马老师离开新疆之前,亲口表达了对一名援疆志士的感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