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我们知晓自身的分裂,但我们无法解释原因
No.1
“我们知晓自身的分裂,但我们无法解释原因……这是个让人无力反抗的时代,我们无法理解它,只能将它形容为‘疯狂’或‘伟大’。”
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继《尤利西斯》之后不朽的杰作”。小说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三十年的动荡岁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梦游人”形象。梦游人行走在清醒与深眠、现实与梦境之间,是社会价值持续崩溃的时代人们精神境况的浓缩。
《梦游人》预示了小说的未来可能性。……必须认认真真地、慢慢地读《梦游人》,在那些最不合逻辑却可以理解的情节上玩味良久,去看出一种暗藏的、隐蔽的秩序。……在布洛赫的《梦游人》中,大写的历史呈现为一种价值贬值的过程。——米兰·昆德拉
No.2
“现代奇幻文学之父”托尔金用三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带你漫步仙境,笑谈黑暗历史,细数人生心路历程。《星眉传奇》是托尔金有生之年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吞下星星的男孩在凡间和仙境的奇妙经历。《哈姆农夫贾尔斯》是一段关于中世纪英国的富有想象力的历史,也是一个充满讽刺与荒诞的童话。《尼格尔的叶子》是托尔金在《魔戒》创作瓶颈期写下的作品,有自传色彩,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富有哲理。
我对托尔金的想象力的广度深为折服,对他的故事所具有的那种抱负心领神会。感谢托尔金先生,20世纪享有了它所需要的所有精灵和魔法师。——斯蒂芬·金
No.3
美籍华裔作家宋玉生猛首作,绚丽与恐怖相融,以人鱼为引,叩问生而为女的苦痛与血腥——“人鱼不是天生的。我们是被造就的。”
天外魔豆花:像是一本有气味的小说,消毒水和血腥、伤口的气息混杂缠绕在一起,形成某种对“干净”又“体面”人生的讽刺。青少年题材的外衣下,包裹着决绝的反浪漫内核,它是逆向版本的人鱼故事——返回大海当然也有代价,但这一次,她不会再变成泡沫。
No.4
《祥瑞》作者张向荣再探汉家故事。讲述被新朝洗礼过的“第二汉朝”是什么样子,儒学在培养“哲人王”的道路上失败后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生命。
挖土:把繁复的学术研究转化为轻盈叙事的笔力罕有其匹。没有核心事件,没有主要人物,却把二百年政治生态、社会风气的变迁呈现得行云流水,浓墨般的暗夜,终于弥漫得浩瀚无垠。
No.5
日本大学者丸山真男和加藤周一问答对话,由翻译角度切入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与文化的巨变,着重探讨变迁中,知识人通过翻译所做的贡献。
No.6
青年学者林垚近年来哲学、科普、学术与公共讨论文章汇集。从哲学思辩的高度对诸多公共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呈现出多重的思考维度。
林垚的写作罕见地兼具了敏锐的道德感知、深邃的哲思、严谨的论证与雄辩的文风,在公共论说的实践中彰显卓越的学术品质。十多年以来,我一直是林垚诚恳的读者,并受益良多。——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
No.7
首部关于现代中国群众书写的深度研究,勾勒“群众”话语的脉络,探索现代知识分子与“群众”的相遇和融合。
匪兵兔子:对“群众”的心理史、文化史的细腻而深入的考察,尤其关注现代知识分子如何叙述、想象那些混沌的/激昂的、无声的/有声的、可见的/不可见的“群众”!
No.8
药物滥用是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作为一位知名的神经科学家,一个正在康复的成瘾者,格里塞尔深入剖析了这场灾难的科学本质。
把噗:近几年出版的那么多阐释“成瘾机制”的书里,谈得最透彻的一本。化学物质的上瘾,更源于大脑的一个简单的反应机制:反方向作用于成瘾物质产生的效用,进而让机体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上瘾的后果不是想体验的刺激越来越大,而是戒断反应越来越强,这带来了痛苦。
No.9
法兰西艺术院唯一的漫画家院士卡特琳•莫里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美术史上流派的兴起和更迭融于画家和作家的交往趣事中。
木卫二:是文学与艺术之桥,也是选用漫画绘本的形式,用可视可读方式,为读者在大部头(文学史)与原画(博物馆)之间,搭建起来的联结之桥。这一本文学情趣与艺术珍馐并举,味游心窝。莫里斯不仅用漫画笔触,勾勒大家形象,重现了一些名画作品,还要融入摘引句段,黑色幽默——既有单纯的搞笑,也有留下悬念悬案,更有化用画家风格的即兴演绎,不止于寓教于乐的二次创作,而是创作与再现本身。
No.10
人类学经典作品。特纳通过在非洲恩登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
“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的精选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