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5
继续读《论天人之际》50页。本部分内容,余氏在轴心突破以礼乐背后的巫文化为真正对象的基础上,接着阐释巫文化怎样在轴心突破后被诸子的哲学思维所取代。关键点:1、轴心突破后,诸学派建构了新的“天”,即“道”;道—气合一的超越领域,便是轴心突破后的“天”;2、轴心突破后,巫的中介功能在新兴的系统性思维中被否定了;3、孔子改造了巫的“天命”观念,发展出自己的宗教信念,但与巫文化“天”的人格神不同,孔子的“天”非人格神,乃是“道”;4、后世儒家继承了这一取向并不断发展,终于构成儒家的宗教内核,即通常所谓儒学的“宗教性”;5、“士”的使命感虽源于孔子独特的宗教倾向,但孔子的天命观念却是从巫文化转手得来的,而他在宗教方面推陈出新的成就同样是值得深入探索的;6、中国“超越”的文化特性,余氏归纳为“内向超越”,“天命”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换可以看作是内向超越的酝酿和萌动阶段;7、中国轴心突破的直接对象是巫文化对于“天命”和“礼”的垄断,孔子将“天命”与“礼”两大观念都同时收进个人“心”中而予以推陈出新的理解;8、旧的天人合一主要指人世界和鬼神世界在巫的操纵下通而为一,新的天人合一是“道”与“心”的合一。一方面要以内向超越之“道”取代巫的鬼神世界,而另一方面又收到降神活动的启示而发展出“心”“道”合一的新信仰。
豆瓣读书中对《论天人合一》有很多批评,主要集中在此书的原创性不高,余氏是大师,大师的收官之作不应当止于一本综合他人之说而用一“轴心突破”予以归纳的书。此说固然有道理,但对于我来说,他人之说既闻所未闻,那么此书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此外,还有批评说此书由一长篇论文扩充而成,只要读序论就可以了。确实,序论把全书的基本观点和纲要都提出来了,但有时间还是要详细读完全书。
帮Mei在教务系统提交了成绩报告和达成度报告,明天把自己的弄好。
下午蔡山打羽毛球两小时。晚带老大赴饮食协会聚餐,席设一城一味。众人吹水数小时。归来路上买凌晨欧洲杯比赛足彩一份,德国2比1和德西1比1各20元。
孔网购孙楷第先生《元曲家考略》批注本(中华书局 2021年)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