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分享13】内向,很多时候源于高敏感气质
【摘要】
内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质,备受大众关注。虽然内向本身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内向与社恐、自卑、抑郁等心理疾病有关联。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使用“高敏感”来对内向者进行描述。本文探讨了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以下观点:高敏感是一种天生的心理特质,高敏感者很容易发展出内向的特质。在不良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社恐、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对高敏感这种特质的理解,可以促进高敏感者自我接纳,并学会如何扬长避短,让高敏感者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正文】
什么是高敏感
之前的一篇文章,我们澄清了什么是内向,把内向和腼腆这两个概念弄清楚了。作为i学社的一员,我不想停留在对自己表面上的认识。很自然地,我想要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内向?
昨天看《心理学与生活》中关于知觉的部分,里面写到不同人的感知阈值具有较大差异。这让我联想到“高敏感”这一词。我又想起来之前看了一些高敏感相关的书籍,但是没有看完,脑子里面对高敏感这个概念还是有点含糊不清的感觉。于是翻了一下书架,把《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找出来重新看了一下。
我越看越觉得,“高敏感”是对内向者在天生气质这个维度上的描述。这是一种科学的,经过实证研究的描述。
我之前觉得高敏感这个词就是那些畅销书作家用来安慰内向社恐的人发明的词汇。现在我感觉高敏感可能就是内向、社恐、抑郁的生理学基础。
《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里面对高敏感的描述,我还是挺认可的,第八章还给出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实证研究,我觉得靠谱:
“每个新生儿对输入的感觉刺激,反应各不相同。如果让他们用吸管喝水,改变水的甜度之后,有的婴儿会照常喝水,而有的婴儿会出现很强的反应。拉加寨(La Gasse,1989)的一个研究显示,两年以后,对水甜度的变化反应强烈的婴儿,比其他孩子更加害羞敏感。”
高敏感如何演变为内向?
高敏感者恐惧记忆特别深刻。如果一次不小心说错话遭到别人嘲笑,以后在社交场合就不太敢说话了。这些恐惧事件很容易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而且恐惧记忆持续的时间特别长。
高敏感者对潜在的危险高度敏感,会容易让陷入焦虑、恐惧的状态。根据“社会学习理论”,高敏感者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触恐惧源就能习得对某事物的恐惧。比如他可能看到班上的另外一个同学因为上课经常上厕所而被老师批评“懒人屎尿多”,他就从此不敢上课去厕所了,即使他的膀胱已经快要爆炸。
如果小孩子能够得到家人、老师的理解鼓励,或许可以及时进行纠正。然而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本来就是小孩子的恐惧源。高敏感的孩子往往不会去求助大人,因为他们早就习得了“要当不给大人添麻烦的好孩子”的概念。大人们鼓励孩子“听话”,只需要不闹事,不给他们添麻烦,那就是好孩子。因此,孩子接受了这样的引导,开始沉默,独自忍受着满世界的恐惧刺激物(尤其是其他人类个体)。当高敏感小孩鼓起勇气求助的时候,他或许已经陷入一种严重的焦虑当中了,而家长老师们却常常用“你怎么这么胆小,勇敢一点嘛”,“屁大点事,有什么好怕的”之类的话糊弄过去。
于是,对他人的恐惧,慢慢就演变成社恐、内向。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焦虑,还会产生抑郁。这些负面情绪本来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常表现,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再加上社会对“内向”本身就有不公平的评价,这些负面评价慢慢就会内化到高敏感者的脑中,使其自卑。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 高敏感者对潜在的危险高度敏感,所以更容易感受到焦虑,社交是一个充满“危险”的环境,高敏感者常常回避社交,形成社交内向。
- 单纯的信息过载也会让高敏感者不舒服。高敏感者通过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形成思维内向。
- 如果内向者不幸处于一个危险密集的环境或者经历较大的创伤事件而且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就会产生长期的焦虑,继而导致抑郁。
- 如果内向者经常接收到苛刻的要求、负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卑。
接纳高敏感的自己
高敏感者,不一定会变得内向,也不一定会变得害羞、自卑、抑郁。这和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70%的高敏感者都是内向的。这可能说明了恐惧这种情绪可能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也可能说明了我们的社会没能给高敏感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给高敏感者贴上“胆小”的标签,我觉得不公平。就连成年人也很难避免被恐惧左右自己的行为,更何况小孩子。高敏感的小孩从小就被恐惧包围,他们自己也很难受,还要被别人贴上“胆小”的标签,这无异于瘸了腿的孩子被其他人嘲笑,而且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嘲笑自己。
高敏感者,很容易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如果生活过得很糟糕,他们也会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努力。现在,我们知道自己的很多负面情绪不是自己自找的,也不是父母强加的,而是天生的。这可能让我们不再那么自责和内疚。当我们意识到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之后,我们也许就能够更客观、公平地评价自己,也更容易接纳自己。
扬长避短
自我接纳,往往是通向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自我接纳,不是意味着我们要以“高敏感”为借口去逃避我们的人生。而是要让我们放下心理负担,去积极地应对生活,改变自己。我们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去一点一点修正自己长期依赖的错误思维习惯。学会如何与自己高敏感的特质相处,扬长避短。
实际上高敏感这种特质确实是有优势的:
- 感知上:能感知更多的信息,拥有更加丰盛的内在世界。
- 情感上:高度共情,容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强烈的责任感,甚至想要拯救世界。
- 思维上:我们更加谨慎,危机管理能力更强;想得更深入,更长远。
如何避免负面影响?如何培养自己的优势?去看看《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吧,相信你能学到更多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的方法和技巧。
关注公众号“i学社”,回复关键词“高敏感”,可以获得书籍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