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
我的脑海中一度充满了对爱的无数种想象。我不停的思索,爱是什么,直到现实给我答案——现实。
说在前面的话
爱情太过虚无,即使刚刚结束了一段感情,我也难以准确定义爱情。我觉得“爱情”这个东西大多时候都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些人自欺欺人的说辞罢了,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仍以“爱情”称呼他与我之间的情感关系。
如果以婚姻作为衡量一段感情的标准,那我这段感情便是以失败告终。至于为什么会“失败”?我曾置身其中感受并不直观,如今分手再度回首,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些问题:曾经我对他有过诸多怨愤,然而我自己又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多少?这么想来,他一次次对我表露的失望好像也不是无迹可寻了。我们的感情在痛苦和伤害中匆匆结束,面对曾经的他与我,我没有立场站在道德高地居高临下批判他,没有必要痛彻心扉幡然悔悟反思自己,也不屑于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诉说爱情的苦难,更不是要运用手段达成何种目的。我只觉得要写一写,记录一番我的爱情,我的初恋。匮乏的文字不能描摹其间万一,但也好于让曾经的情爱无声湮没在回忆里。
在分手后的这段时间,常常有令人抓心挠肝的痛苦向我席卷而来,我想要大声质问他,为什么一步步走进我的生命,以至于让我对你,或是爱情生出了许多幻想,却又决然离开?想要问他,为什么如此残忍,在这场爱情中,用一半的时间让我相信你爱我,又用另一半的时间让我质疑自己,让我战战兢兢,让我患得患失?想要问他,你曾说过,“遇上了我,就是到此为止”,可是为什么如今用一句不合适就把我推开?有太多的思念,不舍,懊悔,不甘,恐惧,迷茫……反反复复,错综复杂,吞噬了我在这个春天的生命力。
爱一个人是一种习惯,割舍这种习惯很难。我总是止不住想他,想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搜寻那些相爱的证据。然而爱情没有答案,只有现实令人清醒。
他为什么会令我感到痛苦呢?
1.亲密关系中的尊重缺失
在爱情中,他习惯以上位者的姿态,审视,评判,教育,指责,嘲讽,贬低,攻击我。以上种种,也许是为解决问题并无恶意,也许是一时情急脱口而出,甚至如他所说是我“自找苦吃”,因此,我一向试图抱着欣然接受的态度却每每难以淡然处之。我质疑自己的玻璃心,反思自己的不完美,但同时我也知道痛苦的根源本质如此——他也许爱我,但还没有学会尊重我,尊重我的情绪、习惯、观点等。他对我的态度总是那么亲密无间,所有言行举止看似理所当然,然而全无那种对一个人的礼貌、克制和尊重。可是为什么越亲密的人反而要承受更多无形的伤害呢?
他搬家时——搬家于我而言不只是把东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是打造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建立某种新的生活秩序。然而这种事最容易触发我作为一个强迫症的强迫心理和行为——新的房间打扫得极其随意,乱七八糟的小物件东倒西歪,所有的搬运在我看来简直“毫无章法”。我看着他在两个房间来来回回,心里极其烦躁,在PMS的加持下,情绪崩溃到了极点。可是他那时看着我,对我说,“如果有病,就去医院,而不是给他人的造成困扰”,大意如此。我有一瞬间的失神,不敢相信这是从他口中说出的话,那么正确又那么无情。
我有一些强迫性行为,这总让我觉得与众不同,不是那种特立独行、独领风骚的不同,而是那种公众面前令我难堪的不同,那种我需要偷偷隐藏自己的不同。然而这种“不同”,连同我的敏感就被他这么示于人前,被打上“有病”的标签,让我即使在他一个人的目光里,也是那样倍感耻辱和无助,全然不知如何自处。那一刻我意识到,原来他无法理解,更不会保护我的“不同”、敏感和脆弱,他永远会用最正确最理性的态度对待我。
2.不能理智应对负面情绪
我们之间第一次爆发冲突是在情人节,他为我准备了红玫瑰和礼物,然而我置身其中,感动之外,更多的是手足无措。可是就在某个瞬间,他生气了,从叹气开始,到表达不满,到愤怒发泄,他说对我的反应感到失望,可是我着实不知道该做何反应才能让他满意,也许是我的反应太过平淡,让他觉得有负于他的精心准备,让这一切浪漫都没有了价值和意义。我没有主动抱起,轻嗅,观赏玫瑰,他生气;我没看到玫瑰花上他手写给我的卡片,他也生气;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妥善处理玫瑰,作为我们相爱的证明或浪漫的纪念,他也生气。总之,因为这一束玫瑰,那天晚上他的愤怒简直不可遏制。我害怕得大哭……说来好笑,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情人节。后来他说,那以后就不送我花了,我点了点头,说好的。
他不能,抑或是不想处理他与我的坏情绪。他对我生气,最初是隐忍不发,后来是肆无忌惮,我总有那么多的事情触怒他,他也毫不吝于表达对我的失望,且愈加习惯于用他理智的严苛的要求观照我,恶性循环,无休无止。如果我情绪不佳,他会先质问我“你又咋了?”而不是给予关怀或沟通;他有时对我没什么耐心,说我逼逼赖赖,和他妈妈一样,叫他难以忍受;因为观点不同,有时候制止我说话,有时候拒绝和我说话;如果我哭了,他会如他所说,无法面对我哭……
在我面前,他从来不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以至于恋爱后期他面对我,多是或生气或失望或厌烦的神情了。事实上,温和的表达,亲密的触碰,甚至一时的避让都可以消解当下的负面情绪,然而,某些时刻,这并不是他的选择,往往是,他的反应先于矛盾本身就伤害了我。
3.以分手为目的施加冷暴力
有一段时间,他极其易怒,对我极不耐烦,然而当我哭着向他控诉他的冷漠对我感情的伤害时,却等来一句如负重释的分手。可笑!我在泪光中看着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小丑,在我们感情中,这样痛苦的挣扎是因为从未想过放弃,我希望他对我的一切伤害都是无意为之,希望他能多在乎一点我的感受,少一些愤怒,多一些包容。然而对于他来说,这一刻好像终于达成了长久以来对我不甚在意,甚至肆意伤害的目的——分手。那一刻我的心如坠冰窖。
我们分手之前,这种熟悉的感觉又向我袭来。我在他的漠视中努力建设自己,笃定地告诉自己,不要把幸福寄托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可以。可是情感关系中的幸福,又怎么能少了深爱的人的心意呢?当我终于建设好了自己,我们却分手了。我所有的执着,就在那一刻,无声地悲壮地烟消云散了。
爱我时,予我砒霜也覆之以蜜糖,不爱时,便不再粉饰太平,输出毫无顾忌。忍不住想回到那时抱抱自己,那个陷入感情的泥潭里的我,痛苦却不知为何痛苦,想要改变却无力改变,当他说出分手的那一刻,我才后知后觉,原来,那些痛苦挣扎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早已不再爱我,只是冷眼旁观,我却一个人演绎着爱情这场独角戏。
…………
那么,我在恋爱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1.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地不肯做出改变
我总是打着“在消费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的旗号,或冲动消费,或消费,这一年,我为了一个廉价的出租屋,买了无印良品昂贵的置物架,同样日本进口的昂贵的收纳盒;为了搭配一条标新立异的珍珠项链,买了一条昂贵的连衣裙;也会一时兴起,让他送我一个400块的樱桃发圈作为情人节礼物。我总说我不想他那么辛苦,生活的压力我们可以一起承担,可是好像只有他一个人在为我们的未来辛苦筹谋,负重前行。我明明知道他喜欢做饭,却没有在周末早起陪他做过一次饭,明明知道他想控制体重,可也从来没有为他做过一次减肥餐。我明明知道他想看我给他跳Maria,可是后来我的舞步反而越发生疏了。我明明知道他喜欢打台球,可是却没有一次在他一个人的时候陪他一起去台球厅。我明明知道他想要我在见面时不顾一切地冲向他,跳到他身上这样的仪式感,可是我却很少这样做过。明明很多事情都很简单,我却好像永远不会主动去做。
可以说,我曾对这些事情不屑一顾,就操作技能来说它们对我毫无挑战可言,可现在想来,大概就是这些点滴让他与我渐行渐远——会做却不去做,以后再做而不是现在就做,听起来轻飘飘的推辞,最令人失望吧!于他而言,会做与去做,以后再做与现在就做,是完全不同的。可惜我那时不懂。
此外,以上种种,可以不是一个女朋友应该完美胜任的,但至少也是一个挣扎向上的青年要努力实现的……哎。不要说是一个伴侣,我连自己都没有做好!
2.没有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或是为了避免冲突不去沟通,反而激发了更大的矛盾
他说他喜欢看我开心的样子,可是和他在一起的这一年,工作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事业失意,自我质疑,即使面对他,我也始终绷着一根弦,很少能够真正感到放松和开心。我曾经一度对自己有这样的错觉,有点儿机敏,有一些趣味,有时毒舌但也会说很多好听的讨巧的话的人。可是和他在一起,听他说起一些对爱情的浪漫想象的时候,我却有点儿不知所措。我向往浪漫却总是拒绝浪漫,我喜欢被人瞩目却无法克服紧张胆怯,我总是不断质问自己,我配吗?好像我只能躲在角落为别人捏一把汗,只能在台下鼓掌,矜持地微笑,而从来不会正视自己的欲望。在我们一起的第一个元旦跨年夜,他抱起我放到床上,说“谢谢2022让我遇到你,2023年我们也要好好的”,我那时幸福极了,可是却害羞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也有时候,明明不开心了,却一时不知应该怎样表达我的感受和期待,而不至于让我对他的不满或愤怒因为不得当的表达伤害到他。我试图用理智说服自己不要多事,并反思自己是否过于敏感或曲解了他的意思。往往这时他已经因我的沉默而抓狂,变得极其暴躁,如此一来,我更不知道如何面对他。我不喜面对冲突,害怕自己在冲突中受伤害,因此面对问题一时的逃避也可以说是我的策略,然而这样的缄默导致的后果却总是事与愿违,最终无法和平收场。
3.在亲密关系已经给双方造成痛苦的前提下,仍然不能理智地放手
我很喜欢一句话——“无妨爱我淡泊,但求爱我长久”。同时我也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没有人有义务陪我过一生,所有人都该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可是,我什么如此固执,即使伤痕累累也不愿放手呢?归根到底,爱人的能力我还不够精通,放手我却是不愿也没有学会的。
…………
你一定很失望吧,我从来不是什么“满分女友”。
我们之间存在一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1.世界观
曾有人对我说:“你这样天真的人,多希望你能找到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他要能保护你的天真,那样你会一辈子幸福。”
“天真”从不是我用以自我标榜的什么优良品质,在现代社会,“天真”也许代表不通世故,不合时宜,也许代表盲目乐观,轻信他人,甚至代表为人处世迟钝愚蠢等,但同时它也可以是遵从本心,纯洁质朴,是真诚友善,大胆热烈。可是这对于他好像是个笑话,他总是想要打破这种“天真”,让我看到所谓这个世界的“险恶”。事实上,我不是不懂这个社会无情的规则,即使我不懂,社会新闻也会让我耳濡目染,窥见一些残酷的真相。我只是愿意保持一份“天真”来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让自己在现实的苟且中有一隅喘息的精神空间,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感知力变得迟钝而麻木。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处世哲学罢了!
我从不指望在他人的庇佑下虚度一生。我想,他一时还没有能力来保护我的这种“天真”,当然这也不是他的义务,让我知道人性的卑劣、社会的险恶也是爱我,保护我的一种方式。可惜,我不惮却不想以恶意揣度他人,不想以戒备和敌意对待生活。
2.消费观
某次我们在小区门口买烤冷面吃,我想加一根烤肠,鉴于我们之前有讨论过烤冷面中这根烤肠的性价比极低的问题,于是我告诉他,也只是告诉他:“我想加一根烤肠。”他立刻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叹了一口气,甚至好像有些愠怒起来了。事实上,这根香肠售价3元,对于我和他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算是什么高额消费,我当然知道如果自己买一根,随便烤一烤或者煎一煎都是更划算的操作——他事后的提议。可这根烤肠于我而言可以是辛苦工作一天后的小小慰藉,这3块钱就是我为自己不用费心工作日晚上的家务而买单!当然,这在他眼中等于懒惰。总之,我就那样小心翼翼,带着讨好的语气,撒着娇告诉了他我对一根烤肠的欲望,可是他在当场一言不发,又生了气。我便立刻失去了兴致。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成功捍卫了他的消费观的消费行为,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吃到那根烤肠,当然这也不是必要的。可是这难免令我失望,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不在乎他的态度,那我会说,“老板,我还要加一根香肠”,然后回头向他笑笑。如果我只是我,我会在心里嘲笑自己竟会落到如此悲哀的境地。可是我是他的女朋友,可是他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可是在只言片语间,好像自尊和他,只能选择一个,我选择了他。
平常送给他的礼物,他有时会说“太贵了,要不退了吧?”可我总是不愿意的。我不想事事被“性价比”绑架,不想时时都有“不配得”感,永远对喜爱的事物望而却步。我说不出及时行乐这样的大话,可是我想要多多体验,不留遗憾。我不知道面对这些礼物,他的欲望和理智如何博弈,最后才能说出拒绝的话,或是妥协于我施加给他的消费观。我只是,想尽我所能让他感受被爱。
3.爱情观
我与他对“爱情”的看法,不能说大相径庭,但也终究难以同路前行,至少他这么认为。我于他而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角色,他需要这个角色来帮他完成社会身份的转变,单身青年——男朋友——丈夫——父亲,等等,因此,“合适与否”就是他衡量与决策我们感情结局的标准。
甚至,我来大胆揣测一下,不止于他而言,于多数男人而言,阴道比所谓爱情更实在,子宫比什么思想认知更有必要,贤惠顺从比勇敢独立更值得托付。
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和我着重强调了有一个孩子对他心目中理想家庭的重要性,生孩子对于他来说是必要的;他时常有一种爱与不爱的测试,要我为他做点什么,或者买些什么,他会用一种试探的口吻说起,其实我知道他不是真的需要我为他做什么或买些什么,可他还是不厌其烦地提出这种需求;他会在我表现出“贤妻良母”的素质的时候对我的行为表示肯定,然而更多时候,他就像一个旁观者,看我做这做那,末了长叹一声,偶尔还伴随着“尿不到一个壶里”这样的感慨,表达对我的失望;他有一套评分系统,这也是他明白告诉我的,因为我曾是一个“满分女友”,在这个减分系统里 ,约会迟到,冲动消费,甚至表现出与他的不同等都会让他给我减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个减分系统曾令我苦恼过一阵子,但直到他说分手的那一刻,我才后知后觉这个减分系统的威力。不得不承认,我们之间是有一些不同之处,可是又有谁的爱情不是在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甚至是矛盾中淬炼出两颗真心?完美契合的情侣又有多少呢?我笃信“和而不同”,笃信他对我的喜欢,然而与此同时,他在搜寻着点点滴滴我们不同的证据,持续强化着我们不合适的心理暗示,最终我们也以这样的说辞分手了。说来可笑,我一直以为,他对我们不同的反复强调,是我们曾约定的“求同存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环,却不曾料到,这是他一步步远离我的“口头准备”。
可是,如果以“合适”作为感情长久的标准,那么又把最初的“爱”置于何地?
在我的认知中,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类超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制的事情,其他所谓“因不同而不合适”都是不再相爱的托词,而不是无法相爱的原因。我不想以“合适与否”衡量我选择伴侣的正误,也不会以“对我好不好”判断爱的深浅。
也许这世上本没有爱情,自欺欺人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爱情;或是我没有体验过爱情,便自我安慰式地哄骗自己——这世上本没有爱情。我深知爱情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他人的爱,可这实在是一个不可控的变量。对于他人之爱我,我并没有多少自信。所以,面对你,为着那些足以证明爱情存在的瞬间,我的自尊和底线一降再降。曾经,我不知道这份感情将何去何从,甚至惧怕与你一起的未来,但我毫不怀疑我对你的坚定的喜欢,毕竟那些心动的瞬间是那么真实可感。
我们在天台约会,一边保持着礼貌的距离,一边竭力抑制着无限靠近的冲动。
你在出租屋的走廊装了感应灯,这件小事我曾洋洋得意、不厌其烦地跟朋友们分享。
你骄傲、故作嗔怪地说起你爱我、却被我忽视的细节。
在公司陪我加班时,你学习或是懒洋洋地刷着小视频。
你把头抵在我的胸口,说我是你在这座城市的牵绊和动力。
你逗我说我睡觉打呼噜,像煞有介事地模仿我,我们笑作一团。
我们看完午夜场的电影,又偷偷跑去其他影厅一场接一场看。两个人一起做坏事的感觉实在是又新奇又刺激!
冬天你来接我下班的时候,带着厚厚的帽子和围巾,露出两只眼睛,像一只可爱又笨拙的小熊。
我在电动车后座,把手摸索着揣到你的衣兜里,就有了一种爱你又多一分的信念。
有时我坐在前面,你猝不及防在我脸上亲一下,喜悦和幸福就在我心里荡漾开来。
送你礼物时,你就像一只粘人的猫咪,一下子躺在我身前,把自己毛茸茸的柔软的肚皮袒露给我。我的心一下子就化了。
我在你朋友家里午睡,你和他们打完麻将,温柔地叫我宝贝,起床回家。
午夜的出租车里,车窗上停留的雨折射出城市街道上奇幻迷蒙的色彩,我想,几分钟后,我就可以躺在你怀里,安睡一晚。
…………
可悲的是,你说我们不合适,我不是你理想的伴侣,我也许知道你理想的伴侣是什么样子,甚至大多数男人眼中理想的伴侣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几次提及“贤妻良母”这个词,我说我不想以此定义自己。我对这个词充满敌意。归根到底,一个女生变成什么样子,是由她的理想决定,而不是由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决定。我学习努力,于是我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工作也足够勤勉,在团队专业领域内也有绝对的发言权。不论是立志做一个优秀学生,还是一个优秀员工,我都足够成功。可是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立志成为过谁的妻子,谁的母亲,也许我总会变成谁的妻子,谁的母亲,可是这并不是我终其一生的理想。这,怎么可以是我的理想呢?退一步来说,你总该多给我一些时间。
也许,这就是我与你注定的悲剧,你要爱一个完美的角色,而我始终都是我自己。
爱,好像只是一个代名词——他曾对我表露的那些激情与渴望,不过是多巴胺一时作祟罢了;他对我们情感关系的判决,更见人际交往的本质,人习惯于以爱之名榨取异性的价值,陪伴、性,财富或地位。毕竟可见的利益联结,总要比虚无的爱情更为坚固和长久。
外貌、智商、为人处世、谈吐品味,其他细节。我又何尝不是在权衡?我的爱情,于他,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归根结底不过各取所需罢了。那些深思熟虑的妥协,那些孤注一掷的勇气,那些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也算是我对“爱情”最深刻的理解与尊重了。
我只是愤恨,明明是经不起考验的价值交易,为什么偏偏要以爱为名?
冠冕堂皇,可笑至极!
初写时痛,再读时悲。当时在图书馆做这个“谈谈感情”的写作计划的时候,不曾料想到会有分开的一天,只是当时的感情已经让我颇受磋磨,有些力不从心,想要理一理,也和他聊一聊,让我们的情感道路走得更加平顺。那时我们一起在图书馆,他学他的CFA课程,我看我的编辑职业资格考试的复习书。那时,我会想,生活注定不完美,两个人一起努力,至少也会有平淡的幸福。
最终我们还是分手了,23年的冬天,冷时极冷,西安下了好多场雪,可是我们也没有同淋雪共白头的机会了。那么哥哥,我就祝你得偿所愿。祝我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