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臭屁与有点瑕疵
今天给妈妈分享了我的一篇随笔,我没告诉妈妈是我写的,妈妈看了说,“写得太好了。”我在笑。妈妈说,“不会是你写的吧?”我没回答,我问妈妈觉得怎么样,你怎么评价。妈妈说,“写得很好,文采很好,条理清晰,很高深。”我听到高深一词,我很警觉,我觉得那不是夸奖,因为我觉得内容可不能故作高深呀。
妈妈话锋一转,“但是有一点要改进……”她让我不要写某句话,因为那句话会让人觉得我在说中国不好,其实那句话是一句很客观、很中性的话,那篇随笔是关于自我思考的,和中国、政治隐喻没一点关系。然后我妈妈的态度就从“有人看没”到“还是别发表这句话出去”。当时,我心冷,我就说,“你就当是别人写的,我在网上刷到的。”我妈妈还是在反复说那句话不是太合适。
我想到了我以前想过的一个问题,大意是如果不触及该地区的敏感话题,仍有很多话题可以选择,那为什么你还抱怨没有良好的创作环境呢。我想我现在切身地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在有限的自由度里,如果你真的很想创作的话,你可以在排除了敏感话题的范围里选择你想讲述的故事,但你在做选择那一刻,你就知道你的思考范围是受限的,有一部分可视,有一部分需要屏蔽掉,但这由该地区主观判断的,你不知道你哪个词、那句话就去到了不可见的部分。再者,我喜欢创作是因为我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这能达到极度自由,也正是这样才驱动我愿意写下来,但写和发表如果让我感到不自由的话,这会让我觉得创作就变了质,尽管或许我还会写,但我也会疲于去分享。
好,我继续臭屁:
我把那篇随笔的中心思想给妈妈解释了一下,让妈妈明白关于那句话我并没有特别的言外之意。妈妈才又夸奖我说,“我还以为是作家写的。”我很开心,我心里想,我会成为作家的。妈妈又补充道:“也像心理学家写的。像学心理学的人写的。”这句话我确定我妈妈是在逗我,因为我是心理学专业她就想把我给心理学上靠。我不开心,我说:“学心理学才写不来呢,不,应该说只有少部分学心理学的才写得出来。”
我问妈妈:“你觉得是文笔好,还是思想好。”妈妈说,“就感觉这个文字很好。”我心里可美滋滋了,又问“为什么你觉得不是我写的,你觉得我写不出来这些话吗?”妈妈说,“嗯…”好吧,我不知道我在妈妈心里到底是怎样的形象,不过我写东西我也从不会给他们分享。今天就是忍不住才想要分享一下。
妈妈对我说:“你去写文章来发表嘛。”我可能想要的就是这句话,我想当作家,我想写小说,我也想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
我说:“你觉得我写什么样的文章好。”
“心理学方面的。”
妈妈应该希望我去写心理学有关的小短篇吧,其实我也不懂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是什么文章,科普?我觉得不需要我。创意写作?我觉得只要涉及到了人,那不都和心理学有关吗?
我说,“我写小说吧。”第一次那么直白地对我妈妈说我的梦想。写小说虽然现在很大众化,但在家长眼里这就是不切实际和不务正业。好像比起热爱写作,我更怕失败,所以我才向外求一些鼓励。
妈妈并没有反对,“我看写小说要编很多情节哒,你写得来吗?”
我想起我看过几本创意写作的工具书,我坚定又充满斗志地说:“我会写!我还是学了的。”我深怕妈妈给我泼冷水,我还顺便批评了下别人写的内容水,其实不论写作风格和内容,只要敢写敢坚持的人都很厉害的,但是我心虚、脆弱,所以卑鄙地去贬低别人。
妈妈又问我:“那你写出来能发表出版吗?有人看吗?能赚多少钱?”
啊,只要把梦想跟钱关联,我的斗志立刻枯萎了,梦想源于我最本质的冲动,毫无章法可言,做与赚钱相关的事,最好是能理性量化的事。我怎么知道写小说能不能赚钱,像我这样的悲观主义者,脑海里已经出现被拒稿的画面了。所以我说:“最重要的是要写!!!我还没写我怎么知道?还没写出东西我怎么能判断结果?一般都会经历很多次拒稿、退稿才会有进步,再谈赚钱。”这话是对妈妈说,更是对自己说。
要成为作家,第一步就是写,第二步也是写,第三步还是写,第四步第五步……慢慢写作就和人生同频,也不在乎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