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24.05 卡洛罗韦利《时间的秩序》阅读随感
从一开始觉得我能懂,到越来越不懂。我原先因为不知道反而觉得时间很简单,现在发现原来这么多学问和需要解答的问题。不知道的东西变多了。

◆ 也许时间是最大的奥秘
就像一部犯罪小说,我们正在搜寻其中的罪犯:创造时间的元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发现我们所熟知的时间的组成部分,现在它们再也不是现实的基本结构,而是由我们这些笨拙又终有一死的生物做出的有用近似:也许是我们的视角决定了我们是什么。
("我们的视角决定了我们是什么"。《四千周》里也说正是时间有限,生命有限,我们才会有目前的人生选择。)
◆ 1. 统一性的消失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事实开始:时间的流逝在山上要比在海平面快。
(啊???一来就是一个我感觉反直觉的“简单的事实”。)
也许真正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在我们有足够精密的钟表来测量时间延缓之前的一个世纪,就有人了解了这一切。这个人的名字,当然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先于观察就理解某种事物的能力,是科学思想的核心。在古代,阿那克西曼德明白天空在我们脚下仍然延续,远早于轮船能够环游地球。现代伊始,哥白尼就明白是地球在转动,远早于宇航员从月球上看到这一事实。与之类似,在钟表的发展精确到足以测量出时间以不同速度流逝之前,爱因斯坦就意识到,时间在不同地方的流逝是不均匀的。
(太强了。)
因此,即便我们无法轻易观测到,时间的延缓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物体下落源于此,因此我们才可以坚实地站在地面上。如果我们的双脚可以牢牢地站在地面上,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自然倾向于待在时间流逝更慢的地方——并且与你的头部相比,你脚部的时间流逝得更慢。
(以前完全不知道是这样解释的,没有想过"引力"是什么。)
时间已经丢失了它的第一个方面或者说第一层:其统一性。在不同地方,它有着不同的节奏,在此处与在彼处的流逝并不相同。这个世界的事物交织在一起,以不同的韵律舞蹈。如果世界是由舞蹈的湿婆支撑着,那一定有一万个这样舞蹈的湿婆,就像马蒂斯(Matisse)画作中的舞蹈形象一样……
(有画面了) ◆ 2. 方向的消失
因此时间与热量的联系是根本性的:每当过去与未来的差别显现,都会有热量参与其中。如果一个过程倒过来看很荒谬,那么一定有东西被加热了。
(“时间和热量的联系是根本性的。”)
如果一段影片中有一只球在滚动,我无法分辨影片是正常放映还是在倒放。但是如果球停了下来,我就知道是正着播放的。倒放的话,这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球自己动起来了。球减速到最终静止下来,是由于摩擦,摩擦生热。只有在有热量的地方,才会有过去与未来的差别。例如念头,从过去延展至未来,而非反之——实际上,思考也会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热量。 克劳修斯引入了一个量,来量度热量的单向不可逆过程。由于他是个很有学识的德国人,他用了古希腊语“熵”为之命名:
(电影好处在于让一个抽象概念在我这样的人脑海中都有了画面,《信条》上映那时候,熵的概念被广泛普及。) ◆ 3. 当下的终结
如果你姐姐在房间里,你想知道现在她在做什么,答案通常很简单:你看看她就知道了。如果她离得很远,你可以给她打个电话问问。但请注意:如果你看到姐姐,你接收到了从她那里传到你眼里的光线——光需要花些时间到你这里,比如说几纳秒——一秒的很小一部分,那么,你并没有看到她现在在做什么,而是看到了她几纳秒以前在做什么。如果她在纽约,你从利物浦打电话给她,她的声音要花几毫秒到你这儿,所以你最多能知道的是你姐姐几毫秒以前在做什么。不过这也许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 然而,如果你姐姐在比邻星b上,光从那里到你这儿要花四年。
(好清晰的解释。)
“当下”的概念涉及与我们邻近的事物,而非远处。 我们的“当下”不会延伸到整个宇宙,它就像我们周围的一个气泡。 这个气泡可以延伸到多远呢?取决于我们限定时间的精确程度。如果用纳秒,“现在”的定义仅有几米;如果用毫秒,那就有几千公里。作为人类,我们对几十分之一秒都很难分辨出来,我们可以把整个星球都看作同一个气泡,在谈及现在时,可以认为对我们而言这是同一个瞬间。这就是我们可以做出的最大限度的近似。
("现在"就是个气泡。)
存在着我们的过去:在现在所见之前发生的事件。存在着我们的未来:在此时此地我们所见之后会发生的事件。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时间段,它既非过去,亦非将来,有一定的长度:火星上是十五分钟;比邻星b上是八年;仙女座星系中有数百万年。这就是延展的现在[24],也许是爱因斯坦最伟大最奇特的发现。 认为有个定义清晰的“现在”遍存于整个宇宙的观念是个幻觉,是我们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不合理的推断。[25] 这就像彩虹触碰到森林的那处交界点。我们认为可以看到它,但走过去寻找时,它却不在那儿。 在行星之间的空间里,如果我要问“这两块石头高度相同吗”,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在整个宇宙中并没有关于“相同高度”的统一概念。如果有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地球和比邻星b上,我问这两个事件是否发生在“同一时刻”,正确答案应该是: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在宇宙中并不存在可以定义的“相同时刻”。 “现在的宇宙”是没有意义的。
(哇哦,看懂都感觉自己变聪明了。)
对于父子关系建立的长幼次序,数学家有个术语:偏序。偏序在特定元素之间建立先后关系,而不是在任意两个元素之间。人类通过父子关系形成一个“偏序”的集合(而非“全序”集合)。父子关系可以建立起次序(子孙以前,祖先之后),但不在任意两人之间。
(第一次看的时候睡前急忙看的,看不懂,第二次看竟然看懂了。)
宇宙的时间结构与此非常相似,也由圆锥组成。“时间先后次序”的关系是由圆锥组成的偏序。
(为什么是圆锥呢)
这是不可能的,物体只能朝向未来运动,像图中白色轨迹展示的那样。这就是黑洞的组成:光锥朝向内部倾斜,标记出视界,把未来的一片空间与周围一切隔绝开来。仅此而已。“现在”的奇特结构创造了黑洞。
(I'm completely lost.) ◆ 4. 独立性的消失
时间逐渐摆脱天使的手掌,落入数学家的掌控——就像图中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雕像显示的那样,两个日晷分别被天使(受更早的1200年左右的日晷启发)和数学家举起(1400年放置的日晷)。
(有趣。)
这三个共舞的智慧巨人——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指引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时间与空间。存在着引力场这样一种实在的结构,它既不独立于物理学的其余部分,也不只是世界匆匆而过的舞台。它是世界之舞的动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类似,与它们相互作用,也决定着我们称之为尺缩与钟慢以及所有物理现象的韵律。
(引力场) ◆ 5. 时间量子
没有什么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适用。我们迟早会遇到新的事物。
(新的事物。) ◆ 6. 世界由事件而非物体构成
“物体”本身仅仅是暂时没有变化的事件。[1] 但只是在归于尘土之前。因为很明显,一切都迟早要复归尘土。 因此,时间的缺失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停滞不变。它只能说明,让世界感到疲倦的不间断的事件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无法被一个巨大的钟表测量。它甚至没有形成一种四维几何。它是量子事件无限又无序的网络。比起新加坡,世界更像那不勒斯。 如果我们所说的“时间”只表示“发生”,那么一切皆时间。时间之内别无他物。
(为什么是那不勒斯?)
◆ 7. 语法的力不从心
在他的朋友米凯莱·贝索(Michele Besso)去世时,爱因斯坦写下了这段话。米凯莱是他的挚友,从在苏黎世大学起,就陪伴他思索与讨论。出现这段话的那封信并不是写给物理学家或哲学家的,而是写给米凯莱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妹妹的。前面的话是这样说的: 现在他(米凯莱)从这个奇怪的世界离开了,比我先走一步,但这没什么…… 这封信并不是想武断地谈论世界的结构,而只是想安慰一个悲伤的妹妹。一封温暖的信,谈到了米凯莱和爱因斯坦之间的精神纽带。在信中他直面自己失去一生挚友的痛苦,而很明显,他也在思考自己将要面临的死亡。这是一封深情的信,其中提及的“幻觉”和那些令人心碎的话语,并没有涉及物理学家所理解的时间。这些都来自生命自身的体验:脆弱,短暂,充满幻觉。这段话谈到的事情比时间的物理本质还要深刻。 爱因斯坦于1955年4月18日去世,在他朋友死后的一个月零三天。
(生命的体验比时间的物理本质更深刻。)
◆ 8. 以关联为动力
现在他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无法问他问题,或者告诉他我的所思所想。我再也无法告诉他,在我看来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且感谢他在我的研究生涯中一直指引着我。我再也无法告诉他,我相信,他是第一个如此接近量子引力奥秘核心的人。因为他不在这儿了,不在此时此地。现在是我们的时代了,有记忆与怀念,还有失去的痛苦。 但带来伤感的并非失去,而是情感与爱。没有情感,没有爱,失去也就不会带来痛苦。因此,即使是失去带来的痛苦,也是好事,甚至很美妙,因为它让生命充满意义。
(失去的意义。)
生而为人,我们依靠情感与思想而活。当我们在同一时间、相会于同一地点时,会彼此交谈,会凝望对方的眼睛,轻触彼此的皮肤,如此交流情感与思想。我们在这种相遇与交流中得到滋养。但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在同一时间地点才能进行交流。在我们之间创造情感纽带的思想与情感,会毫无阻碍地穿越海洋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时间,记录在纤薄的纸面上,或在电脑的芯片间舞蹈。我们是网络的一部分,超越生命的寥寥数日,超越脚踩的几寸土地。这本书也是这张网的一部分……
(跨越时空的交流。)
对于相反的观点,见第3章注释[在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声音中,我与其中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特殊的友谊,对他们有着特别的喜爱与钦佩:李·斯莫林(Lee Smolin)和乔治·埃利斯(George Ellis)。他们都坚持认为特殊的时间和真实的当下肯定存在,即便现在物理学还没有发现。科学就像情感:我们与最亲密的人常常有着最大的分歧。
(确实) ◆ 9. 时间即无知
这两小章(本章与下一章)开始讲时间的重建,很简短,有些专业。如果你觉得比较难读,可以跳过,直接读第11章。从那儿开始,我们会逐步谈到更多与人类自身有关的事情。
(看了,读不懂) ◆ 10. 视角
世界的熵并非只取决于世界的状态,也取决于我们模糊世界的方式,而这又取决于我们与哪些变量相互作用,即我们这部分世界与变量的相互作用。
(看不懂。)
但为什么我们会属于这些特殊的系统呢?苹果长在喝苹果酒的北欧,葡萄长在喝葡萄酒的南方,和这个是同样的原因。或是在我出生的地方,人们居然刚好说的是我的母语;或是温暖我们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刚好合适——不近也不远。这些例子里,“奇特”的巧合都源于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不是苹果长在了喝苹果酒的地方,而是在有苹果的地方,人们才喝苹果酒。这样说的话,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同样,在宇宙无限的种类里,可能会有一些物理系统,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变量与世界其他部分相互作用,定义出初始的低熵。对这些系统来说,熵在不停增加。在那里,而非其他地方,存在着与时间流动相关联的典型现象:生命,进化,思想,以及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都成为可能。在那里,苹果生长,产出了我们的苹果酒:时间。这甜美的果汁中蕴含了所有的美食以及生命的滋味。
(有趣。虽然似懂非懂。) ◆ 11. 特殊之处会出现什么
真相是有很多能量,而且没有被消耗掉。世界运转需要的不是能量,而是低熵。
(什么意思啊。)
让世界运转的不是能源,而是低熵源。没有低熵,能量会稀释成相同的热量,世界会在热平衡态中睡去——过去与未来不再有分别,一切都不会发生。
(哦😐。)
生命就是熵增过程的网络,这些过程可以作为彼此的催化剂。
(好像可以理解。)
宇宙的形成就是个逐渐无序的过程,就像那副牌,一开始有序,洗牌之后变得无序。并没有一双巨大的手在洗宇宙这副牌,它自己就能进行混合,在逐步混合的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会开启与关闭,并进行相互作用。广阔的区域会一直维持有序的状态,直到到处都有新的通道开启,无序由此扩散开来。[22] 让世界上的事件得以发生的,让世界书写其历史的,是万物不可遏止的混合——从少数有序的状态变为无数无序的状态。整个宇宙就像一座缓慢倒塌的山,像个逐渐瓦解的结构。 从最微小的事件到更复杂的情况,都是这一不断增加的熵的舞蹈,是毁灭者湿婆的真实舞蹈,被宇宙最初的低熵滋养孕育。
(写得真好。科学家人文素养高就太厉害了。)
但记忆、原因与结果、流动、过去的确定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只不过是我们给一个统计事实的结果所起的名字,这一事实就是宇宙过去状态的不可能性。 原因、记忆、痕迹、世界生成的历史不止横跨了人类历史的几百年、几千年,而是宇宙故事的几十亿年。这一切都只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几十亿年前事物的结构是“特殊的”。[28] 而“特殊”是个相对的说法:相对于一种视角才特殊。它是一种模糊,由一个物理系统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决定。因此因果关系、记忆、痕迹、世界以及发生的历史,都只是一种视角的结果,就像天空的旋转只是我们奇怪的视角的结果一样。于是,时间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回到我们自身。
(转而研究自我了。) ◆ 12. 玛德琳蛋糕的香味
快乐及掌控自己 就是一个人 在其生命的每一天 都可以说: “今天,我活过; 明天,不论上帝给我们 一片乌云, 还是一个 阳光澄澈的清晨, 他都不会改变我们可怜的过去。 流逝的时光 带给我们的记忆若不存在, 他便寸步难行。”
(这首诗写得真好。记忆的作用。)
我们是故事,被置于眼睛后方二十厘米的复杂之地,我们是事物混合在一起留下的痕迹画出的线,朝向预测未来的事件,朝向熵增的方向,在这巨大而混乱的宇宙中一个相当特殊的角落。
(优美)
至于我们所属的物理系统,由于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奇怪方式,也多亏了它允许痕迹存在,以及因为身为物理实体的我们由记忆和预期组成,时间的视角才得以为我们开启,就像一片狭小却明亮的林中空地。[43]时间开启了我们通向世界的有限通道。[44]对我们这些大脑基本上由记忆和预见构成的生物而言,时间就是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我们身份的来源。[45] 当然也是我们痛苦的来源。 佛陀把这点总结为几句箴言,成千上万人都把这作为他们生活的基础: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46]这些都是苦,因为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拥有的以及所爱的。因为一切生起的必然灭去。使我们受苦的不在过去或未来,它就在那儿,现在,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期待里。我们渴望永恒,我们忍受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因时间而受苦。时间即苦。
(时间即苦。) ◆ 13. 时间的来源
也许上帝为我们准备了 很多季节 也许最后一个 就是今年冬天 引导第勒尼安的海浪 冲击浮岩的绝壁 你必须睿智,倒掉杯中酒 在这短暂的生命中 装入珍视良久的希望
(也许最后一个就是今年冬天。)
未来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会更完善吗?我认为会的。在这么多个世纪的历程中,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已经取得了令人目眩的增长,而我们仍在继续学习。我们正开始瞥见时间的奥秘。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时间的世界:可以用心灵之眼感知到世界的深刻结构,如我们所知,时间不再存在——就像山上的傻瓜看到日落时发现地球在转动,而我们开始发现我们就是时间。我们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在神经元连接里由记忆的痕迹开启的空地。我们是记忆,我们怀旧,我们期许着不会到来的未来。由记忆与预期开启的空地就是时间:有时是痛苦的来源,但终究是一份巨大的礼物。 无穷的混合游戏带来的宝贵奇迹已经为我们开启,让我们得以存在。现在我们可以微笑了。我们可以回去,把自己宁静地浸入时间——浸入我们有限的时光——去品味时光每一次飞逝的强烈震颤和我们短暂存在中的宝贵时刻。
(以一段优美但我看不懂的话结束。)
-
今天你开心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3 1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