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布鲁诺·勒尔策
布鲁诺·勒尔策
出生日期:1891.1.22
出生地:德意志帝国,柏林
死亡日期:1960.8.23
死亡地:西德,汉堡
效忠于: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
军种:德意志帝国空军(Luftstreitkräfte)、纳粹德国空军(Luftwaffe)
服役时间:1911-1920年、1935-1945年
军衔:大将
参与战争:一战、二战
荣誉:普鲁士功勋勋章、骑士级铁十字勋章
军职
· 第334战斗机联队联队长(1937.7.15-1938.3.31在任),无前任,继任:中校维尔纳·容克
· 战斗机总监(1938.4.1-1939.1.31在任),无前任,继任:上校维尔纳·容克
· 第2航空师(2. Flieger-Division,1938-39年)师长(1939.2.1-1939.10.11在任),前任:Wilhelm Wimmer上将,无继任(部队改编为第2航空军)
· 第2航空军司令(1939.10.11-1943.2.23在任),无前任(部队由第2航空师改编而成),继任:中将Martin Harlinghausen
· 空军人事办公室主任(Chef des Luftwaffen-Personalamtes/ Chief of the Luftwaffe Personnel Office,1943.3.23-1944.12.22在任),前任:Gustav Kastner-Kirdorf,继任:Rudolf Meister
布鲁诺·勒尔策是一位德国空军飞行员、军官,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曾在一战期间取得过44次空战胜利,是德国顶尖王牌飞行员之一,曾担任德意志帝国首支空中力量“德意志帝国空中部队”(Die Fliegertruppen des deutschen Kaiserreiches/ The air troops of the German Empire,1916年10月更名为‘德意志空战部队’[Deutsche Luftstreitkräfte/ German Air Combat Forces],即德意志帝国空军)中的第3战斗机联队(Jagdgeschwader III)联队长。
勒尔策与戈林关系亲近,他因此在战间期加入了纳粹德国空军,至二战结束时,他已官至大将。戈林随称勒尔策是自己麾下“最懒惰的将军”,但还是会驳斥其他人对勒尔策的批评,戈林曾如此说过,“我得有个能在晚上陪我一起喝杯红酒的人”。
生涯
一战
参见条目:布鲁诺·勒尔策空战胜绩列表(List of aerial victories of Bruno Loerzer)、一战期间的空战胜负标准(Aerial victory standards of World War I)
勒尔策生于柏林,他在一战前是个陆军军官,于1914年完成飞行训练。戈林在1914年10月28日至1915年6月末期间一直担任勒尔策的观察员。转入战斗机部队后,勒尔策曾在1916年跟随两支战斗机中队(Jagdstaffel)执行任务,1917年1月,他加入第26战斗机中队(Royal Prussian Jagdstaffel 26)。当时勒尔策已经在与法军战机的空战中取得了两次胜利。他把自己的座机涂上了显眼的黑白条纹涂装。随着胜绩的累积,他先后获颁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Hausorden von Hohenzollern/ Hohenzollernscher Hausorden/ House Order of Hohenzollern)。1917年11月,他和同一中队的战友戈林各自取得击坠15架敌机的战果,两人都很想获得普鲁士最高军事荣誉:蓝色珐琅质地的十字勋章“功勋勋章”(Pour le Mérite)。30年过后,勒尔策曾与同僚们窃笑说戈林夸大了自己的战果,他表示,戈林当年曾如此劝自己:“你也这么干吧,要不然我们永远领先不了!”(注:事实上,戈林只声称自己取得过22次胜利,这一战绩算不上夸张,只赶上勒尔策的一半。参见:<在德国空战王牌们的枪下>[ Under the Guns of the German Aces])10月底,勒尔策已取得20次空战胜利,终于在1918年2月获颁普鲁士功勋勋章。
同月,勒尔策奉命指挥新成立的第3战斗机联队,该部队也是德军著名的“飞行马戏团”(flying circuses)中的第三支。勒尔策麾下的王牌飞行员们中还有他的兄弟弗里茨(Fritz,11次空战胜利)。指挥着第26战斗机中队以及其他三支中队,勒尔策在副官、僚机飞行员赫尔曼·达尔曼(Hermann Dahlmann)的协助下成为了一位成功的联队长。1918年夏,第3战斗机联队的飞行员们驾驶着装载BMW引擎的福克D-VII战斗机(Fokker D.VII)大刀阔斧地冲入协约国战斗机机群,勒尔策本人的战绩也在稳步上升。9月,勒尔策取得了战争中的最后10次胜利,其战果最终停在了44次空战胜利。在停战前不久,他晋升为上尉。
战间期
1918年12月至1920年3月间,勒尔策曾时不常地跟随反共准军事组织“德国自由军团”行动。他在波罗的海地区指挥过FA 427部队,作为空中战术力量支援地面部队“钢铁师”(Eiserne Division)。1930年代,他曾在各种民用航空组织担任领导(如‘国家社会主义飞行军团’[Nationalsozialistisches Fliegerkorps/ NSFK/ National Socialist Flying Corps]),接着在1935年加入纳粹德国空军,获上校军衔。
1937年3月15日,勒尔策奉命组建第334战斗机联队(JG 334),并被任命为该部队首任联队长(Geschwaderkommodore)(注:1938年11月1日,JG 334更名为第133战斗机联队,1939年5月1日,第133战斗机联队又更名为第53战斗机联队)。勒尔策在联队长的职位上一直工作至1938年3月31日,接着被任命为战斗机总监(Inspekteur der Jagdflieger)。JG 334的指挥权由此被移交给中校维尔纳·容克(Werner Junck)。
二战
战争初期,勒尔策曾担任第2航空军(II. Fliegerkorps)司令,于1940年5月获颁骑士级铁十字勋章。他的第二航空军——隶属于阿尔伯特·凯塞林的第2航空舰队(2nd Air Fleet)——于1941年夏参与了入侵苏联的军事行动,支援费多尔·冯·博克元帅的地面部队。1941年10月,第2航空军被调转至西西里的墨西拿,勒尔策在那里一直呆到1943年年中,在遭受惨重损失后,他的航空军返回意大利本土。
1942年12月,战斗机王牌飞行员、第30轰炸机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维尔纳·鲍姆巴赫致信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提及第2航空军在勒尔策的指挥下所蒙受的巨大损失。1943年2月,勒尔策被免除第2航空军司令职务,之后被戈林晋升为大将,任空军人事部总长(Chief of the Luftwaffe Personnel Department)、空军人事装备和国家社会主义管理负责人(Chief of Personnel Armament and National Socialist Leadership of the Luftwaffe)。1944年1月,在帝国元帅的生日会上,勒尔策表达了自己的谢意,送给戈林一整车来自意大利的黑市货品——包括女士丝袜、肥皂等其他稀缺物品,最后还附上了价格表,以保持全德国黑市价格的统一。
1944年12月,勒尔策被调转至后备领袖团(Führerreserve)。1945年4月,勒尔策退役,于5月被美军俘虏,一直被关押至1948年。
战后
勒尔策于1960年在汉堡逝世,终年69岁。
荣誉
1914年版铁十字勋章
· 二级——1915.3.7
· 一级——1917年末
带剑二级骑士十字级策林根之狮勋章(Knight's Cross Second Class of the Order of the Zähringer Lion with Swords)——获颁时间不详
带剑骑士十字级霍亨索伦王室勋章(Knight's Cross of the Royal House Order of Hohenzollern with Swords)——1917年末
普鲁士功勋勋章——1918.2.12,获颁时军衔为中尉,任第26战斗机中队中队长
1939年版铁十字勋章
· 二级——获颁时间不详
· 一级——1939.9.14
骑士级铁十字勋章——1940.5.29,获颁时军衔为中将,任第2航空军司令
参考资料
· Fellgiebel, Walther-Peer [in German] (2000) [1986]. Die Träg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1945 — Die Inhaber der höchsten Auszeichnung des Zweiten Weltkrieges aller Wehrmachtteile [The Bear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1945 — The Owners of the Highest Awar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of all Wehrmacht Branches] (in German). Friedberg, Germany: Podzun-Pallas. ISBN 978-3-7909-0284-6.
· Franks, Norman; Bailey, Frank W.; Guest, Russell (1993). Above the Lines: The Aces and Fighter Units of the German Air Service, Naval Air Service and Flanders Marine Corps, 1914–1918. Oxford: Grub Street. ISBN 978-0-948817-73-1.
· Irving, David (1989). Göring. New York: Avon Books. ISBN 0-688-06606-2.
· Prien, Jochen; Stemmer, Gerhard; Rodeike, Peter; Bock, Winfried (2000). Die Jagdfliegerverbände der Deutschen Luftwaffe 1934 bis 1945—Teil 1—Vorkriegszeit und Einsatz über Polen—1934 bis 1939 [The Fighter Units of the German Air Force 1934 to 1945—Part 1—Pre-War Period and Action over Poland—1934 to 1939] (in German). Eutin, Germany: Struve-Druck. ISBN 978-3-923457-54-0.
· Scherzer, Veit (2007). Die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Die Inhab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 von Heer, Luftwaffe, Kriegsmarine, Waffen-SS, Volkssturm sowie mit Deutschland verbündeter Streitkräfte nach den Unterlagen des Bundesarchives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The Hold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 by Army, Air Force, Navy, Waffen-SS, Volkssturm and Allied Forces with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the Federal Archives] (in German).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itaer-Verlag. ISBN 978-3-938845-17-2.
· Norman Franks et al. (1993). Above the Lines: A Complete Record of the Fighter Aces of the German *Air Service, Naval Air Service, and Flanders Marine Corps 1914-1918. Grub Street, London.
· Anthony Kemp (1982, 1990 reprint). German Commanders of World War II. Osprey Pub., London.
· Osterkamp, Theo (1952). Durch Höhen und Tiefen jagt ein Herz (in German). K. Vowinckel. p. 361.
· Speer, Albert (1970). Inside the Third Reich.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 322. ISBN 978-0-684-82949-4.
外部链接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