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春寻
去年九月把父母从家乡西安接过来,在卡尔加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卡尔加里是名副其实的阳光城,冬天哪怕零下35度,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何况父母本来就很宅,我们也不用上班,每天在家里陪着,倒也不算难熬。但三月份换了一辆新车,恰好在清华上学时的好友小静打电话说她在Nanaimo买的房子空着,让我带爸妈去住几天,我头脑一热,就安排了五月底的旅行。但就在我已经把路上和温哥华的行程住处安排好,小静又来电道歉,说她先生没跟她商量就把房子短租出去了。她先生勇哥也是我的朋友,人很好,随即给我们订了酒店。我说不用了,我喜欢Airbnb。来日方长,让勇哥留着人情下次再还好了。
5月20号出发,第一天在离家580公里的Sicamous住一晚。开出距离Alberta和BC省界80公里的Golden镇,沿途所见已是春天,继续西行150公里,来到Revelstoke,放大家下车照相伸展腿脚。那天是公共假日Victoria Day,但旅行的季节已经开始,小镇上的餐饮旅行设施都还开着。我对Revelstoke已经很熟悉,去过好几次,镇中心有一条宽阔的大河Columbia River位于两座大山中间,可以乘坐高空缆车越河观景。

第二天醒来拉开窗帘,响晴博日,阳光下那一树树艳丽晶莹的花儿让我彻底摆脱了路上的焦躁和疲惫。民宿距离斯坦利公园很近,说是开车12分钟车程,那么好的天,当然要去斯坦利公园看海墙。于是悠闲地吃了午餐出发。果然开出去几公里就到了我最爱的Lions Gate Bridge,斯坦利就在它的下面。接下来那几天,我每天来回穿梭桥上很多次,也终于知道,一出门就堵车,多半是因为这座美丽的桥,往往是原本并行四道的车不得不挤上只有单车道(潮汐车道)的跨海桥。这是人们为了美而付出的代价吧。我一个外地人会想,假如我住在附近,即便有别的选择,我也喜欢走Lions Gate。这是我20年前第一次来加拿大一见钟情的桥,那年我还只是在斯坦利公园里以这座桥为背景拍照,没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开车在这座桥上穿行。按照经典路线,从公园出来要去会展中心那一代吃吃喝喝,跟离港的邮轮挥手告别。再步行去看Gastown的蒸汽钟,我们恰好在下午五点钟到的,蒸汽钟在整点播放了完整的报时音乐,只可惜我高举着手机对着它半天,却忘了按视频开关键。

我上一次在温哥华市区开车已是五年前。这次不知道是不是用的导航软件不对,一出门就堵车。我们贪便宜想去Costco加油,结果导航软件七拐八拐给我们引到了Vancouver市中心的Costco,那里当然没有加油站啊!于是我们又开车去19公里外的Costco,那里也没有加油站,而且人一点儿也不少。收银台的队伍排到了整个Costco大厅的另一头。我问前面一个看上去像东南亚裔的姑娘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姑娘说不是啊,不知道今天怎么了,普通的周三而已。不一会儿过来一位大叔,也是一脸疑惑,购物车里放着孤零零一袋奶酪,问这真的是收银台的队伍吗?我们前后几人跟他感慨了一番,我还指着人家购物车里奶酪揶揄说I don't think that's worth it。看本地人的状态的确不像每天都这样,偏偏那天,在Costco排队的几个人最后处成了朋友。中途有个哥们在我前面插队,那个东南亚姑娘跟他说这不是队伍尽头,还对我说“我一扭头看怎么不是你了!”哈哈,此刻想来还觉得好笑。后面那个大哥的太太看我的鞋子好看,连夸了好长时间,最后甚至说“你这个就是我的号啊!”搞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心想实在没法脱给你啊!我在卡尔加里住了十年,常常会莫名担心自己已经没法在大城市生活了。温哥华永远都美,是那种多雨的城市才有的秀气,而且景观多样,有山有海有河有桥,有绝不会辜负你的植物。常常听说温哥华房子贵人多街道繁忙不再宜居blahblah,每次说要在温哥华开车我都心里打鼓,但每次真正来到这里都会惊喜,这里的人非常友好,一点也没有大城市惯常的焦躁易怒。车多路堵,但要是不小心走错路急着并道,后车多半会让。每个人都很“正念”:平和安然地接受生活中的每一种状态。安心承受为美付出的代价,这本身是一件很美的事。

在温哥华住了三天,本来打算第四天一大早乘坐去维多利亚的渡轮,先去Butchart Gardens,再开车到Nanaimo住下,结果发现旅游旺季已经没有去维多利亚的渡轮,去Nanaimo也只有晚上8点40出发的了。这样一来,第四天上午11点退房之后,我们得在雨中找地方消磨时光到晚上6点40——那天的雨,完全是为了让我们感恩前三天的天气有多好。那天中午带我妈去了Lynn Valley吊桥徒步。我们俩一下子又迷了路,一下子又不小心错按了手机的设置键,搞成了自拍镜像,在山顶上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能跟母亲来一次这样私密的闺蜜游,哪怕只有不到两个小时,对我们两个人,都是稀有而珍贵的体验。下午我们四个人去了Burnaby Mountain,雨雾中根本看不见山下的海,钏路公园里的日本雕塑鬼气森森地高耸雾中,看介绍,那些雕塑在日本文化里本来就跟魂灵世界有关。


晚间一个半小时的渡轮,下船后在雨中开车到Nanaimo的民宿,已经是夜里11点钟了。我先是迷迷糊糊去按房主的门铃,把穿着睡衣的女主人薅起来到后院帮我开门,进门后我爸又不小心弄碎了一个漂亮的玻璃水杯,然后我们又开着容量和功率都很小的洗衣机轰隆隆俩小时,总之那天晚上就是很抱歉的迷糊。这间民宿的女主人是个华人水墨艺术家,也是把后院面朝大海的walkout basement整理出来做民宿,但房间和后院的每一个、真的是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房主做到了为你视线所及的每一处都安置了一个隐形的取景框。Airbnb上有一个中肯评价说这个房子远比广告上更好,住进来后充满惊喜。我之所以头天晚上犯了去按房主门铃的错误,就是因为天黑看不清,我又迷糊,没看到人家在车库左边窗户上放了一个石刻的艺术装置,指向右侧,我只看到那个装置上写着airbnb,就推左边的门进去了。

总算来到了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又住进了这么一座面朝大海的漂亮房子,我这才安心了。第二天一大早在海边跑步,吃过早餐后美美打扮一番,开车去100公里外的Butchart Gardens。Victoria貌似也越来越拥挤,公寓楼都已经建到了城市边缘,但如果只去Butchart Gardens就还好,仿佛这里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海岛小城。这座由采石场改造的私家花园起建于1904年,今年是它诞生120周年。我20年前第一次来时,恰逢它100周年诞辰,被列入加拿大国家历史古迹。我没有多少词汇形容这座美丽的花园,只觉得有空能来这里消磨的几个小时该是多美的时光。我未来时,我与世界同归于寂,当我来到这座花园,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的颜色都一时明媚起来。

逛完花园,本来想带父母去维多利亚省府大楼和一号公路起点看看,但我爸实在不擅走路,那时已经没劲儿了。我想算了,打道回府吧。到此,我想带父母去看的,也都大致看过了,接下来我们只需在Nanaimo安静地休息几天就好啦。从花园出来,在gift store给艺术家房主买了一个杯子和同主题的卡片,在卡片上写着:let's make this little accident part of the story of this lovely Airbnb place。

“还住在我家”是一句很动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