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最大进步:学会建立自己恒定的价值体系
我们要有一个成长的目标和方向,它不是一个轻浮的点,而是用它构筑起来一个你愿意活在其中的系统,这也是我曾经所说的心理张力的来源。我们要在自己定义的价值体系里,体验到不断积累、丰富、前进、变化的感觉,只要这种体验能贯穿在生命里,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在不可避免的生命之苦之外,体验到活着的感觉,并且想要好好活着。
————崔庆龙《下沉年代,我们该如何保持乐观》
这几个月最大的进步就是开始信奉:We are our choices. 简而言之,我逐渐学会确定自己价值观里的意义和目标,然后再做选择,进行自我评价。在我看来,过去我会经常迷茫、频繁否定自己的原因是始终没有建立恒定的价值观,所以我很容易因为一点外部信息的风吹草动就“崩溃”,觉得自己蠢透了、烂透了。我觉得,能清楚意识到自己每一个选择都受自己价值体系某点驱动,这是我从混沌摇摆过渡到学着建立恒定价值观、并尝试坚定地依据价值做选择、进行自我评价的标志。
过去的我也并不是没有信奉的价值,只是追求的东西太虚浮——我太想进步,我想要一切听上去“好”的东西,具体如xx的认可,xx奖,抽象如卓越的能力(变通能力、领导力、沟通力、赚钱能力),甚至自由。但存在的问题是:有些东西并不是主观决定能否拥有的,有些东西是相悖存在的,有些东西并不是我真正想追求的,就像项飙评价优绩主义带来的霸权话语让人们做梦,而“你的梦并不真正地属于你自己,它只是霸权在你脑海中的投影。做白日梦的时候,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霸权的俘虏。”
我的转变起源于今年先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到王阳明的部分,读到龙场悟道,我也突然跟着悟了,虽然可能我和王阳明悟到的东西并不相同,但我突然意识到,在追求世间一切的“好”之前,我最先稳定的应该是自己内心可控的、对“好” 的品质的追求——这在王阳明那叫“良知”,在我这里具体为“灵活、从容、对洞见智慧的追求”等等,这些品质的共同点是由我主观决定,不因外界条件而改变。我看到,王阳明在最落魄的时候,也保有对“良知”的追求。他的一生让我坚信自己应该稳定自己的内心,建立恒定的向内的追求,无论我遭受的境遇如何,我内心的追求不应该改变。
我进一步认识到我需要建立恒定的价值来指导行动在我读《认知觉醒》时,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元时间”,意思为“做选择的节点”,他认为通过“想清楚”是关键,必须要时刻想清楚每一个选择的意义,从而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
我逐渐开始常常反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所以我怎么做?”,这也就是我信奉We are our choices的开始。我觉得在正式上班之前,学会养成自我审视、自我拷问的习惯非常有用,因为建立自己恒定的价值观,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没有其他办法。我也在不断自省地过程中,感受到了self-reliance的快乐。
一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17 毕业一年之际 (1人喜欢)
- 3.16重塑自己的生活、 (2人喜欢)
- 我决定每天写作,因为活着没有意义 (3人喜欢)
- 我该如何自我提升?——成为打工人的第110天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