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500讲】第8讲:不战之惑,重权派与尚谋派的激烈交锋
疾病是人们所厌恶的,可是如果不研究疾病,就无法总结出治愈它的办法。
战争是会造成流血牺牲的,然而不研究流血牺牲,就不可能真正掌握作战的原理。
不战之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何谓自相矛盾?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理想还是空想?
作战任务是使敌人屈服还是摧垮敌人?
无招怎么胜有招?
真的能够不战吗?
不战之惑不仅仅代表着重权派对于尚谋派的质疑,也代表着现实社会生活中一部分更注重实效的声音。
制定谋略时,是否需要相应的实力进行配合?
如果没有实力配合,单靠谋略就能致胜吗?
假如需要实力配合,实力又在谋略中起到多少作用?
运用谋略时,是否也存在着成本问题?
如果谋略没有成本,是否意味着谋略是一本万利?
假如谋略也有成本,这种成本有多大?比不用谋略时的成本如何?
施展谋略时,是否还存在着时效性问题?
如果谋略没有时效性,是否意味着谋略在任何时候都能起作用?
假如谋略也有时效性,当运用实力的时效性更强时,应该如何抉择?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琢磨,就可以发现,尚谋派和重权派的思维都陷入了极端:一个认为谋略起主导作用,另一个觉得实力最重要。两派之间的分歧和争斗,也由此产生。
奠基派加入进来之后,不仅没能调和两派之间的争斗,反而也陷入了极端,将战略基础视作为致胜的先决条件。
这三派之间互相缠斗,谁也无法说服其他两派,因为它们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色。
所以,有必要将这三派并列出来,研究它们的起源,对比它们的特征,认清它们的缺陷,进一步发挥出各自的价值。
比较研究的结论是,尚谋派、重权派和奠基派,这三个流派都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有必要探讨,是否可以将这三派融合起来?(节选自曹恩硕2013年百万字作品《战略论: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曹恩硕简介:作家指数榜创始人,89后作家、战略家,著述各类作品1000余万字,精通战略、经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