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2碎碎念--YY走失事件
昨天重温了国产真人秀综艺巅峰——《花儿与少年2》,也看了很多评论分析。碎碎念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写在前面:我还是,先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去揣测所有人。
1.许晴
这件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很多人都盘过了。重点是已经发现YY丢了后,众人等到晚上9点都没把人接回来,这个就很诡异了。
有人说:都怪许晴~嘴上嚷嚷着要去,也没见实际行动~
我善意揣测:许晴不认路,她没法一个人去,必须找个一个认路的陪她,而剩下的人就在讨论YY那么大人了,有没有必要去找他中来回讨论中消耗殆尽;
有人又要说了:四五十岁人了,都不认路不是废物吗?
别说在异国他乡,就算每年回老家老爸领我去一个新地方,他说认识路我都不带动一下脑子的直接跟他走。
至于后面许晴可能也是懒了,在众人(ZS)劝阻中就放弃了。
2.YY
有人说:二十多岁大男人了,还想巨婴一样在原地等着,摄制组让他做工作人员的车他都不坐,真是巨婴。
我善意揣测:YY在一开始和几人聊天中给我感觉:他看过第一季,还说希望像第一季一样大家在街边小店喝东西,可见YY挺喜欢第一季那种温馨的感觉。
那么第一季中的规则就是:摄制组不提供任何帮助,就当他们不存在。所以第一季中许晴因为落单后找不到路在街边嚎啕大哭,摄制组在旁边拍摄着就是不帮忙。也制造了最大的节目效果。所以YY拒绝了节目组的帮助。
至于YY被落下后该不该自己回来呢?我一直觉得,在一个集体组织活动中,落下人是组织者的失职。忽然想到一件相似的事:大学的时候老师组织两个班40多个同学去一个短程火车上调研,同学们都忙着找旅客填写问卷,某一站快到站之前,老师挨个拍肩膀提醒,大家下一站统一下车然后坐返程车次。在这之前,我闺蜜让我帮她拿一下钱包和手机。
然后等我们到站下车的时候,我发现闺蜜 没下车。可能是老师挨个提醒的时候没看见她,同时我手里还攥着她的手机和钱包。是不是和YY很像?所以,一个成年人没有钱包,没有手机,还不知道地址的情况下被落下,该怎么办?我当时马上告诉老师,老师似乎是通知了铁道部门发了广播(?),最后闺蜜是怎么买票回来的我也不清楚,但是她回来得时候老师亲自去我们这边车站出站口接的她。
当时我们也是20出头,和YY差不多的年纪。按照很多骂YY的人的逻辑:20多岁了还能丢么?有必要去接么?如果对方是一个靠谱的组织者——当然有必要来接;
而且YY看过花少1,花少1那种凝聚力相对强的集体,YY自然怀着花少1的心去期待花少2。所以YY原地等我个人可以理解,没必要骂得那么狠。
3.不靠谱组织者怎么办?
当然,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组织者都是靠谱的。
比如——

我曾经很认真的看了这个故事的始末,这件事情就是真的细思极恐且令人唏嘘;大概就是几个不怎么玩户外的人报了个“包玩团”。他们其实是平行沙漠外“大路”走的,加油车更是随叫随到,没有那种与外界隔绝的感觉。 几个人玩到半路因为诸事不顺想中途退出, 向导说离得很近我带你们出去,晚上就能归队大部队。但是好巧不巧,就是晚上能回来那么近的路程,车陷入沙子里了跑不了了,几个人还没带卫星通讯器,带的水还只能撑一(两)天,几个活人就活活被憋在路上进退不得也无人知晓;很多人都在嘲讽出去旅游还穿裙子的女游客,猜测她是傍大款的美女,但。。。人家有什么错呢?不管人家和男游客什么关系,她就是参加了一个全包团,想当个甩手掌柜,想着跟车,跟着导游走就行了。谁知道跟着导游走,导游出去找路活活热死在路上,他们几个彻底成为掉线风筝。
看完这个事故,真的觉得不要无论报什么看上去非常专业的户外团,都要提前做攻略。不要觉得我花几w几十w包了个所谓"全包“团,就真的可以什么攻略都不错甩手给别人了。毕竟...命是自己的啊~
好沉重啊~再看一个例子,来自美剧《摩登家庭》。原本妈妈带着儿子去看病,碰见爸爸,俩人吵起来,都以为儿子跟对方走,谁知道儿子在专心看电线杆。一转头——







所以啊~是人都有疏忽的时候,人家11岁的小luke都没有玻璃心:哎呀难道我在我爸爸妈妈心中不重要嘛~
所以啊,成年人如果遇到这种事,不妨脸皮厚一点hh......
3.毛阿敏
好多人骂毛阿敏,说她没有担当,拱火,最为年纪最大的大姐一点凝聚力都没有。我当年追过花少1,郑佩佩确实很有凝聚力,也很有魅力。但是吧,也不能苛求所有岁数大的都是这性格。可能人家就想当个甩手大姐,一切听导游的,我不拖后腿就可以了。
4.ZS
我个人觉得,时间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从先前4人组回家,去超市采购再回来给许晴开门,再到发现YY没回来。可能1个多小时过去了。你说YY被落在场地10分钟,20分钟马上回去接合理。但可能已经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有必要去接吗?而且据说人就在距离住处1.2公里的地方——我每天去地铁站走的路好像就1.2公里。
这么一想,真的有必要吗?一个大男人真的会在原地坐着等几个小时也不愿意步行20min回家吗?搞不好去接了人也不在原地了,说不定去别的地方逛了呢~
我觉得唯一有点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许晴和井柏然先后问:如果YY没带你说的那些地址、钱,iPad,他怎么回来呢?ZS不知道为啥把这个话题岔过去了,没完没了强调自己给地址了。
5.三个和尚没水喝
最后是井柏然和陈意涵跑出去正好迎上了边找路边往回走的YY。包括之前很多人也说过要去接YY。那为啥就是不去呢? 我相信,如果是陈意涵自己,可能说去就去了。人多了,反而会想:哎呦,听大家的吧别出头了。这就是现代版的“三个和尚没水喝”了吧~
4.组织问题:多沟通
讲真,我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某同事转达领导给我布置的任务,然后过了一会儿领导亲自过来拍我肩膀又确认了一遍一模一样的事项。我一直觉得领导好唠叨。但结合YY走失事件,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多确认一句,都不会是这个结果。
这就是一个教训吧~前段时间,我参与一个画图小组,前一个礼拜我负责AB,画完了,,周一早上组长开会,说我们这个礼拜画新楼,我负责CD。然后wx群就一直在通知新增修改的地方。周一晚上,wx群里通知,所有人把自己负责的楼栋修改完发上来。我肝天肝地画了几天,周四晚组长管我要图,我给了CD,组长一伸手:AB呢?我一愣,没画。组长生气😠,甩脸走了,因为我没画完图(他ABCD都要)。我认认真真画图,还要被甩脸子,我也生气😠。其实我仔细想了想,貌似谁都没错,起码没有大错。和yy走失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YY走失事件发生时,七人组还算比较融洽,也没有那么微妙的人际关系,所以这纯纯是个组织活动上的反面案例。
黛玉 福尔摩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工作碎碎念记录
- 设计师也没住过别墅 (3人喜欢)
- 网络舆论观察2--不同圈吵架 (1人喜欢)
- 网络舆论“定律” (1人喜欢)
- 无聊的工作总结2--适老化文本总结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