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治愈&自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薄薄的心理学作品,以《柳林风声》的故事和人物为底本,讲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走出心灵困境的故事。专业的理论和细腻的故事结合,更加亲切易读。 书中提到一个很基础的对人格结构的认识,认为人格由三种状态组成——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顾名思义,所谓“儿童自我状态”,是说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藏着儿童阶段的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为听话、服从、自责、焦虑、天真、冲动等。 “父母自我状态”则是每个人从父母或成人那里习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分为“控制型”和“营养型”,表现为控制、批评、教训,或是温暖、关怀、鼓励。 而“成人自我状态” ,则是思想行为和情感都聚焦于此时此地,表现为理性、尊重事实。 这三种自我状态在每个人身上共存,并无优劣高下之分。但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下,人会条件反射性地作出反应。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中,人才能理性思考和评估,从而实现成长。 同时,要尽量避免做四件事: 不要自怜,将自己放在受害者身份上; 不要陷入自暴自弃、失去亲爱的人的恶循环; 不要因为不幸而忽略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不要幻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对自己未明言的事情的理解。 在读书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关于治愈和自愈的问题。 蛤蟆先生经过与心理医生的十次面谈,走出了阴云,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自我的认知,在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的转化中获得了成长。这个过程,既是治愈,更是自愈。 我们面对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求之于人,有的反求诸己;我们所受的各种伤害,有的要他人治愈,更多的则是自愈,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也算是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吧。 所以我想,自愈是所有治愈的基本条件,自助是所有帮助的前提。

Jun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春山即望
- 童年的角落
- 《红拂夜奔》:当有趣被超越
- 春日农事集 (1人喜欢)
- 《万古江河》:随百川归海,寻此心安处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