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艺术
我发现豆瓣真是个好地方,低社交高分享。我经常会随着不认识友邻的“想看”“在看”探寻到不错的东西。昨天刷到有人想看《抱怨的艺术》,正好自己也在参加微信读书的30天打卡活动,就这么开始了阅读。
没想到,越读越发现这本书很适合我——因为我实在是一个不会抱怨的人。不熟悉我的人,会误以为我的脾气非常好。虽然我的性格并不糟糕,但这样的印象一部分也归因于我总是无视或者逃避负面情绪。
这本书我正在读,打算边读边把其中的感悟写下来:
作者住的公寓由于其他地产商施工导致非常吵,很多人投诉但是都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某天他终于忍无可忍后写了信件却得到了物业公司减免房租的好消息。这让他开始思考:有效抱怨如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面的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他发现:大部分抱怨的目的仅仅是宣泄情绪。而如果倾诉对象没有选择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当我们真情实感的控诉某人某事,如果对面的人回以冷漠甚至嘲讽,我们收到的情感伤害将会加倍。那么如何挑选?第一是看对方与你的关系;第二是看对方的处境是否适合向他抱怨(如车祸受伤的人不会听你抱怨医院停车位难找);第三是看你抱怨的事情对方是否关心(我认为大部分异地恋难以继续也有这个原因)。
那么抱怨除了像酒精一样,让我们得到短暂的情绪缓解,还有什么功能呢?1.社交功能。共同的讨厌对象往往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2.获取信息。通过抱怨能和不同的对象间进行对比,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