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像不仅仅是我的人生
上班摸鱼看完了王食欲的《妈!这是我的人生》,虽然只打了三星,但这本书却激起了我许久不见的废话欲望,趁这股劲儿还没消失,我要赶紧写下来。(写到哪儿是哪儿吧)
从小到大我对世界都呈现出一种“讨好”的姿态。小孩子是极度敏感的生物,她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周遭所处的位置。幼儿园的时候,我有一次将玩具小鸭子带回家了(就是点外卖会送的那种最便宜的小黄鸭),我妈妈开玩笑说:你怎么偷了个小鸭子,甚至于过了好多年,我家里人都还会拿这件事调笑。。我当然有辩解过,但是这整件事儿在忙于生计的大人眼中,还比不过晚上吃什么值得关注。类似的小黄鸭在我二十几年的生命里俯拾皆是。
也许我应该怪我妈,但越长大越发现,我最浓墨重彩的部分都离不开她。我在村小读到四年级,四年级重选班长,学生投票我拿了满票,但老师还是让另一个女生当了班长。当天回家跟我妈说:我不要在这里上学了。于是我妈托关系送礼、交对我们家来说不便宜的借读费,把我转到了城里的学校。从那时候开始,到高中毕业,我妈跟着我,陪读了快十年。我后来也回村小看过,粉刷一新,比我印象中的气派好多。可就是为了赌这样一口气,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径。我妈因为生病,初中都没念完,但我们站在楼上往下看,有带着小孩的年轻女生,她也曾经和我说,不要过这种生活。后来无数次争吵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后悔过,把女儿托举得越高,其实也就意味着离自己越远。
初中玩得太疯,导致中考滑铁卢,打了几次电话,终于确定分数以后,我们家的氛围,可以说哪怕我当时si了,都不会有那么压抑。饭桌上,我妈一边冷着脸,一边又拼命往我碗里夹菜,我哪敢吃,一边掉眼泪一边保证: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超过xx(邻居女儿)。凭着加试最后我还是进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高考也远超xx,完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但再提起xx,我妈夸赞的话语又变成“懂事儿,能给她妈妈烧饭吃”。人外有人,在爸妈无休止的比较中,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个道理,也自然很难发自内心地为自己鼓掌。
高中分班之后,我度过了最宝贵的一段时光。我最好的十年朋友,就是这个时候认识的。我们都是班里的中不溜,我们一起上数学班,然后偷跑出去吃手抓饼;我们一起在自习课讲小话,被班主任死亡凝视。我妈不给我带零食,她早上带煮牛肉给我吃,结果我全吐了。我们甚至知道彼此最宝贵的财产——微博的密码。现在我也当了老师,每个学生、家长都知道每次考试的排名,班级、年级、区、市,鲜活的生命借着分数标记自己的位置。我高中第一次清楚知道自己的排名竟是在高考。高中后半场,我妈其实已经有点放弃我了,因为我网瘾非常重,一模、二模考得都很差。这种不迎合任何期望的日子,反而让我的心态异常轻盈,我还记得我考完语文回家吃了西红柿鸡蛋汤,我妈在饭桌上看的是《锦绣未央》。
考完最后一门,我就和我爸去了北京参加自招考试,结果那一趟车有好几个跟我一样的小孩,聊起来发现他们都是去北大。我爸本来觉得女儿能去北京考试可骄傲了,结果还没来得及嘚瑟,就被堵住了,那种滑稽的表情,看得我在心里嘎嘎笑。这也是我和我爸第一次去北京,考完之后,我们去了长城、故宫、王府井,吃了全聚德的鸭子,土包子打卡了一些大众景点。其实这段记忆并不是那么愉快,我无领导小组面试表现得很糟糕,一个小县城女孩的怯懦根本藏不住。我爸一直在考场外面等我,他甚至都没找一块儿阴凉点的地方,晒得脸黑红的。我说自己考不上,他开始絮叨我衣服穿得不好,太显胖了。但那套衣服一千多块钱,是我妈特意给我买的体面衣服。我整个人被巨大的愧疚浇透了,后来玩的时候也总是愁眉苦脸,在真故宫拍的照片还不如后来去横店假故宫笑得自然。后来那套衣服我妈拿去穿了,因为我已经瘦到不需要借衣服来遮掩。我的自招凭着超高的笔试,总排名是很靠前的,但最后也没去那个学校。现在回忆起来,我的人生就是充斥着这样没必要的痛苦。对未来没有帮助,但当下又是实在的折磨。
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说,书到最后也没有给出“要不要鸡娃”这个问题一个确切的答案。永爱会反思对食欲的鸡娃,我的妈妈却永远不能理解,女儿为什么这么痛恨这一切。做个幸福的普通人,是找到人生的支点,但在认识到自己的普通之前,我就已经丢掉了只属于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空心人。就像我开头写的那样,我没办法怪我妈,我也不知道该怪谁。
-
AIM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1 16:21:52
-
fottsfott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31 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