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日记(2)
“你们六点半上班,住的地方离工地又不远,为啥五点多就起来了?”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虽然是六点半上班,但是早班会六点一十就开始了啊。虽然从住的地方到工地走路就十几分钟,但是你早上起来得洗漱吧,然后得吃东西吧,我们干力气活的不像你在办公室,早上不吃饱根本挨不到中午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哪儿还有力气干活。然后你还忘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上厕所,早上起来排队等厕所也要时间,你早上不解决好,上了工地根本没时间给你方便。这样一算起来你看,早上五点多起来就很打紧。”
“还真是。我是天天没吃早饭,所以起床后刷个牙,然后水龙头下用手接点水把脸擦擦就直接出发。虽然如此,七点上班的我还是得提前四十五分钟起来,不然也来不及。”
“对啊,在工地干活压根就别想休息好。正常上班的话,你看我们早上五点多起来,晚上不加班的话六点下班,洗澡吃饭刷个抖音,到个9点多就睡觉的话一天能保证休息时间,但是正常上班的话挣的钱就不多啊,再说我们打混凝土不一样,开始打了就得干完再下班,基本都是连续十几个小时,结束后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休息几个小时又得上班了。”
“这样时间长了铁人也受不了啊。”
“那也没办法啊,家里小孩儿要读书将来还要买房子娶老婆,不干不行啊。嘿嘿,谢谢你帮忙啊,我们年纪大了智能手机就是玩不转,这边规矩又多,这个软件那个软件的,时不时还得麻烦你,谢谢啊,那不打扰你休息了,我回去了。”
“麻烦啥,举手之劳,有啥不明白的你随时问我,慢走啊。”
送走这位来求助的大叔,我不禁想到有种说法:你以为的小康社会是各种高楼大夏、GDP总量很高、政府大楼非常气派;而实际上的小康却是合理的劳动报酬结构、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人均医疗教育覆盖高、合理的工作时间。
来工地一个月有余,对劳务派遣大概有了一点认识。某个甲方爸爸有个项目需要人干活,但是甲方爸爸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干体力活的,所以就需要外面的人来干那些脏活累活,于是甲方爸爸就可能成立一个劳务公司或者在市场上找一个劳务公司要人,因为相当于临时工,自然是没有社保那些的,省了事又省了钱,真好。
至于劳务公司这边,总归是靠人头赚钱的,最大的盈利来自于从甲方爸爸拿的工价和实际给工人工价的差价,按工种分,差价各不一样;另一方面的盈利来自于工人加班时薪的差价,甲方爸爸给的加班价格是按规矩来的,但是劳务公司给工人的加班时薪与日常上班时薪没有区别;其他方面的盈利应该就是甲方爸爸给工人的福利了,比如夏天的高温补贴、冬天的低温补贴、节假日留守的额外补助等。至于其他方面还暂时未知。
方位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其代价也及其残酷,逃避了本应该给农民工的社保和各项基本福利,让那些为方位国基础建设付出一生的农民工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又通过房产将其辛苦所得榨取殆尽,实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行至此,突然发现,我也只是芸芸劳务大军的一员啊,没福利、没社保,上一天班挣一天的钱。
想到此处,又突然释怀,无家无孩也是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