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豆瓣:来聊聊上海的生活和工作
在上海呆了40天,虽然做项目很累很累,但是很喜欢。
喜欢在外滩的漫步,不管是在浦东看向浦西,还是在浦西看向浦东,黄浦江边两侧现代化的、极具设计感的、百看不厌的建筑,无不彰显了上海的雄心和实力,还有夜上海的魅力。
喜欢上海的优秀建筑,除了气势宏大的万国建筑群,还有武康路和愚园路上承载了不同家族的命运的风格迥异的漂亮的小洋房,更有路边时不时冒出的被藤曼植物爬满的小洋房。
喜欢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和规矩,国际化大都市的海纳百川和人人遵守的规则,让人感受到,只要你愿意努力付出,还是可以留下来工作和生活。
有人说上海是一座非常排外的城市,我只说其中的一种可能性:上海人的边界感很好,会让有些习惯于边界感没那么清晰的人感觉到极致的冷漠。比如,我坐了几回网约车,遇到的司机中有两位都是东北人,其中一位来自于吉林,他说自己在上海呆了8个月了,准备再两个月后就回家,主要原因就是不适应上海的冷漠。对比上海和东北的人文文化,东北人一定相对热情,也所以,会有上述提到的可能性。对于上海人来说,你的热情(除了东北,还有其他地方)是一种过界的表现,如果想保持适合的距离,会更加冷漠才可以,那么对方就惨了,一定会觉得自己热脸贴了冷屁股。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或者个人社交习惯的差异,不能得出排外的结论。
当然,也有可能我没有看到的点。毕竟我呆的时间太短了,只是一点点感悟而已。
说完了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再来说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这次,非常庆幸可以再结识几个小伙伴,有我非常喜欢的人,在他的身上,我看到曾经的自己。
他来自于北京,是一个非常认真对待生活的人,也非常遵守规则。从酒店到上班的地方,走路大概15分钟,会经过几个小的路口,尽管确定两侧没车,他也比较坚守信号灯,尤其是晚上,加班很累了,大家都想赶快回去休息,这种时候,看到没车大家就都过去了。他会纠结地嘟囔一嘴:啊,红灯啊,要过吗?然后跟着大家一起过了。每次都会这样,特别可爱。
我曾经也是一个非常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后来发现表面的规则不是规则后,有些规则就会酌情对待了。就像过这种路口,如果确实有车,自然不会硬闯,哪怕是自行车,没有危险;如果没车,就会坦然地走过去。
在工作的间歇,和他也聊过,他曾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很容易紧张;当然,现在也是内向的人,但已经很努力向外打开了,已经活跃了许多,在适当的时候,甚至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别可爱。
这一点,和我的曾经也很像。
我非常喜欢一个人的赤子之心,哪怕经历万恶万险,内心仍然有一片空间保留着纯善,这样的品质弥足珍贵。
所以当他表现出努力融入外界,偶尔还会有些调皮的小个性表达出来时,我可太开心了。
我也一直这样,也所以,可能在外人眼里,看不出我的市侩,只会觉得我还小,哈哈。
还有一个来自于龙江的小伙伴,开始接触时,让他做选择时,他会说随便、都挺行。纳尼?这样的敷衍实在是让人不快。后来发现,原来他真的是一个很随缘的人,他说的随便、都行是真的随便和者行。关键是他岁数不大,是我们组里最小的一个,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小的年龄,已经有了这样的造诣。
所以,我也很喜欢。因为我曾是一个很执着的人,花了十几、二十年才达到这位小友的境界啊。
关键是,这两位小友,对生活是有追求和要求的,也就是在融入的同时,还会坚守自己,非常好。
然后我们这个小团队里,还有两位,都是旧友,一位是在远程合作过、后来当我崩溃时还找她哭诉过的朋友,另一位是认识了五年的老友。
先说说首次见面的老友:她比我小,但在职场上比我沉稳多了,处事更为老练,能护住自己。她的身量也小,特别可爱,每次看到时,总想抱一下她。她很喜欢打牌,尤其是在繁重的工作后,特别想放松一下。有次,我为此组了牌局,请了组里两位不太熟悉的老师,然后她就一直说我很勇!哈哈。因为她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考虑比较周全,不像我,有时会很感性,她比我理性太多了,可是还是爱玩,所以也很可爱。
说到这里,我想提到组牌局上的其中一位老师,他是山东人,我真的太喜欢他说话了:他说的每一句,都不是废话,全部直指要害,可以说深刻地践行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这和他的资历、沉淀以及专业性有极大的关系。当然,他说话是有艺术的,不是一唯地横冲直撞,而是会把尖锐的真实层层包裹在一通道理中,最后还让你心悦诚服地接纳。所以,我非常喜欢听他说话。项目后期,大家处在谈判和纠结的后期,相对有些时间,我总会找他去聊聊天,听他说天说地,特别地放松。
提到山东,不得不说一下组里的主审和组长。主审是我六年前认识的姐姐,联系不多,这次在一起工作生活后,发现她也是一个高敏感人,比我的敏感指数高太多了,而且近几年,我俩的遭遇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承受了一些毁灭性的打击。就目前的状态来看,我可能比她早走出来几步,她还在其中,当然我也没有完全走出来,可能下在这次在上海偶遇一位认识近十年的友人说的状态“你现在在'看山仍是山'的初级阶段”,所以,我想帮帮这位姐姐,因为她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很善良的人,就像我一样(哈哈)。组长是初次认识的,和我同龄,虽然我已经不喜欢工作,但我可太喜欢听她讲工作了,因为她总是把工作讲的特别的生动,当然和我还是喜欢审计这种性质的工作也有关系;但最重要的就是她的性格,特别的开朗,所以她的身边都是阳光,尽管项目后期,她的压力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项目中后期每晚到10点,周六铁定不休息,周天也不一定休息的程度,但我能理解她,还是会尽力用心地工作支撑她。因为她就是那束阳光,希望以后我们还有缘分可以继续。
最后,认识了五年的老友,我想有必要单开一篇来讲,因为有些事情我没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五年来,一个南方人和西北人,聊得还可以,而且逐渐深入一些事项,甚至在我痛苦的时候,可以从他身上获取一些能量;可为什么在上海,会越来越别扭,他总是不太理我,让我很卑微地和他接触,我很难过,但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这可能是我这次上海之行,唯一难过的地方。
好了,简单说一下工作吧:我从内心还是喜欢审计工作的,因为实在是想破案一样,我打小就喜欢福尔摩斯、包公、柯南的侦探故事,再加上我的工作经历丰富,也非常适合这个工作。虽然所处的环境犹如炼狱,但骨子里的东西还在。所以,这次上海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还是很愉快的,因为上海公司让我见了很大的识面:上海人实在是太聪明的了,想要查出他们的问题,确实需要花些功夫,且自身得有真本事才行。同时,组里的老师们个个都身怀绝技,且大部分人都很友善,可以很愉快地沟通和交流,还能学到东西,而且还会很友善地主动来帮助你,非常感动。总的来说,从工作的角度,认识了几位很厉害的又愿意分享的老师,通过这个项目的历练,从工作的功力上来讲让我上了几个台阶,除了大开眼界外,还掌握了不少技能,虽然辛苦,还是很开心。
先这样吧。下次再聊一聊缘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