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欧洲风貌:第77届戛纳主竞赛入围作品 Part 4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即将开幕,它不仅仅是世界电影的至高殿堂,其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特质是它依然是一个属于欧陆的奖项,一个符合欧洲顶级国际电影界语境和规则的电影节。
因此,欧洲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中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源于欧洲密切而独立的地缘背景,欧洲,尤其是西欧、南欧的电影,有着和而不同,风格美学各异,而核心艺术表达相似的有趣景观。它们的电影艺术,可以在审美追求中捕捉到同根同源的相似,却也根据不同的文化特质而散发出多样的气质。
而今年戛纳的主竞赛片单相较于往年,有很多新面孔的加入。虽然它们在更宽泛的影节展概念里,并不是什么陌生的电影作者。但是对于本次入围来说,却也为观众将带来更多普通的视角和表达。
Part 4《非典型性欧洲风貌》
《壮游》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时隔多年,葡萄牙电影再次出现在戛纳的主竞赛舞台。而导演米格尔·戈麦斯也终于从平行单元升级进入主竞赛。
对于米格尔·戈麦斯的作品来说,高度风格化、高度作者化、高度艺术化是他的作品标签。其对于电影的创作,具有极高的论证属性和文学价值。之前创作的《一千零一夜》三部曲,用极简的视听语法,在当下社会还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典故,塑造全新的社会寓言,新颖而高级。
甚至其影像创作具有一些更近乎于当代艺术的视频影像特质。
本次的全新作品《壮游》讲述的是20世纪初,欧洲人开拓东南亚世界的故事。从目前放出的剧照来看,大量的回归经典电影时期的置景棚拍,让其独特的美学质感再次凸显而来。
这种精致的“虚假”在故事所存在的语境中,似乎已然证明会是某种对于历史,对于人文的思辨表达,某种议题象征。不由延伸无限期待,而对于米格尔·戈麦斯这样独特的作者,或许就会成为本届戛纳不可忽视的黑马。
《帕特诺普》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从《绝美之城》到《年轻气盛》,这部《帕特诺普》已是保罗·索伦蒂诺第三次入围戛纳主竞赛电影。凭借两部前作的优质口碑,保罗·索伦蒂诺已经一跃成为意大利作者导演中的头牌,欧陆作者导演的中坚力量。
在《年轻气盛》之后,保罗·索伦蒂诺进行了很多更加贴近观众的创作尝试,不管是拍摄电视剧,还是取材真实人物的传记电影,最后获得的影响力和口碑都远不如此前的创作。
其实细品《绝美之城》和《年轻气盛》的差异,也能看出来保罗·索伦蒂诺其实是想用更通俗的情节,最常规的电影叙事,来尽可能地降低电影理解程度上的门槛。
但后来拥抱受众的几部作品,都印证了他作为电影导演,那属于意大利人最传统、古典的美学,那些有些繁琐、甚至复杂的美学才是他电影的灵魂和根基。
对于更通俗的大众叙事,这从来不是保罗·索伦蒂诺的强项,翻到是其作品中赏心悦目、优美典雅的美学质感,始终被观众津津乐道。
这次的最新作品《帕特诺普》能够再次回到戛纳主竞赛单元,这是否也会是索伦蒂诺对于自己电影美学的一次回归之作呢。能够再续《年轻气盛》后的精美和多义,将决定他是否能有机会更进一步。
《狂爱》吉尔·勒卢什
吉尔·勒卢什是法国著名演员。而作为导演,其指导的作品并不多,且更偏向于法国主流商业电影,在戏剧性、娱乐性上,完成度都要非常高,而相对于作者电影的艺术性来说,可能相对有限。
吉尔2018年执导的《大浴场》收获了整个法国电影市场的高度认可,也入围了当届凯撒奖的最佳影片。同时,在那年的戛纳电影节作为非竞赛展映影片入选。
要知道,以往能够有机会代表法国国家队,出战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作品,一定是在社会性,作者表达上有非常独特亮点,且完成度非常出众的作品,才有机会争取到这样的名额。
而本次吉尔·勒卢什带着他的这部《狂爱》空降主竞赛,是成为本次电影节百花齐放的绿叶,还是实现个人导演创作的一次飞跃,这是最大的期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