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倒计时——教师日记24
蓦然回首,无线欣喜在其中(四)
——初中诗歌复习教学笔记
四、小诗里有永恒,精短里藏浩气
复习晏殊《浣溪沙》的时候,突然有一种顿悟:这不就是我们一生要面对的经典问题吗?——兴亡变迁、年华逝去、人际零落。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气候风物依旧,而新词一曲,乃见人物心情与创作力的变化。物是人非,在自然面前,强烈的是人的优越感还是渺小脆弱呢?不禁想起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故国遥望,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古今感慨,王勃“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水自流”的兴衰俯叹,甚至杨慎《三国演义》开篇词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意味深长------
“夕阳西下几时回?”明知挽留不住而又萌生的期盼,无奈年华与春光共逝的现实——“伤春惜时”,这是曾为闺阁小道的词最常见的主旨,又何尝不是人类追求美好常驻、生命永恒的古老奢望?所以才有那么多皇帝迷信于炼丹药补,才有那么多今人坚持健身讲究营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在失去和得到的怅惘和慰安之间,其实人最终走向了达观与洒脱,就像苏轼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就像徐志摩爱的低语:“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冥冥之中,一切都自有最好的安排---
“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一份幽独芬芳,清醒迷茫,让人自然想起卢梭《一个孤独者的散步》,------
于这首短词,看见生命在宇宙面前的仰叹与踱步,看见了深邃和永恒,就不能不让学生回头再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同样的,在亘古越今的时间长流中,在苍茫广阔的天地之间,人是在追寻自己存在的那一点意义和价值的,那不仅仅是“遇”和“不遇”的问题,那是永恒的追寻:我这一粒微尘,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这两首精短的诗词,却有一种隽永、浩气,真是小道场里大乾坤。
读这两首词,也会自然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十二个意象堆叠,最终其实是落在游子羁旅乡愁的孤苦上,其实是一种情志的精致纯粹。相形之下,审美上还是略显单薄了。
202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