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告白:我用一生追寻父爱,却忘了爱是什么

冷白的日光灯下,我坐在咨询室里,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椅子扶手。浅灰色的墙壁上挂着几幅抽象画,角落摆放着一盆绿植,试图为这个空间增添一丝生机。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放松紧绷的肩膀。
镜子里的我,一头利落的短发,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看起来像个成功的职业女性。谁能想到,这个在医院当人事主管的女人,内心竟如此脆弱不堪?
咨询师是位中年男性,温和的眼神中透着智慧。他微笑着问我:「是什么让您决定来寻求咨询呢?」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我怀孕了,需要一些建议。」
这是我第一次寻求心理咨询,内心忐忑不安。四十年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坚强的人,可以独自面对一切。但这次,我真的需要帮助。
「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不知道该不该留下这个孩子,该不该结婚⋯⋯我没有人可以商量。」
「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商量呢?」
我低下头,轻声说:「我怕妈妈受不了刺激。而且,如果告诉妈妈,爸爸一定会知道⋯⋯」
提到爸爸,我的心猛地抽痛了一下。四十年了,我依然无法平静地面对这个词。
「你和父亲的关系如何?」咨询师温和地问。
我抬起头,眼神有些恍惚:「冰川一样的家庭⋯⋯这是我对童年最深刻的印象。」
咨询师点点头,示意我继续。
「从小到大,爸爸的眼神总是那么冷漠。不管我如何努力,他都不会多看我一眼。」我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拼命想让他为我骄傲,想让他爱我,但⋯⋯我失败了。」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我想起自己在学校里拼命学习,只为了得到一句表扬;我想起自己在运动会上拚尽全力,只为了让他在观众席上露出一丝笑容;我想起自己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四处寻找他的身影,却只看到母亲孤单的背影⋯⋯
「他不爱我,也不爱我妈。」我苦笑道,「但他又不敢离婚,只能用冷暴力折磨我妈。可对我,他倒是很『勇敢』⋯⋯他明确地让我知道,他不爱我。」
咨询师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在抽搐,那些被压抑了四十年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你提到了『冰川一样的家庭』,能具体描述一下吗?」咨询师问。
我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家:「每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围坐在餐桌旁,却像三座孤岛。妈妈低着头默默吃饭,爸爸看着电视,我⋯⋯我只能偷偷观察他们的表情。空气中弥漫着无言的寒意,冰冷刺骨。」
「你妈妈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是什么?」
我愣了一下:「妈妈⋯⋯好像成了隐形的人。」我这才意识到,在我的描述中,妈妈总是模糊的背景。
「为什么会这样呢?」咨询师引导我思考。
我陷入沉思。也许,妈妈选择隐形是为了自保。在爸爸的冷暴力下,她只能把自己缩成一个点,努力不引起注意。而我,为了得到爸爸的关注,反而成了家庭中最活跃的角色。
「你现在的感情状况如何?」咨询师转换了话题。
我苦笑:「一团糟。我经历过两段比较正式的恋爱,但都没有真正爱上对方。只有迷恋和喜欢,没有爱。」我停顿了一下,「也许⋯⋯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
「能具体说说吗?」
我点点头:「第一段是大学同学,第二段是医院的一位医生,当时他已经结婚了。」我有些羞愧地低下头,「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我就是无法抗拒那种被需要、被重视的感觉。」
咨询师没有评判,只是平静地问:「这种感觉,是不是你一直在父亲那里得不到的?」
我愣住了。是啊,我渴望的不就是父亲的关注和肯定吗?我追逐的不就是那个永远得不到的父爱吗?
「后来呢?」咨询师继续问。
「后来⋯⋯就是一些断断续续的关系,都没什么结果。」我叹了口气,「我觉得自己活得很没意思。直到半年前,我相亲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
「你对他有什么感觉?」
我摇摇头:「没有特别的感觉。就觉得⋯⋯合适吧。」
「那为什么选择和他在一起呢?」
我沉默了。是啊,为什么呢?也许是害怕孤独,也许是想要一个「正常」的家庭,也许⋯⋯是想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你提到了『迷障』这个词。」咨询师说,「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在通过伤害他人来伤害自己?」
我愣住了。是的,我一直在伤害那些爱我的人,因为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我用冷漠和拒绝来保护自己,却也把自己困在了孤独的牢笼里。
「人是无法理解虚无的。」咨询师温和地说,「因为我们都是实有的存在。即使死亡,我们也会以某种形式存在——灵魂、躯体,或是在他人心中的记忆。」
我点点头,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内心深处被触动了。
「你现在最害怕的是什么?」咨询师问。
我低下头,声音几不可闻:「我害怕⋯⋯如果我真的有了这个孩子,我会像我爸爸一样。」
咨询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但你不是你的父亲。你有选择的权利,也有改变的能力。」
我抬起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真的吗?」
「是的。」他坚定地说,「你来寻求咨询,就证明你想要改变。这是很勇敢的第一步。」
我深吸一口气,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开始融化。也许,我终于可以放下那个永远追寻父爱的小女孩,开始做真正的自己了。
「谢谢你。」我轻声说。
咨询师微笑着点点头:「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出咨询室,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许多。阳光照在脸上,温暖而明亮。我知道,未来依然充满挑战,但至少,我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我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那里孕育着新的生命。也许,这个孩子会给我重新定义「爱」的机会。也许,通过爱这个孩子,我能够疗愈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女孩。
我深吸一口气,迈开脚步。这一次,我决定勇敢地面对未来,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
(以上内容涉及之议题转化自相关书籍与论文,人名与对白皆为虚构)
§后记
上面这则故事揭示了许多中国家庭中,父亲角色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中,许多男性表现出「外强内弱」的特征。他们在公共场合保持坚强形象,却在亲密关系中暴露出内心的脆弱和不安。这种矛盾往往导致他们在家庭中表现出复杂而有害的行为模式。
对妻子,他们可能展现冷漠或控制欲。渴望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却又害怕亲密带来的脆弱感。这种矛盾心理常常演变为情感虐待,如长期的冷暴力,使妻子感到孤立无助,甚至失去自我。
对女儿,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一方面,父亲可能将未实现的期望投射到女儿身上;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自身的不安全感而难以表达情感。这种矛盾的态度往往给女儿带来深深的困惑和自我怀疑。她们可能终生追求父爱,却始终无法得到满足。
故事中的来访者正是这种家庭动力的典型例子。她的父亲可能在冷漠外表下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却选择用情感疏离来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这不仅伤害了他的妻子,也给女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这种模式的危险在于它的代际传递性。成长于这样环境中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可能在未来的关系中重复相似的模式。她们可能持续寻找类似父亲的伴侣,或是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
然而,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打破循环的第一步。通过咨询,这位来访者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经历,理解其对自己的影响,并学习建立健康的关系模式。她即将成为母亲的身份,更为她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义「爱」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说咨询师的角色。咨询师面对的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故事,而咨询师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进而重写自己的人生脚本。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不仅在治愈个人,也在慢慢改变整个社会的情感生态。通过打破这种有害的家庭模式,形成一个互相合作的矩阵,为下一代创造更健康、更有爱的家庭环境。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高浩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成长焦虑:一种长期被忽视的慢性创伤
- 逃避的人都在逃避什么? (1人喜欢)
- 你是真的很忙,还是停不下来?
- 如何在关系里实现“刚刚好的温柔”? (1人喜欢)
- 为什么有些受害者保持沉默?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