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雕刻的世遗之城—泉州探寻之旅
泉州,这座被岁月深藏的宝藏之城,即使旅行已结束数日,依旧沉浸在它所带来的文化震撼与冲击之中,难以自拔。
初识泉州,源于历史课本中宋元时期“市舶司”在此地设立。随着2021年泉州成功申遗,赵丽颖的簪花形象风靡全网,白岩松更是盛赞:“泉州,这座生活在文化遗产里的城市,只要热爱生活,就一定会爱上它。”这愈发激起了我对泉州深入探索的渴望,想要一窥这座世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临时起意,踏上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两天一夜之旅。高铁疾驰,窗外景色不断褪去,只见一片片红砖屋顶的独栋民居建筑群格外显眼,心生疑问:为何这里的房屋屋顶都是红色的?带着这份好奇,抵达了泉州。
在泉州古城,红砖红瓦的建筑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漫步于红砖古厝的街巷,视觉感官不断被冲击:建筑美学的精湛、多巴胺配色的明丽和工艺的精美绝伦。

闽南方言把房子叫“厝”,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是闽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建筑外形宛如雕梁画栋的宫殿,红砖红瓦的色彩搭配使其显得尤为明丽与大气。屋脊呈弧线,两端翘起,尖细处一分为二,形似飞翔的燕尾,这便是人们所称的燕尾脊。在细节上,红砖古厝处处充满了巧思与匠心:剪瓷雕、彩绘、砖雕、木雕、石雕、斗拱、漏窗和抱鼓石等。整个建筑视觉感官恢弘大气,工艺精美绝伦,细节极其考究。
漫步泉州古城,抬头便可看见屋顶上的精彩。闽南有句俗语“厝顶有戏出”,意为古厝屋顶上有着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作品——剪瓷雕。这些作品或描绘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或讲述历史人物故事、民间传说,工艺精湛、配色大胆,叹为观止。
在红砖厝的侧面,有一面被称为“山墙”的墙体。它以红砖为底,在屋檐夹角处呈现各种图案和纹路的浮雕,如葫芦、花束、祥云、宝瓶和灯笼等,做工非常精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面墙体是红砖和石材的混色拼装,当地人称之为“出砖入瓦”。当地人介绍经古时多次地震验证,红砖和石材结合的建筑非常稳固,所以这种方法得以延续。
留心看,屋顶还有萌萌哒的闽南萌仔滴水兽,常见的有金鱼、老虎和麒麟等动物形象,滴水兽在屋顶排出口位置,是一种排水设备,下雨的时候雨水会顺着兽嘴排出,此外还有水滴生财的美好寓意。

不到泉州,完全想象不到不同派别的宗教可以在一个城市齐聚,在一条街区和谐共处。据称整个城市拥有超过六千座庙宇,五步一寺,十步一庙,“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称呼名不虚传。目之所及的每一处街角,都有故事。在古城漫步,你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哪个国家、哪个朝代的神明。每一处寺庙、佛塔、教堂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精美的建筑工艺不断刷新着游客的视觉体验。



泉州籍作家蔡崇达在《皮囊》一书中这样形容自己的家乡
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所有人都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
在泉州,两次打车遇到的司机,一位信奉佛教,一位信奉道教,问及是不是当地人都有宗教信仰,得到的答案或多或少都有。现世生活的苦难太多,人们有时需要为遭受的困难寻求一种合理化的解释,有时需要神灵帮忙分担苦难,从而在无望、无助中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此次行程路线:天后宫➡️关岳庙➡️清净寺➡️金鱼巷➡️天主教堂➡️象峰巷➡️西街➡️开元寺➡️泉州钟楼。
在古城,可以乘坐观光车“小白”逛景点,小白随招随停随走,票价2元。在观光车上遇到的一位当地小姐姐,她娓娓道来,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并提到当地政府的长远眼光——没有选择大拆大建古城新建,而是近乎完整地将古城保存下来。

除了厚重的历史、人文、古建、宗教和风俗之外,泉州也很好吃,沙茶面、四果汤、面线糊、姜母鸭、芋头饼!此行时间匆忙,很多地方没有深入探索 。像逛开元寺,没有提前做功课,只是把它当作一座普通寺庙参观,错失了很多宝藏。这感觉如同收到一个装饰华美的宝盒礼物,花了大量时间去欣赏宝盒外精美的装饰,却尚未打开盒盖,仔细端详宝盒里面的礼物。

这份礼物的探寻之旅,留待下次。下次之行的To do list:参观闽台缘博物馆和海洋博物馆,参观市舶司遗址,重新探索开元寺,听一曲袅袅南音,看一出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