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辽阳
闲游辽阳
20240516
群里发消息,说今天白天停水。
这可咋办,有些时候,有些事情,还真的离不开水,而尤其是停水的时候,不免有些纠结。与其说纠结,还不如逃避,随口就问了一下,说是也想去,这样就有了辽阳的行程。
辽阳以前也来过,也只是来过,没有其他,知道有个建于辽代的白塔,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辽阳不远,火车也多,可以过去看看,应该还有博物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是叫个地方,就一定会有博物馆,上网一查,果然有。
白塔,广佑寺,博物馆,一个白天估计是够了,两个人不急不缓的,算是一日游,挺好。
看了一下火车,早上八点有一趟,九点到辽阳,下午四点四十七回,五点四十五到,在辽阳有七个半小时的净时间,估计是够了。其实沈阳辽阳之间的火车很多,我说的是普客,动车和高铁几乎是随时都有,只是有些小贵,时间也没有快多少,不划算。至于其他的事情,只能随机应变,实时修改,也还可以。就这样确定了行程,结果基本上如期。
辽阳火车站面向东南,背向西北。下车出站,走地下通道,到了车站的对面,沿大街向前走不远,就看见了白塔,这里是白塔公园景区。
白塔公园景区有很多的内容。先是两个不大的有些怪异的建筑,其中一个大一些的,写的是满铁图书馆,这里现在是个展览馆,九一八前夕,小鬼子在这里密谋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接下来是白塔和后面的一个大的殿堂,圆通禅院,再下去是广佑寺。
圆通禅院和白塔,不在广佑寺内,是否与广佑寺相关,也不得而知。问公园里的游客,似乎有内寺、外寺的说法,但是从对于白塔河广佑寺的介绍上看,二者视乎有些关联,并且白塔是在广佑寺之后建的。



广佑寺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面有好几个建筑,都挺大的,也很宏伟。现在的广佑寺并不是老建筑,是2000年以后修的。这个地方是广佑寺的老位置,老毛子、小日本把这个地方给毁了。广佑寺现在只有三样东西是老物件儿,白塔和两个小的建筑。
广佑寺的建筑规模是有的,但是或许也是只有规模,当然有些话也不好随便说,尤其是外地人,主要是也不了解情况,仅就来到寺院内的人员情况看,或许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感觉。也去过一些其他的寺院,感觉情况有些不一样,似乎这里不像是寺院,反而像是宫殿,有一种到了故宫的感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沈阳故宫的崇政殿都没有这里的气势和规模,甚至都不逊色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作为庙宇的殿堂,少有见过会有层级的,不知道这样的层级叫什么,似乎只是在故宫的太和殿、天坛的祈年殿见过,其他的,还真不多见。
资料上说广佑寺的历史久远,多次复建修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1635年,于1842年修缮,于1900年被焚毁。不论怎么说怎么讲,历史上的广佑寺,地位和建制,不会有超出常规的配置,而2002年的再次复建,似乎就突破了这样的常理,有了一种超乎寻常规模。
另一方面,一座寺庙的状况,要看香火,似乎在这里不是。











看完广佑寺景区,已经是临近中午了,身体开始有些感觉了,下一站应该是博物馆,犹豫着是先吃饭还是继续,是坐车还是打车,最后选择了继续,打车。
辽阳博物馆不远,距广佑寺不足2公里,考虑到体力和时间,还是选择了打车。辽阳的出租车不贵,起价费是6块钱,两个人如果是坐公交车也要2块,就相当于4块钱享受了一下,主要是快呀。
现在的辽阳博物馆是新馆,之前是借用的彭公馆,后临此再建的新馆。
与广佑寺不同,辽阳博物馆就显得小了一些,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小,或许在辽阳需要承装的内容有限,因而也就不需要有太大的规模,还是因为什么。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觉得辽阳博物馆小,不只是辽阳博物馆的规模,还有辽阳博物馆里的文物。
说心里话对于博物馆里的展品,很少有能够看得懂的,最多也就是看看。两个人一边走一边闲聊,好在博物馆里的人不多,也不影响他人,声音不大,也不是喧哗,只是小声低语。看不懂是看不懂,但是同类物品,在这里的,就明显的小了一号,这一点还是可以看得见地。回过头来仔细地想了一下,再看博物馆的一个口号,东北第一城,应该是事实,也足够的豪横,然而就现在辽阳的位置和体量来看,辽阳已经退缩了,这种退缩,不是个位数的。2021年东北36个地级市GDP总量排名,辽阳是第17名,全国排名是第260名。到了2023年,辽阳的排名是第21名。
在心里与现实的不匹配,这种强烈的反差,曾经的辉煌与现实的落寞,或许在广佑寺和博物馆的建筑上就能够有了十分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在规模意象上的解读有一些牵强,那么在博物馆的展品上看,就是十分现实和实际的。
辽白瓷雕牡丹花纹提梁注壶,辽代瓷器。文物通高125mm,底径70mm,重320g,1988年入藏,属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辽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辽阳博物馆曾经借用彭公馆,新馆建设也紧邻彭公馆,不知道是否也挤占了彭公馆的地皮。
就实际占地看,目前的辽阳博物馆的确不如彭公馆大,但是博物馆有二层。















出了博物馆,紧邻的,是壁画馆,就一间房子,然后是民俗馆,是一个院子。
民俗馆是一个老建筑,原来是一处私宅,彭公馆,后来改造而成为民俗馆。其主人叫彭贤,曾是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三省银号总办,其父也与张作霖有牵扯,如此才能有其后来。这个院落1921年开始修建,1923年完成,耗资20万两。解放后被收归国有,充当多种用途,最后成为现在的民俗馆。
彭公馆建成至今,经历了一些变迁,列表如下。

不好对民俗馆说什么,起码的保留了一个院落,不分保留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 三进一厅四合院建筑群之一。












出了彭公馆已经是下午一点了,在附近找吃饭的地方。吃过饭看看时间还早,就准备去太子河边上转转。再去太子河的路上,看到了一座观音寺,是下午两点,可惜刚好是关闭的时间,无奈,只能远处看一看。
边上还有一处小的建筑,没有名字,说是未确定。






再向前走不远就是太子河了。
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明称太子河,清称太资河,即今之太子河。太子河地名来源于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太子河把辽阳一分为二,当然这都是现在的事情。
辽阳历史古远,公元前280年前后,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便设置襄平县,成为辽东郡治所,自此,便有了辽阳,为北方重镇,直到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辽阳开始没落,逐渐被沈阳取代。
来到太子河边,感觉就像是到了浑河,同样的,就是跨越太子河的中华大桥,也同样的缺少一种霸气,而流露出一种猥琐。
市区内的太子河上有四座桥,从北向南依次是衍水大桥、中华大桥、新运大桥和襄平大桥。
中华大桥与浑河的东塔桥有些相似,不过看起来的感觉却不相同。相比之下,中华大桥有一点假。






太子河岸上有一些人在钓鱼,实在是无法理解钓鱼的乐趣何在。

下午三点,离开太子河,准备返程。时间尚早,决定乘坐公交车,一块钱的车票,到达火车站。进站候车,上车回家。四点五十到沈阳站,再坐公交回家,到家六点。
这一天挺累,走了将近2万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