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步入人生的快车道?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漫长,可一旦进入质变的快车道,以前一万个你都追不上你现在的步伐,就这样敞开心扉大步朝前走,你的大千世界才将将拉开帷幕!欢迎来到美好的世界 It`s a new you !”
—— Emily 媛儿

“你把自己锁在一个院子里,以为这就是你的全世界,外面的人进不来,你也怕出去...那是因为你以为院子外的世界是可怕的,所以不敢往外看;当你开始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可能是安全的,没自己想的那么可怕,于是打开门听听外面的声音,你所想象恐惧的东西并没有出现;逐渐探头出去,再尝试迈出院子,像个路人那般走来走去;然后你想去更远的地方,不想依靠这双只能带你在村子周边绕行的腿脚;你开始创造自己的工具,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最后,你才发现,原来你自由的灵魂可以带你去往任何地方,世界原来如此之大呀~”
这像不像心理咨询师给来访者造的一个梦?来访者就是把自己关在院子里的那个人,咨询师能够创造的就是场景里所有安全的氛围,亲历亲为的探险者当然还是来访者本人,心理只要足够有安全感,好奇心可以带你去往任何地方。一个人的好奇心怎么可能被禁锢住呢?当然可以,从小到大深信不疑的观念就能办到。我们有时所说的认知局限,除了知识本身的缺失,主要还是观念限制住了。比如,你和你的朋友有了矛盾,本来三两句就能说的清楚,可你觉得“我不能先主动,主动就输了”这就是可怕的观念,不为解决问题,只是单纯的保存面子,倘若你的朋友也不是个主动的性格,那这小小误会就成了告别前最后说的话,从此分道扬镳再难同频~

咨询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反扑现象,就是好不容易为来访者建构起的自信心,在他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他人从中捣乱,早期自卑敏感的状态又被激活,进而否定自己努力的成果。这个其实很好解释。你想象一下:一个孩童在成长过程中得学会适应环境变化和社会规则,一直处于外在控制的阶段(他人说啥就是啥,不需要自己太动脑子,听别人的不会有错),因为自身弱小难以抵抗外界风险,所以受保护的心态一直存在;青春期随着身体发育趋近成人,也有了一定能力可以学着保护自己,成人说的那套老掉牙的理论,也不见得适应新环境和新身份了,自然会用反抗来证明自己的独特之处;成人后,不管是外控强加给自己的观念还是内化为自己修改过后的版本,总之以形成专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来应对万事万物...就是这样一个成长过程,而咨询中来访者这种反复的现象就像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年需要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但还不够稳固,需要大量的心理支持,才能安安稳稳的过度到拥有自身判断的能力,以应对一切他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并非要将一个成人比作孩童那般特殊呵护,好像放大了某种情感需求。其实生理年龄的增长同心理年龄的增长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人小小年纪,心里住着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有的人看似面面俱到成熟稳重,其实内心住着一个渴望依赖的小孩。这些你们是看不见的,社会对人们的要求是到啥年龄干啥事儿,有多少人是在完成着一项项社会责任时,能被真正在乎他个人的感受呢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当面见过很多男人哭,各式各样的哭法,最令人难过的是,他们在哭的时候还在责怪自己不该流泪~喜怒哀惧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情绪,心里受了委屈,行为表现出哭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是那些可恶的观念将人性带偏。把每个人塞进统一标准的角色当中,“你是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人是怎样看待你的”,这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其实是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
什么时候能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自己身上,去感受那早早就被忽视的心声;尝试与自己内在矛盾冲突打架、讲和;正视自己内心最渴望的需要,并以合法的方式牢牢把握住它,你就迎着风大步朝前迈,步入人生的快车道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