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正名的戛纳嫡系们:第77届戛纳主竞赛入围作品 Part 5
戛纳电影节已经开幕。作为电影艺术的最高荣誉殿堂,戛纳电影节对某些电影作者而言是用一生去追求的神圣之巅,而对某些导演而言,它则更像是回到自己熟悉的故乡。
这些导演发迹或成名于这里,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品通常都能够入选戛纳主竞赛单元。两者之间达成某种互相促进的关系,戛纳成就了他们,而他们也为戛纳的艺术性影响力,提供了最坚实的力量。
今年,也有几个熟悉面孔带着他们最新电影作品重新回到戛纳的主竞赛视野之中。这些近十年发迹的后起之秀,如今已作为戛纳嫡系成为中坚力量。这次的最新作品,能否让他们的创作再次提升。用成绩来完成正名。
Part 5《等待正名的戛纳嫡系们》
《飞黄腾达》导演:阿里·阿巴西
从《边境》,到《圣蛛》。从一种关注的单元大奖,到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女主奖项。阿里·阿巴西仅仅用两部电影长片,就在戛纳的舞台走出了一条非常高效且精准的成长路线。这对于评审团制度下,个人口味因素即为重要的影节,能有这样的履历毫无疑问是幸运的。
而在另一层面来说,阿里·阿巴西电影所选择的议题,完成的创意,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符合当下世界电影和戛纳喜欢的大趋势。在这方面看,他又是极为聪明、敏锐的。
这部最新作品《飞黄腾达》,又将叙事核心聚焦到西方世界近十年最重要的领袖明星之上,讲述一段关于特朗普发迹故事的传记影片。考虑到目前戛纳的评审团配比,以及阿巴西的个人影节脉络和戛纳的风向,都似乎预示着他将大有机会更进一步。
这次的《飞黄腾达》是阿里·阿巴西首次离开欧洲,进入北美的电影工业创作环境。整部影片不论是从演员阵容,还是成片质量都已然开始脱离过去欧洲体系下的作者属性,而更偏向于北美的学院派传记片风格。
阿里·阿巴西的过往作品,事实上多是噱头高于能力。投身于更加标准的工业标准之下,还能发挥多少其个人的特质。新环境的适应调和最后又会达成何种效果。能否由此迎接更优质的创作环境,本片必然将是阿里·阿巴西第一次重要的转折时刻。
《阿诺拉》导演:肖恩·贝克
2015年,用一台iphone手机便拍出电影《橘色》的肖恩·贝克,让整个世界的电影创作者们似乎看到了打破制作壁垒的机会,成为了那年非常具有实验性,也具有强烈噱头的重点事件。
随后的《佛罗里达乐园》更是聚焦美国的底层社会群体,刻画了一场残酷的童真美梦。这部作品在2017年入围了戛纳的导演双周平行单元,并凭借优异的作品质量,得到了欧陆和北美的一致认可。
正式跻身主流的肖恩·贝克,也在获得充足的业内资源后,带着《火箭人》进入了戛纳的主竞赛单元。但是这部脱离作者性,受到工业加持的新作,最终质量却远不如此前的作品。
除去具有辨识度的影像质感和色彩美学,《火箭人》在表达和观感上只能用平庸来形容。时隔三年,肖恩·贝克带着新作《阿诺拉》再次入围主竞赛,能否完成一场翻身仗。
其实肖恩·贝克近来的创作之所以难以再企及《佛罗里达乐园》《橘色》的高度,原因是在于底层群体是他作品中始终无法抹去的核心情感载体,但是如今关于底层人的故事,没有了过去的真挚,转而更多是一种戏剧性的设想。
这部《阿诺拉》是关于性工作者与商业巨头之子的故事。如此关系设定,很难对肖恩·贝克完成这样一部作品抱有更多正向期待。
《我的马塞洛》导演: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对于法国电影来说,2024年的戛纳电影节无疑是一个小年。克里斯托夫·奥诺雷则是作为法国国家队中资历最深的导演,带着新作《我的马塞洛》时隔6年重回主竞赛。
同时入围酷儿金棕榈,于是着这部《我的马塞洛》会同此前入围主竞赛的《喜欢,轻吻,快跑》一样是一部具有同性题材的作品。这或许也是导演奥诺雷能够再此回归的又一个原因。
这期间,奥诺雷也有像《212号房间》这样非常具有法国电影工业特点的小巧佳作。但是其电影的局限性也是肉眼可见的。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就是一名属于法国作者电影体系下的行活导演,导演能力专业且扎实,却也始终缺少鲜明的个人特征。影片创作能够捕捉细节的精彩,却也总是围绕情感而缺少更具深度的表达。
这也是这六年间,作品逐渐淡出欧洲主流视野之外的原因所在。而此次《我的马塞洛》能够回归主竞赛,并且在一众法国本土影片,导演资历都尚浅的前提之下。今年或许是奥诺雷的一次机会,
《我的马塞洛》此次也请来了法国本土目前近乎顶配的演出阵容来加持影片的呈现,希望能够带来一部更加精彩的全新作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