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lululemon几点:产品力、性价比、中产消费、跟UA对比,也简单聊投资
一、简单聊几点
1.产品力方面:
lululemon不止是瑜伽裤,是身材管理和形象管理,这两个是当代小资刚需。男性也需要。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比较强大的消费品牌会成为生活方式,比如喝可乐,喝茅台,跟喝百事,喝五粮液是不同的。
2.性价比和中产消费潜力:
这个事不必惯性思维,nike阿迪也不见得有什么性价比,消费品牌常常选最高或最低,始祖鸟和迪卡侬,加拿大鹅和迪卡侬。伪中产伪精致伪中产消费确实很容易溃散,但真中产消费的刚性很强,很多人会从苹果降级到红米,但还有很多人不会。这些年全球汽车消费下滑,但BBA和奢侈品三巨头一直是增长的——钱流向不缺钱的人。这里是一个小微资的分辨问题。当然,历史级别的经济危机会影响中产消费,但在历史级别的危机面前,如何投资股票,也对应一门学问。
平替有时候不那么容易平替,那些不容易平替的就有投资潜力。比如android难以平替苹果。
3.跟under armour确实相似,分别成立于1996,1998.
UA起步于男性橄榄球,跟瑜伽一样,是流行度最高的性别体育运动。城市普通中产男性买他的原因跟普通女性买瑜伽裤原因一样,穿上去更显身材气质——胸肌和手臂。
所以有人用under armour的颓势暗示lululemon,但是under armour是男装为主的品牌、专业运动起家(橄榄球到篮球),这是在耐克的主场作战。而且男装跟女装是完全不同的消费领域。男性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跟女性完全不同。另外女性也有消费参谋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LLL可以出好的男装杀手产品,女性用户确实可以帮助它拓展男性客户,简单说就是买瑜伽裤时候顺便带几件。男装品牌做不到这一些。
价投追求洞见,以上分析谈不上有 “ 投资价值”的洞见,只是价投的另外一种好处,深入分析,作为一种智力游戏,窥破庸见,锻炼洞见。
二、真正从价投的分析逻辑
对LLL我还没有洞见和决策,我目前也不持有任何股票,真正从价投角度要决策还要深入了解。
1.LLL的真正核心优势
就像苹果做ipod很好,但这只是偶然现象,还是背后代表它在公司力、品牌力方面的绝对出众?就像ipod之后的itouch, iphone才是更加杀伤力的现象级。
这就用到巴菲特的一眼胖子,一眼巨人理论。是否能够定性分析到它金灿灿的核心优势。
这些也可以从财务模型上验证,比如茅台、谷歌搜索的财务模型,哪怕有很多拖累损耗,不用细看都知道好。
核心优势,也跟商业模式和赛道的理解有关。lululemon的第二大市场是中国,而非欧洲,也很有意思。我没有洞见,简单想,第一,中美都是短视频、互联网影响大的国家,这类新潮流容易感染受众,简单说就是IG、tiktok、小红书。第二,中国的社会风潮时尚变化更快,跟老欧洲不同。第三,中国崇美慕强跟风的氛围(这句并非单纯地讽刺批判,这种现象很“正常”)。目前lululemon增长放缓,到底是被平替杀得止步了,还是北美市场到了天花板,抑或只是北美市场的暂态情况。这是需要分辨的。
真正从彼得林奇式投资来讲,如果迪卡侬上市,我不会那么纠结,会买迪卡侬,现在全部衣服包括网球鞋都是迪卡侬。
2.公司治理方面的核心优势
值得投资的企业,往往在管理文化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不一定,比如茅台、可口可乐、铁路等过分强的商业模式,即不必有管理文化执念)。以前写过一篇,一流商业模式,一流管理的文章,做了表格划分。这里指的是google,皮克斯,德州仪器,英伟达这类,在科技和创意领域,公司治理是核心竞争力一部分。
lululemon的全球化和女性组织也是一个亮点,这方面我也缺乏洞见,也不知道lululemon的内部管理是否真的代表了一种人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比传统的男性官僚社达职场有降维优势,就像胖东来、皮克斯那样。
这也是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价值投资对人有益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研究IT、价值投资、马列、心理学融在一起的地方,有些人觉得我研究的领域割裂或者是知识自负,其实都是社会学趋势。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4人喜欢)
- 投资,正处于历史变革期 (1人喜欢)
- 拼多多的农村包围城市 (2人喜欢)
- 不是产业升级,而是世界产业降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