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写内蒙(三)
在内蒙,很难界定哪里才是真正的景区,一片草原连着一片草原,一座山翻过一座山,一条河越过一条河,我不信这样的风光不是景区。
和瑶的内蒙游记第三篇。
第一篇请移步:如果你要写内蒙(一)
第二篇请移步:如果你要写内蒙(二)

五
10月2日一早,杜大哥给我们买了包子、豆浆和牛奶,内蒙之旅,begin!阳光很好,把一路上的树木照得金灿灿。
我们这次的行程又称为内蒙北线,途径海拉尔、额尔古纳、莫尔道嘎、室韦、黑山头、满洲里,也就是从南到北环半个圈,内蒙南线则把阿尔山包括在内。出发没多久,杜大哥就告诉我们,阿尔山大堵车,住宿一床难求,心里暗暗庆幸,幸好当时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选了北线。
前往莫尔格勒河的路上,我们路过行程上的第一个景点——敖包山上的一塔两寺。“一塔”是藏传佛教的菩提塔,“两寺”则是藏传佛教寺院达尔吉林寺和汉传佛寺院万佛寺,蒙古族的地名、两种不同的流派的佛教,也让这里成为文化交融的典型。远远眺望了一眼,我们决定还是直接去草原。
往前没多久,便来到了陈巴尔虎旗的莫尔格勒河景区。在内蒙,很难界定哪里才是真正的景区,一片草原连着一片草原,一座山翻过一座山,一条河越过一条河,我不信这样的风光不是景区。

进入莫尔格勒河景区的车辆,需要先预约。若是在旺季,则很可能出现预约不了或排长队的情况。内蒙的旅游旺季时间不长,从7月到9月,这个时候草原最绿,人也最多,虽然国庆是黄金旅游周,但这个时候来内蒙却属于反向旅行。
莫尔格勒河也叫莫日格勒河,是额尔古纳河水系,意为“弯弯曲曲的河”。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莫尔格勒河“辗转翻折、九曲回肠”,老舍说,这是“天下第一曲水”,情到浓处,写下“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从景区的牌子出发,一直往上走,便是天下草原、金帐汗蒙古部落、阿吉奈驿站、莫尔根驿站、牧云山顶等一系列景点,前两个是要收费的景点,只是搭了一些蒙古包,安排了几匹马,和没有圈起来的广阔天地并没有多大区别,最后一个在旺季时,每晚住宿费就要好几千。
公路两边是无边无际的草原,草原有些泛黄,不见夏日的丰茂水草,却生辽阔之感。草原边用木头桩子围了起来,桩子内是牛、羊、马和草垛的天下。有时候,牛羊马只是草原远处的一个个小点;有时候,牛羊马和人类抢占地盘,当它们横穿时,人和车只能待在一边。

我们在阿吉奈观景台下车,俯瞰九曲十八弯的莫尔格勒河。那一刻,草原正道沧桑,蓝色河水则一路流淌,一路歌唱。站在木桩边顶着大太阳,拼命地睁开眼,想把这些美好时刻定格下来。我穿着黄衬衣、红马甲、牛仔裙,头戴着绿色碎花头巾,瑶说这个配色很适合草原。
继续前行。我们说想去河边看看,杜大哥便带我们在中途下车。流水潺潺,莫尔格勒河的水就像是天空,或者说天空也像莫尔格勒河,清澈透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水流见牛羊。

有一个裸男模特在河边拍写真,造型变化速度之快堪比风向。又来了一只狗子,在草原上洒脱奔跑。

远处有一个小敖包。敖包意即“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等,用于祭祀祈福。我们一人捡了一块石头,放在敖包上,双手合十许下心愿。

中午在杜大哥推荐的餐厅吃饭,接下来的几天,每家餐厅基本都是杜大哥推荐的。我们在一个小镇上吃了孜然牛肉、小白菜、酸奶等,呼伦贝尔喜欢在酸奶和奶茶里加入炒米,口感更丰富,也更香。
午饭后,杜大哥带我们走了一条小路,翻过山头。天空挂着几朵云,团团簇簇。我们的下一站目的地是额尔古纳湿地,依旧没有买票进入景区,而是从另一面进去。
额尔古纳湿地,传说中的“亚洲第一湿地”。在我印象中,湿地就像南方一般湿润,有湿答答的土地,绿油油的草木,捧一抔土,用力一拧便能出水。
额尔古纳湿地却不同,它就像湿地的干燥版本。从山坡上望向湿地,河流如一条玻璃带,从黄色到棕色,各种颜色过渡的树木伫立在平坦的草原上,湿地散发着浓郁的美拉德风。


下午3点多,正是光线最好的时候。走向湿地内,牛羊在一旁啃食,才发现每一棵树各不相同,有几棵就像权游里的圣树。风以叶为器,弹奏起秋日大自然的歌声。树色随风异,金黄的树叶簌簌作响,在阳光下闪着光,尽管我不喜欢蝴蝶,但眼前的这一片片树叶,就像是一只只起舞的小蝴蝶。几头牛路过,有黑白花纹的、深棕色的、浅棕色的,我们蹑手蹑脚蹭过去合影,又害怕被牛发现了。

四点多来到额尔古纳市区,杜大哥请我们到铁山冷饮吃冰淇淋,这是额尔古纳的网红店,很多游客来打卡,我们顺手买了一瓶桦树汁,这是来内蒙之前,没有听过的饮料之一。
关于桦树汁,《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这样写:“你只要用猎刀在树根那里轻轻划一个口,插上一根草棍,摆好桦皮桶,桦树汁就顺着草棍像泉水一样流进了桦皮桶里。那汁液纯净透明,非常清甜,喝上一口,满嘴都是清香。”是的,迟子建没有骗人,桦树汁就像甘甜版的矿泉水。

额尔古纳为“奉献”之意,在这里,我们住在拉布大林街道的哈撒尔路,房间很棒,就像小木屋(才知道大哥和我们住的不是一个地儿)。哈撒尔之名来源于成吉思汗的兄弟拙赤哈撒尔,其封地在这一带。酒店是一些俄罗斯风格的建筑,顶着五颜六色的雪糕头,即巴洛克式的洋葱式圆顶,据说这象征着燃烧的蜡烛,哈撒尔广场上有很多画着俄罗斯娃娃的大石头。

晚饭,大哥带我们到一家名为“蒙古风味饭店”的小店吃火锅,不记得是牛肉还是羊肉,只记得那口味可以在全呼伦贝尔pk,还有第一次吃到的绿色韭菜花蘸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