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神农本草经课笔记(21) - 中品·草部之芍药、蠡实、瞿麦、元参、秦艽、百合、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
二-9、中品·草部·芍药
本经原文:
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一名白木。


倪师注释:
【产地】处处有之,为多年生草本,山野自生,或种植。因芍药花美也,根做纺锤形,外淡褐色而内白色。其稍赤者名赤芍。
【性味】味苦酸,性平,无毒。
【主治】白芍为泻肝、安脾,缓中、去水要药。功能养血、散瘀、清热、利肠。止腹痛,治痢疾。治胎产前后诸病,为女科良药。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大明】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益气,惊狂、头痛、目赤,明目,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
【元素】泻肝安脾,收肺气,止泻痢,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
【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鼻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血痹即血凝于肌肤而为痹)。
【容川】为春之花,而根微酸,故主能敛肝木,降火行血。苦性较轻,故白芍只微降,大黄则降力大。味苦能泻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气分之水。
【药征】主治结实而拘挛。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
【灵胎】平肝止痛。
【用量】普通二钱而五钱,大剂一两以上。
【禁忌】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肠胃中觉冷,均忌。反藜芦,恶芒硝、鳖甲、小蓟。

课堂笔记:
1.芍药是花之王,花非常好,根更好用。芍药的根一般是白色的。有时候切开会看到红色的,这种叫赤芍。实际上白芍和赤芍的药效差不了多少。
2.“【性味】味苦酸,性平,无毒。”酸能收,苦能入血分。故妇科病我们都会用到芍药,因为它又入血分又能收敛。
3.只要是腹痛,例如女孩的月经痛、产妇痛等,都可以用芍药,因为它能活血化瘀,痛就去掉了。
4.我一直在讲收敛、收敛、收敛、收敛……是在提醒你,所有世界上的妈妈们,如果她的脚上有静脉瘤(静脉曲张),就是(血管)太散,你就需要用一个药来收敛它,而唯一能够把静脉瘤静脉血管收缩起来的一味药,就是白芍。
5.经方有一句话:腹痛用芍,胸满用枳实。治疗肚子痛时,开三钱芍药可以。但要去收四肢末梢的静脉瘤,至少要一两起价。要去收静脉瘤的时候,你必须要用重剂。
6.白芍重剂用的时候,它入血分和酸收的力量会让静脉血流回到心臓的速度很快。所以有胸满的症状时不加白芍。你看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只要有胸满的他就桂枝汤去芍药。因为白芍在收敛的同时,静脉回到心臓的力量太强,胸满会增强,所以要把白芍拿掉。
7.白芍是阴药,因为它味苦酸,入血分,阴药入下焦。桂枝是阳药,它为辛甘,入气分。这两个一阴一阳配对。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桂枝就像动脉血管,白芍就像静脉血管。
8.当一个人的身体失掉平衡时,我们就要靠白芍和桂枝来调整阴阳。例如阳比较虚、阴比较盛的,桂枝就多一点,芍药少一点,这就是桂枝加桂汤。而阳比较盛、阴比较虚的,则芍药重用一点,桂枝少用一点,建中汤就是这样来的。芍药和桂枝稍微调整一下,阴阳就平衡过来了。整个中医就是讲阴阳,是以白芍桂枝为主。
9.“【主治】白芍为泻肝、安脾,缓中、去水要药。”白芍是泻肝安脾的药。所以肝臓和脾臓有问题时(治肝臓时一定要治脾臓),一定会取用白芍。
10.白芍是白色的,白色入肺,它能够安脾,是因为子能令母实。所以白色的药甘淡渗湿,也是在健脾。
11.“【主治】……功能养血、散瘀、清热、利肠。止腹痛,治痢疾。治胎产前后诸病,为女科良药。”我一再跟诸位讲,你要对你的药有信心。如果白芍开3钱下去吃两天没效,马上开5钱,量加重下去。如果加到5钱7钱还是痛,那可能有寒在里面——白芍只能活血化瘀,但没办法去寒。这时你可能要加些生硫磺或者附子,把寒去掉。
12.“【容川】为春之花,而根微酸,故主能敛肝木,降火行血。苦性较轻,故白芍只微降,大黄则降力大。味苦能泻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气分之水。”芍药和当归常常在一起并用,都是补血活血的药。例如四物汤,里面就是当归、川芎、芍药、熟地。
13.“【灵胎】平肝止痛。”如果肝的痛是因为里面有瘀血,白芍可以止痛。
14.中医有两味止痛药,一味叫延胡索,一味叫金铃子。肝癌会很痛,为了让病人少受一点痛,西医一般都用吗啡,中医则是开重剂的延胡索和金铃子。金铃子煮起来黏答答的,它是很好的止痛药。当然你也可以重用白芍。
15.诸位记得,肝病的止痛、妇科的腹痛、脚的静脉曲张、阴虚,统统会用到白芍。阴阳要平衡的时候,我们会重用白芍。

【名称】白芍
【英文】White Peony Root
【拉丁】Paeoniae Radix Alba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安徽、四川、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cm,直径1~1.8cm。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形成层环明显。气微,味微苦而酸。
【品质】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名称】赤芍
【英文】Red Paeoniae Trichocarpae
【拉丁】Paeoniae Radix Rubra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东北、内蒙古等地。
【性状】该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品质】以根条粗壮、粉性足、断面粉白色者为佳。
【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注解】“糟皮粉碴”:指赤芍外皮薄,疏松易剥落,断面白色泛红,呈粉性。
“菊花心”:药材断面形如菊花的放射状纹理。
二-10、中品·草部·蠡实
本经原文:
味甘平,无毒。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轻身。花、叶,去白虫、喉痹。一名剧草。一名三坚。一名豕首。又名马蔺子。
倪师注释: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一带多有之。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草,实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蠡实主治皮肤寒热,一切疮疖,产后血晕,寒疝诸疾,利大小便。
【别录】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肥大。
【苏敬】疗金疮血内流,痈肿有效。
【大明】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晕,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止鼻衄吐血,通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杀蕈毒,敷蛇虫咬。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不详。
课堂笔记:
1.按照记载,这个药过去都是用于伤科,例如内部出血、刀伤等。现在我们用得不多。
2.人受伤以后,因为伤口发炎,会有发烧的现像,忽冷忽热,所以它也治疗寒热。受伤的寒热我们会用到蠡实。但一般感冒的寒热我们不会用到蠡实。
3.剂量是1钱至3钱,看体格大小来决定。
二-11、中品·草部·瞿麦
本经原文:
味苦、寒,无毒。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


倪师注释:
【产地】为山野河边自生之宿根草。子黑色、扁平,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瞿麦为利水破血要药。主五淋,治小便癃闭,月经不通,降心火,利小肠。
【别录】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
【大明】主五淋,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瞿麦性猛利,善下逐、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胎前产后一切虚人患小水不利,及水肿鼓胀脾虚者,均忌。能堕胎,孕妇忌用。恶螵蛸,伏丹砂。
【王执中】五淋大抵皆属湿热。热淋用八正散(瞿麦、萹蓄、车前、滑石、甘草、山栀仁、木通、大黄);血淋宜小蓟牛膝膏;肾虚淋宜补肾,不可独泻。老人气虚者,宜参术加木通山栀。亦有痰滞中焦作淋,宜行痰兼通利药。最忌发汗,汗之必便血。


课堂笔记:
1.瞿麦到处都有,它是山野河边生的草,草根和籽入药。
2.瞿麦是利尿的药,也可以破胎、堕胎。
3.“【性味】味苦,性寒,无毒。”诸位记得,苦能够坚能够又主泻下,故它是寒性的药。作为利尿剂和破血的药,如果遇到热证,比如小便痛、小便颜色赤红,诸位可以使用它。如果遇到寒证,比如小便是淡白的、也不痛,此时你再用寒药病人会更虚。所以瞿麦只能用在实证,虚证的都不用。
4.剂量1钱到3钱,看实际状况需要使用多少。
5.“【王执中】五淋大抵皆属湿热。……最忌发汗,汗之必便血。”所谓五淋,包括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所有热证的淋证,绝对忌讳发汗。你一发汗,小便就会带血。
中医的观念认为,汗血同源。一个人如果发汗太多,我们赶快要去止汗。因为血会虚。故当病人有热证,你还在用汗剂,例如麻黄桂枝等,病人吃下去汗流很多,小便就会变得浓浊,因为血太浓了,里面的一些石头沙子不容易排出来,还会划伤尿道口,排出很多血。所以一般淋病绝对忌汗。一汗就会小便出血,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要重点注意一下。
6.瞿麦在利水的同时,还能破瘀血。这个功能让它跟其它利水药不太一样,像猪苓、茯苓和泽泻。

【名称】瞿麦
【英文】Fringed Pink Herb
【拉丁】Dianthi Herba
【类别】全草类
【来源】石竹科植物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以及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河南、河北、东北等地。
【性状】石竹:茎直立,圆形,有分枝,长30~50cm;完整叶条状披针形,长2~9cm,宽2~7mm;萼筒长1~2cm,约为全花的1/2;萼下有数枚小苞片,长约为萼筒的1/2,先端尾状渐尖,覆瓦状排列;有时可见皱缩的花瓣,棕紫色或棕黄色,先端浅裂呈锯齿状。茎质硬脆,折断面中空。气弱,味微甜。
瞿麦:茎圆柱形,长30~60cm,节部膨大;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略有光泽,无毛。叶多皱缩,对生,黄绿色,展平后叶片长条披针形,长2~7cm,宽1~4mm;叶尖稍反卷,基部短鞘状抱茎。花棕紫色或棕黄色,长3~4cm,单生或数朵簇生;具宿萼,萼筒长2.5~3.5cm,约为全花的3/4;萼下有小苞片,长约为萼筒的1/4,先端急尖或渐尖,外表有规则的纵纹;花瓣先端深裂呈流苏状。茎质硬脆,折断面中空。气无,味甘。
【品质】以色青绿,花未开放者为佳。
二-12、中品·草部·玄参
本经原文:
味苦,微寒,无毒。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又名黑参,元参。




倪师注释:
【产地】处处原野多产之。根直而肥大,生时本白色,切片后即变黑。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元参为清火退热要药。功能治一切实热、狂热、燥热、肿疡、瘰疬。
【别录】暴中风伤寒,身热又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
【甄权】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暴结热,散瘿瘤瘰疬。
【大明】治游风,补劳损,心惊烦躁,骨蒸,传尸邪气,消肿毒。
【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灵胎】育阴滋水。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大剂一二两。
【禁忌】凡血少目昏,停饮支满,血虚腹痛,脾虚泄泻,均忌。恶黄耆干姜、茴香山萸,反藜芦。勿犯铜铁。


课堂笔记:
1.“【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苦能泻能坚,微寒即适合热证。故玄参能够治腹中的寒热积聚,因为它能够泻。女子产后因喂母乳而出现的很多病,也可以用它来滋补,因为它能坚、能补肾气,有滋补的作用。诸位看到只要是黑色的,统统能入肾。
2.玄参到处都有,价钱很便宜。它采下来时是白的,刀子切了以后当下就变黑了。所以叫黑参、玄参(玄武为黑色)。
3.“【主治】元参为清火退热要药。功能治一切实热、狂热、燥热、肿疡、瘰疬。”所有的实热证统统可以使用玄参。如果发炎的地方很多、很大,你用5钱都没有关系,它没有毒,可以使用重剂。反之,寒证的时候就不要用了。
4.“【甄权】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暴结热,散瘿瘤瘰疬。”瘿瘤就是甲状腺肿大或腮腺肿大。甲状腺、腋下或鼠蹊部的淋巴结发炎和肿大,统统可以使用玄参,因为这些是实热证。

【名称】玄参
【英文】Figwort Root
【拉丁】Scrophulariae Radix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nsl.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川渝地区、陕西、湖北、江西等地。
【性状】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品质】以条粗壮、坚实、断面乌黑者为佳。
二-13、中品·草部·秦艽
本经原文:
味苦平,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一名秦瓜。



倪师注释: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北河南等地,生山谷中。根做土黄色,以有罗纹相交者良。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秦艽为治风湿要药,功能清风热治湿热。主寒热身酸痛,黄疸酒毒,养血,荣筋,安胎。
【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甄权】利大小便,疗酒黄、黄疸,解酒毒,去头风。
【大明】敷尸骨蒸,治疳疾及时气。
【元素】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口噤牙痛,口疮,肠风泻血,养血荣筋。
【好古】泄热,益胆气。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均忌。
【吴克潜】秦艽味苦能杀虫、故外科亦用之。时珍曰:阳明有湿则身体疼烦热,阳明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沈金鳌曰感受风寒发热,遍身疼痛,必以秦艽治之,以其能散结除邪也。
【容川】秦艽肌纹多,左右交缠。故治左右偏风,筋脉疼痛之症,利于续接经脉。

课堂笔记:
1.秦艽我们使用最多的是痛证,背痛、腰痛、遍身肌肉关节疼痛,都会使用秦艽。
2.秦艽的筋非常多,它长得像把一棵树交叉包起来的样子,所以只要是督脉的痛,例如督脉脊椎骨痛、脖子骨节酸痛,除了针灸以外,处方都可以用秦艽。
3.中药里有很多药可以治风湿关节,但在临床上到底哪一个地方用哪个药,我们会在介绍经方《伤寒》《金匮》时特别强调。例如秦艽大部分是用在脊椎骨、尾椎骨和腰椎骨上,乌头会在手关节上,防风用于膝盖关节等。它们长得不一样,药性就不一样。
4.“【容川】秦艽肌纹多,左右交缠。故治左右偏风,筋脉疼痛之症,利于续接经脉。”除了张仲景使用于治疗督脉痛以外,所有的外伤和伤科也特别多用到秦艽。
5.骨折时用续断,筋折时用秦艽。偏风,即瘫痪、偏瘫,都可以使用秦艽。
6.“【吴克潜】秦艽味苦能杀虫、故外科亦用之。”秦艽用于外科,就是熬了汤以后敷在外面,用水洗。
7.“【甄权】利大小便,疗酒黄、黄疸,解酒毒,去头风。”喝酒太多、酒后发黄,统统可使用秦艽。

【名称】秦艽
【英文】Largeleaf Gentian Root
【拉丁】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 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
【性状】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 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断面黄白色。
【品质】以质坚实、棕黄色、气味浓者为佳。
二-14、中品·草部·百合
本经原文:
味甘平,无毒。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生山谷。




倪师注释:
【产地】处处有之,生山谷中,种类颇多。以味苦者为真,白花者为良,根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百合为清凉退热要药。主润肺宁心,清热止咳,补中益气。治百合病、肺病、吐血。【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甄权】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脚气热咳。
【大明】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臓、治癫邪狂叫惊悸,产后血狂运,杀虫毒气,胁痈乳痈,发背诸疮肿。
【元素】温肺止嗽。
【灵胎】补肺益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中寒者勿服。如天下之下垂,本天清之气,皆入气分,以敛肺气。
【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即得。

课堂笔记:
1.百合利大小便,因为它味甘性平,主治是清凉退热。百合色白,能够宁肺宁心,能够润肺。所以一般肺有吐血时,都可以使用百合。
2.肺太干燥时,就要润。如果病人一直在喝水、干咳,就是肺干燥了。这时你要开药去润肺,百合、杏仁、莲子等白色的药统统可以润肺。
3.“【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如果喂母乳很困难,可以使用百合。你只要记得,色白的统统可以入肺。百合就是色白的,乳汁也是白色的,所以喂母乳困难时可以吃百合来增加奶水。
4.“【大明】……胁痈乳痈,发背诸疮肿。”这指的是乳房的癌症硬块,“痈”就是硬块化脓了。
5.“【灵胎】补肺益气。”寒证的咳嗽不用百合,即咳痰是淡白色的、口又不渴,这都是寒证。只有热证的咳嗽才使用百合。
6.剂量,1钱2钱3钱都无所谓。

【名称】百合
【英文】Greenish lily Bulb/Lily Bulb
【拉丁】Lilii Bulbus
【类别】叶类
【来源】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 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 的干燥肉质鳞叶。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区。
【性状】卷丹:鳞叶长2~3.5cm,宽1.5~3cm,厚1~3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直的脉纹3~8条,质硬而脆;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百合: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长1.5~3cm,宽0.5~1cm,厚约4mm,有脉3~5条,有的不明显。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无臭,味苦。
细叶百合:鳞叶长约5.5cm,宽约2.5cm,厚至3.5mm,色较暗,脉纹不太明显。
【品质】以瓣匀肉厚、色黄白、质坚、筋少者为佳。
二-15、中品·草部·知母
本经原文:
味苦、寒,无毒。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蚳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



倪师注释:
【产地】我国河内川谷濒河,及解州滁州多产之。为多年生草根横生,类万年青。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知母为清凉解热要药。功能泻肺火,清胃火,下水消肿,利二便。
【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疽。多服令人泄。
【甄权】心烦燥闷,骨热劳往来,产后蓐劳(“产后痨”),肾气劳,憎寒,虚烦。
【大明】热劳传尸疰痛,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安心止惊悸。
【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痰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好古】泻火而上清肺金,滋水而下润肾燥,治命门相火有馀。
【容川】知母叶至难死。拔之犹生,即知其得水气多,故能清气分之热。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能滑肠,泄泻者忌,阳痿及易举易痿,脾弱饮食不化,胃虚不思食,均忌。勿犯铁器。得黄相及酒良。


课堂笔记:
1.知母的味道很苦,其性寒,是清凉解热的药。
2.知母长得黄白相间的,是入脾肺之间的药,故它主要的功能是泻肺火、清胃火。因为苦味主泻。所以白虎汤会用到知母。
3.怎么诊断胃火很大?——问诊:“你胃口好不好?”“超级好啊,我从早可以吃到晚。”
正常的胃,是吸气时蠕动两次,吐气时再蠕动两次,吸气与吐气之间蠕动一次。一呼一吸间,胃从下面蠕上来,刚好是五次。如果胃火太大——火就意味着不断地动,吸气一次,胃蠕动4次,吐气又3,4次,速度很快,消化很快,就要不停地吃吃吃,这就是胃火太大。知母一下去,清凉去胃火。如果还不行,石膏一下去,让它的速度完全缓下来,胃都不蠕动了,胃口一点都没了(笑)。
5.“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张仲景会把知母和石膏并用在一起,因为它能够下水、消肿、利大小便,还能益气——光是石膏下去是不会益气的,要靠知母。苦味的药都有滋补、有坚的功能。
6.我们在用知母的时候,都是阳明热证——寒凉证不用知母。阳明都是但热不寒的纯热实证,例如全身都是热,讲出来什么都是热,口渴、燥渴,还有一个就是便秘。
7.便秘分两种,一种是寒实,一种是热实。病在阳明的时候,出现的都是热实,例如是小便黄的、一礼拜不排大便肚子很痛的。病在少阴和厥阴的时候,才会看到寒实,例如小便清淡的,一礼拜不肚子没感觉的。
8.为什么要分寒实和热实?因为我们有的药是去热的,有的药是去寒的,有的药是去实的。你要把去热和去实的药加在一起才能治疗热实证,把去寒的和去实的药加在一起才能治疗寒实证。
9.“【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阳明就是大肠和胃。
10.“【容川】知母叶至难死。拔之犹生,即知其得水气多,故能清气分之热。”知母的水气很盛的,所以它能清气分的热。气分的热,就是讲的是肺。血分的热,指的是心臓和血管里的热。
11.病人如果发高热、但热不寒、壮热的时候,用白虎汤来去肺热。一下子一剂烧就退掉了。
12.如果是小孩子发高烧,他不讲话,你怎么知道他壮热?很简单啊,他不恶寒,衣服、棉被都踢开来了。如果他盖着棉被还在里面发抖,代表他表面是发烧,但里面是冷的,伤于寒。伤寒性的高烧,则用麻黄汤等去退烧。
13.便秘的也会让人发高烧,这时用大承气,把大便攻出来,烧就退了。
14.“【禁忌】能滑肠,泄泻者忌,阳痿及易举易痿,脾弱饮食不化,胃虚不思食,均忌。”知母是清凉退热、解热的药,所以虚寒的病就不可以使用啦。

【名称】知母
【英文】Common Anemarrhena
【拉丁】Anemarrhenae Rhizoma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山西、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
【性状】该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品质】均以质硬、条肥大、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注解】“金包头”:即指毛知母。指未去外皮的知母,顶端有残留的浅黄色叶痕及茎基。
二-16、中品·草部·贝母
本经原文:
味辛、平,无毒。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名空草。




倪师注释:
【产地】产四川山西等地,为圆球形之根。色白入药,今浙江亦有之,称浙贝母,功用稍异。
【性味】味辛、苦,性平,无毒。
【主治】贝母为袪痰治咳要药。功能散结泄热,润肺清火,治烦热疮疡。
【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恶,风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
【大明】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之,止嗽。烧灰油调,传人畜恶疮。敛疮口。
【容川】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气。
【药征】主治胸膈郁结痰饮。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寒湿痰食痰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法宜用辛温燥热者,均忌贝母。




课堂笔记:
1.我们有很多点眼睛的药,贝母是其中一种。把它打成细粉,用滤网反复过滤,直到变成很细目数的贝母粉,淡黄色,细到丢到水里就融化掉了——这就是水飞法。就这样弄成一小罐贝母粉,以差不多30:1的比例,倒点在蒸馏水里摇匀,就可以做点眼睛的药,它能去热、去眼翳。
2.“【大明】……烧灰油调,传人畜恶疮。敛疮口。”传说有个人的手臂上生了一个人面疮,即那个疮长得像人,还会吃东西,结果贝母一吃下去,它的眼睛一皱就缩起来了,从此就不见了。事实上,贝母确实可以收敛伤口。收敛伤口时,贝母是外用、撒在外面的。
3.贝母的味道是辛,辛味的一定入肺,而且主发散。所以喉咙堵到、乳房有硬块、奶水出不来,当你需要一个东西来发散的时候,贝母!
4.“【主治】贝母为袪痰治咳要药。”我们使用贝母在热咳、燥咳不止的时候。2钱3钱都没有关系。而且因为贝母的味是辛且苦,能够散,故它祛痰的力量很强。
5.“【容川】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气。”贝母的味主要的是辛,辛也入肺,贝母还有苦味,所以它能够泻——肺里能够泻的就是痰水。所以这样就可以得知它是祛痰的。
*补充了解:贝母鉴定大全

【名称】川贝母
【英文】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拉丁】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的干燥鳞茎。
【产地】主产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
【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 (白炉贝) 或浅棕黄色 (黄炉贝),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品质】以个小、完整、白色、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注解】“怀中抱月”:松贝的外层磷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缕衣黑笃”:松贝药材基部稍凹入,间见黑斑,留有根须痕。
“观音坐莲”:松贝底部平、微凹入,平放能端正稳坐。

【名称】浙贝母
【英文】Chekiang Fritillary Bulb
【拉丁】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产地】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性状】元宝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4cm,厚7~17mm。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1~1.7cm,直径2~3.5cm。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垦淡黄白色。质地、气味同元宝贝。
【品质】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注解】“元宝贝”:指浙贝中的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呈半圆形,外凸内凹,状如元宝。

【名称】平贝母
【英文】Ussuri Fritillary Vulb
【拉丁】Fritillariae Ussuriensis Bulbus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
【产地】主产东北地区。
【性状】本品呈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
【品质】以饱满、白色、粉性足、大小均匀者为佳。
【性味】苦、甘,微寒。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瘰疬,乳痈等。

【名称】土贝母
【英文】Paniculate Bolbostemma Bulb
【拉丁】Bolbostemmatis Rhizoma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的干燥块茎。
【产地】主产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
【性状】干燥块茎呈不规则块状,多角或三棱形,高0.6~1.6cm,直径0.7~2cm。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红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纹,顶端常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光亮而平滑微有焦糊气,味微咸而苦。
【品质】以个大、红棕色、质坚实、有亮光,半透明者为佳。
【性味】味苦,微寒。
【功效】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二-17、中品·草部·白芷
本经原文:
味辛、温,无毒。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一名芳香。一名虈(xiāo)。



倪师注释:
【产地】处处有之。根有轮节或隆起,外面色淡黄褐。气味甚香。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白芷为散风表汗要药。功能通窍去湿,疗风行血,止头痛,和肠胃。烧之辟邪气。
【别录】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头眩目痒。
【甄权】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
【大明】治目赤赘肉,去面皯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痈疮疥癣,止痛排脓。
【元素】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灵胎】驱风燥湿。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呕吐由于火,漏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致者,均忌。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容川】白芷辛香,色白入肺,入阳明经,根性又主升,故能升散肺与阳明之风寒。

课堂笔记:
1.白芷是治阳明头痛的药。阳明头痛,就是前额痛。阳明痛的原因大部分是来自胃。当然针灸治疗阳明痛也很快,针一下去中脘穴,他已经不痛了。

2.“可作面脂。”白芷在过去是美容养颜的药。它熬浓的话会变得黏黏的,外用可以敷脸。我们敷脸的药就会有白芷在里面。
3.白芷的味道是辛辣的,辛味主散。所以它内服可以散风热。即风束在表面上,白芷就可以散风。
4.“【主治】白芷为散风表汗要药。”诸位,风胜湿。如果这个地方的湿气太盛了,我们要怎么样把湿气去掉——吹风,湿就会散掉。所有能够祛风的药,都能够去湿。白芷就是祛风的药,因为它的味道是辛,主散。

5.“【大明】治目赤赘肉,去面皯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痈疮疥癣,止痛排脓。”脸上的青春痘、前额痛、乳房,都是阳明经直接经过的地方,所以乳癌、乳痈,我们统统可以使用白芷。
6.“【元素】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手阳明痛就是额头痛。
7.白芷入阳明经,里面又有油脂,能增润皮肤,能让面色看起来很美丽。除了内服,白芷可以做成粉外敷,加入一些绿豆和薏仁的粉泡在一起,就是古代人用来美颜的“玉肌散”。

【名称】白芷
【英文】Taiwan Angelica Root
【拉丁】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类别】根及根茎类
【来源】伞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浙江、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品质】以条粗壮,质坚硬、体重、色白、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注解】“疙瘩丁”:指白芷药材的外皮上所带有的皮孔样横向突起。
二-18、中品·草部·淫羊藿
本经原文:
味辛、寒,无毒。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一名刚前。




倪师注释:
【产地】产四川北部。据云其地有淫羊,一日百遍合,乃食此藿所致。叶为卵圆形类杏叶,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主治】淫羊霍为壮阳益精要药。功能治阳痿茎痛,坚筋骨,利小便。
【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有子。
【大明】治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强心力。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凡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均忌。得酒良。

课堂笔记:
1.诸位仔细看,淫羊藿叶子的边缘,有很多小小的芒刺。它是草药类里能够壮阳补肾固精的药、男人的肾药。
2.淫羊藿味辛苦、性温,苦能够坚,辛能够发散,药性又是温的,不是寒的药。所以它主治是壮阳益精的药。
4.滋补的药,很少是寒凉的。所以经方很少说凉补,我们用温补或热补。
5.淫羊藿能够治阳痿茎痛。
6.诸位记得,痛是因为不通。到底是什么不通,一种可能是有东西堵在里面不通,还有一种可能是寒。寒是会造成血管缩小,三焦淋巴系统等各方面的循环管道缩小了。这时我们要用热药下去把这个寒化掉,气血才会流畅,就不会痛了。
7.“【大明】治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强心力。”所以这是很好的一个滋补的药,非常的好用。女人一样可以吃。中药是双向的,没有分什么男性荷尔蒙和女性荷尔蒙。那些结婚很久,5年10年都不生小孩的,巴戟天、肉苁蓉,都可以用。
8.“【禁忌】凡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均忌。得酒良。”阳强,即挺在那边下不来的。要治疗阳强的话,你看他如果是很热的,就下石膏。一下子就让他软下去了,很快的。反过来说,你如果为了减肥而吃石膏,会吃到胃火没了,阳火也没了——起不来了。这看你是想减肥还是要壮阳。有时候会药会冲突。
9.淫羊藿泡酒的话,可以加一点巴戟天、肉苁蓉、覆盆子,全是纯补的。夏天开始泡,冬天打开来吃。你不要一次全喝完哦,那太猛了,一小杯一小杯喝。
*补充了解:1. 识别中药材淫羊藿 ;2. 淫羊藿 | 药典品种分类与鉴别

【名称】淫羊藿
【英文】Short-horned Epimedium Herb
【拉丁】Epimedii Folium
【类别】全草类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et Zucc.) Maxim.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安徽、湖北、陕西、浙江等地。
【性状】淫羊藿:茎细圆柱形,长约20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cm。叶片近革质。无臭,味微苦。
箭叶淫羊藿: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浙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叶片革质。
柔毛淫羊藿: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山淫羊藿: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9~23cm,宽1.8~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的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
朝鲜淫羊藿:小叶较大,长4~10cm,宽3.5~7cm,先端长尖。叶片较薄。
【品质】以叶多、不碎、黄绿色者为佳。
*注:除已标注出处与手绘图外,本篇文章内所有本草配图为本人制作,素材皆来自网络,侵删。
-
慢跑.五公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11 07:22:04
-
Yzzis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31 21:09:13
-
无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20 07:52:54
-
净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7 09:19:04
-
豆友xxYN9btgw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5 11:43:45
-
杉树的天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01 23:41:41
-
咖族のD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30 23:45:23
-
一棵萝卜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2 13:15:49
-
ॐLīl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7 11:57:41
-
peterxu153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5 09:31:02
-
极乐谷路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3 09:31:51
-
二当家的有问题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8 09:04:41
-
拙愚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7 21:50:49
-
Nico and L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7 17:13:00
-
小碎步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7 17:00:21
-
胡婴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7 16:58:08
-
辣子鸡丁我爱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7 16:55:1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7 16:39:46
-
康健斯基诺维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7 16: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