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日志132:又早起去产检、会友,忙碌一整天!
果然,大哥在家,睡觉的时候幺蛾子就频发:晚上十一点钻被窝,他轻微的呼噜声都吵得肚肚宝睡不好,来回踢我肚子,辗转反侧到十一点半多,我实在熬不住,果断一巴掌给他拍醒,让他侧着睡,没想到不一会儿呼噜声又起来了,我又一巴掌给他敲醒,狠了狠心,明确需求——去隔壁房间陪嗅嗅睡觉。“啊?我打呼了吗?”他边穿睡袍边惊叹,“我还没怎么睡着呢”。“但你确实有呼噜,快过去睡吧,再见!” 他火速撤离。
早上五点多我醒了,不太能睡得着,干脆蹿到隔壁房间,再陪他俩眯会儿。这种操作,被大哥定义为:套路——先把人轰走,然后又来慰问。其实真不是套路,就是随心而动:睡不着就要大声说,能一起眯觉就凑一块。等到六点多,我俩纷纷起来,他准备出门上班,我打车去医院——今天又是体检日。
医院人照例非常多。我先去做了尿检,等结果的过程中在内风湿科找了个座位闭目养神。旁边的大妈一个顶一个地喜欢看短视频、或者视频电话,外放声音一个赛一个,护士站使用了杀手锏——广播:请大家不要外放打扰他人。可是大妈就是你大妈,不管广播喊几遍,大妈依旧我行我素,该咋滴还得咋滴,极具穿透力洗脑的背景音乐,透过我的降噪耳机都能传到我耳朵里。无奈地只能摇头,不然还能咋办。好在产科那边都是年轻准妈妈们,大家坐在等待的时候,要么刷小红书要么看朋友圈,几乎无人视频外放。
今天我的产科老师就诊病人尤其多。听她讲能12:30下班就很不错了,她桌上照理摆着一瓶无糖茶饮料、一杯咖啡,说话铿锵有力、有一点幽默但也有一点严肃和温柔。我在分诊的时候,听着一个年纪不小的女生跟护士站申请换产科大夫,她说不喜欢那个产科大夫,感觉不太好沟通,我蛮庆幸:来了这个医院几十次,鲜难遇到不好沟通的大夫,哪怕有些时候大夫情绪不高昂,但总归对病人是负责任的。前几天一个前辈说这个医院就诊也是没啥隐私、感觉没有温度感,可我这钝感力在这方面就特别强:既然我要去就医,那么解决我的问题就好了,温度感、隐私感的阈值都可以下调到一定合理区域,毕竟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定位不同,我的期待值也不一样。就医过程中我也遇见过不太好沟通、冷冰冰的医生,那么下回不去就行了。人的认知和价值观是无法强制改变的,也并不是每个医护人员都天生有同理心和共情力。
我的产科老师不太喜欢太多人挤在小小的诊室,希望大家能在外面等一等,一是怕空间窄小,大家互相挤着肚子;二是外面可以坐着休息;三是人少的话,这个诊室就没那么闭塞拥堵。于是我按照医生要求阶段性在外面等待。反正我的时间也比较充足。可是坐着等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能带着一本小书看看就好了。今日整体就诊时间比以往多了大概半个小时,产科老师看了我前段时间的各项检查报告,然后用手摸了摸我的肚皮来判断现在胎儿的大小,心情愉悦地说:都很好,你就按照6斤多去养这个孩子,以后好生。随即给我开了小排畸等相关检查项目。经过这几次间断打交道,我发现妈妈和宝宝要是健康成长的话,其实产科老师也是很开心的。
从医院出来,我溜溜达达到老徐公司楼下,中午我们吃了好吃的春饼;下午我打车到罗老师家里坐坐,她家装修风格非常日式简洁干净,我俩坐在摇摇沙发上喝茶聊天,又吃了点她老公做的小龙虾,大概五点多我俩溜达去附近的大悦城逛逛。跟罗同学在一起永远不愁没话讲,她是一个非常善于倾听的人,也很会抓住关键点给予及时的回应。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有工作、创业以及家庭心理等。我建议她去考个心理学咨询师等相关证书,发挥自己的稳定情绪这样的天赋才能,给更多人们提供有效心理疏导。
晚上打车一不小心打了个专车--奔驰C系。怀着“来都来了,那就享受的心态”,我花了150大洋打车回家。下回再也不这么烧包了。
【关于肚肚宝】
1、今天走了1.3万多步,轻松加愉快。
2、肚肚宝的胎动越来越有规律。老徐说他这个月份会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对于特定的声音或者味道会更加活跃。我反问:那他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她想了想:不知道,反正胎动反应更大。
3、宝宝的大脑还在发育,脑电波图像已经和足月出生的宝宝很像了。现在喊他的名字,不知道他是否能意识到在叫他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