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烟火半城仙,半是海水半火焰(七月鲤行记)
2013年,《东南早报》发表文章《半城烟火半城仙》,从此,这句标语与泉州就有了强绑定的关系,2021年泉州某广告公司将“半城烟火半城仙”注册为商标后,就被提起诉讼,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此标语为公共文化资源,该广告公司将其作为商标使用是为违法,当然本文系私人创作,对公共文化资源并无任何任意使用之意。“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王朔一篇短篇小说的标题,小说本身我已不记得多少,化用的理由是取其异质事物相融之含义。
文庙和寺庙、祠堂和教堂、市舶司与清真寺
鄙人在网上冲浪时长期使用“刺桐木”作为网名,虽然取名时并没有对标泉州的意思,但由于刺桐与泉州的关系就像“半城烟火半城仙”与泉州的关系一样紧密,那么若从未去过泉州,似乎也不大说得过去,此为本次行程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契机。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豆科刺桐属植物,落叶乔木,原产热带亚洲和太平洋诸岛的珊瑚礁海岸,不仅是泉州的市花,也是冲绳县的县花,在外语中也被称为“印度珊瑚树”,在其拉丁学名中,erythrina是“红色”之意,指其花的颜色,variegata则容易看出与various的联系,表示“多样”,指的是其叶子的颜色会随时间变化,刺桐的名字本身已经涉及了接下来将要讨论的多样性话题。

论泉州与刺桐的关系,就不得不追溯至晚唐五代泉州的割据军阀留从效,在其治理泉州期间,留从效下令在泉州城内广植刺桐树,泉州城也从此有了刺桐的别称。留从效命泉州种植刺桐的原因,或许只是由于其花红似火,而取其红红火火的寓意,但再次发动我们牵强附会的想象力,何妨寻找一些有趣的联系。公元9世纪至公元14世纪,正是泉州的全盛时代,其繁荣依靠的是发达的海上贸易,而五代至宋元的泉州海上贸易,则是一次与海外诸国积极联系的过程,当时的热门路线主要有四条:至南洋诸岛、经南洋至印度和波斯、经南洋至大食(阿拉伯帝国)和东非以及经大食至地中海,其中当然不乏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城市”、“东方第一大港”,安溪茶、德化瓷和刺桐丝畅销海外,市舶司的船税收入曾一度占南宋财政收入的10%。在如此庞大的海外贸易网络中,泉州城中自然少不了外国人的影子,在泉州著名的木偶戏表演中,可以看到元宵节灯会中有包括高丽人、日本人、波斯人和黑人在内的各种外国人。当今,“海外贸易中的多元文化交流”、“宗教博物馆”俨然成了泉州对外宣传的名片,2023年由赵丽颖引发的仿蟳埔女簪花的热潮及“今生簪花,来世漂亮”的标语固然立足本土,但头饰中常用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据传来自南宋时阿拉伯人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的私家别墅“云麓花园”,而那些花多从西域移植而来,甚至簪花习俗本身可能也与阿拉伯人和蒲氏家族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留从效在公元945年南唐灭亡闽国后接任清源军节度使割据泉漳,在福建之外,南有广东混乱的南汉政权,北有南唐和后周抗衡的局面,留从效正是在这样互有纷争的时局中认知其治下的闽南的;刺桐本是热带植物,刺桐的分布图已然提醒我们华南的广袤土地并不是从来就和中原文明相通的,古楚国、百越,在中原王朝统一后的好几个百年中逐渐丧失其异族的属性,八姓入闽和衣冠南渡则讲述着外来者的故事。差异昭示着异质,多样蕴藏着机遇,人类学家王铭铭在其著作《刺桐城》中就讲述了这样的泉州故事:边陲的拓殖与海上交通的发达为泉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最终达到宋朝时无与伦比的繁荣经济和多元文化盛况,但元以后的泉州却逐渐丧失了从前的地位。
《迟早更新》是一档我所喜爱的播客节目,根据其自我介绍,它“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2020年两位主播去泉州后出过一期节目【泉州循环】(第152期),某种意义上,这期节目启发了我游记的这种散漫写法,这次来去泉州,可算得一次致敬。在那期节目中,虽然其主旨与结构如本文一样使人如入五里雾中,迟早更新的主播任宁却始终并没有离开“多样性”讨论泉州,又或者说,将泉州的多样性作为批判的武器以回应2020年特殊时期的某些所谓“排外”和“某中心主义”,其言语之间,对“泉州祖辈既重视中原道统又接纳藩汉杂处”甚为赞赏,并以之比附“香港的半唐番文化”和“日本人面对寿喜烧朋克时的自信”。
对于多样性这个话题,我所感兴趣的是,当(那些自称为的)国际主义者对其大加赞扬时,他们是否忘记了什么?在港口城市,多种文化的出现是正常现象,而想象其不存在才是一件困难的事。1859年,24只兔子就能对澳大利亚的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这当然可以作为澳大利亚缺少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时的多样性的例证,但旧大陆兔子的加入难道不正是造成了一种新的无法应对的多样性?19世纪爱尔兰马铃薯饥荒是因为人们只种一种土豆而使晚疫病菌可以横扫整个爱尔兰马铃薯业,但病菌造就的局面就能够被排除在多样性这个名词的后果之外吗?蒲寿庚作为一个重要的推进泉州海外贸易发展的阿拉伯商人,其贡献当然无法忽视,但当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攻打南宋时,正是蒲寿庚将留在宗正司所有南宋宗室屠戮殆尽而投降蒙古,今日在东鲁巷40号探访蒲寿庚府第遗址,只空留一块碑文而已。

台湾左翼学者陈光兴在《去帝国》中对那些声称以多元身份应对后殖民状况的观点提出了反对,受过高等教育的香港人当然可以自然而然地说出“英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共处”这种轻飘飘的话,但其背后的困难岂是能够简单带过的?有批评指出王铭铭试图在泉州的多样性中寻求一种中国原生的现代性是缘木求鱼,确实,且不谈两个概念是否能够同时讨论,当我们找寻一种“多样性”时,是否做好了接受其所有后果的准备?当热情赞颂生态多样性时,你最好能够忍受在野外被蚊子叮得满头包。陈光兴在书中同样也给出了一种应对后殖民的方法,也就是沟口雄三的“把亚洲作为方法”,这涉及到一种对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对于“多样性”本身,也应该试着转换视角。泉州城中曾经留下了很多阿拉伯语的碑石,阿拉伯语作为一种屈折语,与我们熟悉的其他在单词后面直接增减元素进行变格变位的欧洲屈折语有很大的不同,在认读阿拉伯语时,经常出现一堆辅音而基本无元音的现象,阿拉伯语是一种辅音音素文字,在书写时基本不标短元音,这与阿拉伯语的非连接式构词法紧密相关,这意味着,阿拉伯语中几个辅音构成了一个词的词根,而根据辅音前后使用的元音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法功能,如ك-ت-ب(ktb)是一个词根,其含义是“写”,而其衍生的形式有كِتاب(kitab,表示“书”)和مَكْتَب(maktab,表示“办公室”)等等。虽然阿拉伯语碑文在泉州城曾经随处可见,但这恐怕未必意味着代表异族文化的阿拉伯语的这种曲折变化就能够为当时泉州人所知,这就给想象一种更深层次的基于多样性的相互理解带来了困难;但同样的,也不能够因此抹煞了可能性的通道,正因为有这些碑文的存在,想要进行更深研究的我们才有了可以依托的凭据。

假意真情?假情真意?
在泉期间第一次专门进剧场看了一齣梨园戏,七月五日晚上七点半,泉州古典剧院,沿西北方向的街道接近,惟见破败的宣传牌和打羽毛球的市民,正欲感慨,发现此侧只是剧院的售票处,绕到东侧大门,白砖红瓦,气势不凡,剧院正对面是泉州南音艺苑,南侧靠着芳草园,路边食肆繁忙,公园满是傍晚锻炼的男女。剧场内,老少观众俱有,大概三十人左右,开演前,本地长者大声交谈,演出时,手机铃声、咳嗽喷嚏、笑声和掌声间或响起。戏为《蔡伯喈》,主演郑舒腾、郑亚婷、伍鋆娜,应该是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新生代演员,其唱腔、身段、台风,有不让前辈的风采,只是扮演赵贞女的郑亚婷在戏中的一段唱中有轻微的破嗓,演员的舞台表演自然辛苦,但我不禁想,这样的剧本是否值得再继续排演?

《蔡伯喈》原剧本《赵贞女蔡二郎》为南戏传统剧目,在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蔡伯喈上京赶考获得功名后背弃原配妻子赵贞女/赵真女,招赘驸马,并最终被雷电劈死的故事。明朝剧作家高明将之改编为《琵琶记》,并将蔡伯喈改写成忠孝人物,此剧本唱词典雅,在戏曲史上有重要地位。梨园戏《蔡伯喈》虽然采用的是《琵琶记》故事,但唱词和对白通俗,演出内容也做了较大改动,《琵琶记》中经典的“吃糠”、“卖发”和“描容上路”俱都没有,还花费大量时间描绘牛小姐愿意迎赵贞女回来自己做小这样的女德情节。
王仁杰老师因为此戏较好地还原了南戏在明初的演出形态而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但恐怕没有哪个21世纪的戏曲观众还会没有任何芥蒂地接受400年前的道德教化,尤其是对于梨园戏的观众而言。要知道,那齣被称为“一部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董生与李氏》正是王仁杰编剧、曾静萍主演的,而这部戏最具特色之处则是以现代人的价值演绎了一个古代故事,两下对比,也许蔡伯喈还真不如就被雷劈死算了。
在舞台上也许并没有什么真可言,《董生与李氏》所讲述的故事也并不一定比《蔡伯喈》故事更可能在古代发生,但前者为观众所喜爱,这件事本身就是另一种真。蔡崇达,土生土长的泉州本地人,其所著作品《皮囊》曾经引起过热烈讨论,该书写的是其故乡泉州晋江东石镇的人和事,也许蔡最近的两本书已经有所改善,但单就《皮囊》一书而言,却可谓一言难尽。蔡声称“我也更喜欢泉州而相对不喜欢厦门”,“感动我的,会是走在泉州石头巷子突然听到随便哪户人家里飘出的悲戚的南音,会是十五佛生日的时候,整个城市家家户户在门口摆上供品烧上香齐声祈祷平安”云云,但对于故乡的故人们,很难说蔡对他们的描写有任何真诚的尊重。其笔下的曾经的朋友们,一个个都仿佛深怀理想而自命不凡,但多年后回到故乡,却发现他们其实一事无成,甚至还对作为主人公的作者钦羡非常,在这样叙述完他们的故事后,最后还总会拿腔拿调地感叹一番,也许蔡是真的想写自己的乡土故事,却这样真情地写出了看起来是假意的作品。陈春成,宁德屏南人,现居泉州,似乎在一个植物园工作,2020年出版了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获《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和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等奖项,其风格虽不羁放纵,却能感到其真正立足本根本土且细致入微的观察,尤其是《竹峰寺》一篇,借寻碑一由,牵涉寺庙历史、僧人往事,于黄昏暮色中发现机锋。陈的小说,也许很多是虚构的,但能感受到他对乡土的真意;而蔡的文章,虽然可能大都出自其本人的经历,却很遗憾地诞生了“真情的假意”。
中世纪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于14世纪来访了时处元帝国的中国,并对当时泉州港的繁华甚为震惊,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有个魔术师是可汗的奴隶,这天魔术师开始了表演,他将一个挂着绳子的球向上一扔,球向上直升直至消失,魔术师于是让他的徒弟沿着球吊下的绳子往上爬,徒弟爬着爬着也消失不见了,魔术师很生气,拿着刀也顺着绳子向上爬,一会儿功夫,只见从天上掉下来一只手,过了一会儿又掉下来一只脚,还有身体和头,最后魔术师终于顺着绳子下来了,并且将他徒弟的身体零件拼在一起,徒弟重又完好无损地站了起来。《伊本·白图泰游记》的中译本译者注,这可能只是白图泰在中国听说的故事,但此故事与《聊斋志异·偷桃》一篇颇为相似,说明确有其依据。我也曾经听过侯宝林讲过一段这样的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处,侯对捧哏(大概是郭启儒?)说,我把手电筒立在桌子上并打开,你现在就可以沿着手电的光往天上爬,捧哏对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等我爬到一半,你把手电一关,我不就掉下来了啊。故事可能不是真的,但也有所依据,就算全是空穴来风,至少“有一个人在讲一件离奇的事”这个事实本身不会是假的。
硬拼与巧赢
从泉州大桥上经过晋江,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岸边公园俨然几个大字“爱拼才会赢”,打拼精神已经成了闽南人创业的标志,在我们熟悉的品牌中,就有好几个出自泉州,晋江被称为“中国鞋都”,其中以安踏、特步、匹克为代表的企业为其龙头,相邻的石狮则聚集着一众服装企业,如七匹狼、劲霸、九牧王等著名男装品牌均出自此,另外还有许多熟悉的食品品牌,如达利、喜多多、盼盼等,尤其是达利食品,其旗下的可比克、好吃点、达利园、和其正对于消费者而言都不陌生。虽然泉州有这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但它们在现在的处境似乎并不乐观,达利以模仿起家,可比克对标乐事薯片,和其正对标王老吉,达利园对标好丽友,达利的早期历史完全就是复制市场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历史,在其他产品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模仿品,然后通过高强度的广告营销(如周杰伦代言的可比克和陈道明代言的瓶装和其正)和渠道铺展打入中小城市的小卖部,而在电商全面崛起后,相似策略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七匹狼也在2013年后在服装业线上化的浪潮中经历了相同的挑战。只有安踏,似乎锐势始终不减,与李宁一道组成国产运动鞋的双巨头,安踏的崛起与08奥运期间找孔令辉代言关系密切,在孔令辉夺冠后,其代言的安踏也终于获得了知名度,这样的运气也许是“三分天注定”?而泉州品牌的“七分靠打拼”似乎总是硬拼,拼大明星代言、拼大量的广告营销和渠道推广,而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后,又慢慢地没法继续“赢”了。
在讨论苏联的技术发展路线时,经常会提到苏联善于使基础技术发挥到极致性能最佳优化,如mig-25就是一块几十吨的不锈钢,用过时电子管做的电子设备,以及牺牲寿命获得高推力的发动机,充满着俄式的硬拼。但同样由苏联人阿奇舒勒发明的TRIZ理论则是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一种系统方法,许多知名企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许多研发中的问题并实现了创新,这是一种巧赢。安踏除了继续借助网络营销进行品牌推广,如与原和舟的联名鞋,还通过收购外国企业实现差异化品牌管理,也许是巧赢的一种思路,而进一步的讨论可能就要触及到这类对品牌高度敏感的行业的本质了。

参考文献:
1. 王铭铭(2018):刺桐城,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陳光興(2006):去帝國,台北:行人出版社。
3. 伊本·白图泰(1985):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译),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4. 桑原隲藏(2009):蒲寿庚考(陈裕菁译),北京:中华书局。
5. 蔡崇达(2014):皮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6. 陈春成(2020):夜晚的潜水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7. 文明风(2015)。蟳埔女习俗。检自https://wmf.fjsen.com/wmcl/2015-08/28/content_16555320_all.htm
8. 央视网(2023)。福建·海丝印记 |“世遗之城”泉州:在一砖一石中感悟多元海丝。检自https://local.cctv.com/2023/10/19/ARTIDwthhI2w3xyssIkD6QWY231019.shtml
9. Bibibili_user(2023)。奇妙的闪语构词法。检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L411y7qW/?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46840b0408ee7bd53157e81b6836d489
10. 青年门派(2021)。【美食与资本4】山寨食品之王:一年血赚38亿,专注山寨19年,达利园发家史。检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X4y1N78s/?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46840b0408ee7bd53157e81b6836d489
11. 爱德华说(2024)。【安踏】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中国鞋王安踏三十年发展史。检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Z42147NA/?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46840b0408ee7bd53157e81b6836d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