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二十)

▽ 有一天,为了写文章斥巨资买了一本台版书,在很重要的章节隔两页就有两页空白,一共16页空白页。为何我的生活总出现段子⋯⋯(后来通过较麻烦的过程,这本已买了四个多月的书还是退换了新的。)
▽ 在某宝买了一本关于鸟类迁徙的台版书,刚下完单返回到商品页面,就发现这本涨价了20多元!
▽ 第一回被卖家叫“宝子”,怎么回事,比“亲”受用多了,觉得自己的问题得到了上好的对待……
▽ 春天阳光这么好,想把想不通的事情归因到自己,同时又想原谅一切。隔日阴天,我又回归正常了。
▽ 洗牙的时候,脸拧成了风滚草,这时候心里使劲想着“召唤波妞!”想着波妞在海浪尖奔跑的无畏样子,真的就能忍受住了⋯⋯
▽ 在家里时,有一天爸爸看电视,主角的老伴不在了,爸爸:“想也没用啊,地下工作者了 ,回不来了⋯⋯”
▽ 督促爸爸做前庭功能训练操,每组动作要保持15秒,我在旁边数,爸爸:“火箭发射都没这么慢!”
▽ 烤包子送来以后,下一秒我说话忽然就自动变成了“卖羊肉串”的腔调。
▽ 有一天,参加活动,坐在前排毫不认识也没有自我介绍的人转过来让我扫码添加她微信,无奈之下扫了但没点添加,假装此时台上的ppt非常吸引我,我举起手机连连拍照,拍完之后微信里的添加页面也没了,如释重负,假装不知道她扭头来又在看我。
▽ 地铁邻座的小男孩一直在担忧他吃下去的水果没洗干净中毒了。 “病毒被我吃下去了。” “没关系的,你只吃了一点点。”妈妈安慰他。 过一会儿男孩又重复一次他的不安,“ 病毒被我吃下去了。 ” “妈妈在网上查了,没事。”妈妈假意应付他。 “可爸爸说有事。”“爸爸说错了。”“爸爸没有错。”小男孩几乎是哭腔。
▽ 如果尽可能少地拿出来些换穿的衣服,那么就不用整理很多的衣服,换季时有几个衣物袋几乎不用收拾就可以回归原位。我对生活所需之物的占有,可以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线上。
▽ 穿惯登山徒步鞋以后,每天都想穿它走路,别的鞋都退而其次了。
▽ 有一天,在朋友推荐下看了一本要取悦自己、不要讨好人的书,我以为我内心里的那个自我早已足够强大了,然而看第一章时,死去的(20多岁时的)记忆就攻击了我⋯⋯
▽ “稿费不太多,希望你不要介意。” 心里的那个我立刻回应“我介意啊”,嘴巴上却还是答应了下来⋯⋯
▽ 如果有一种床垫能够模拟火车的晃荡和声音就好了。奇怪,睡眠并不好的我在火车上却可以睡得着。这或许是早年动辄坐48小时、36小时火车的经历遗留在我身体里的余波。最好是中铺,不用社交,不用营建短暂的旅途关系,一觉接着一觉,醒来就看书,想很多事情。那样缓慢的旅程,放到现在可能也无法忍受了吧。
▽ 黄昏上车后,即将发车的那一小会儿空白时间,站在车厢口处站台上的列车员放松地哼唱起了歌,很熟悉的曲调,我迅速检索几秒,啊,是哥哥的《似水流年》,好久没听了,“浩瀚烟波里,我怀念,怀念往年浮现⋯⋯”这旋律,真是平添夜行列车上的愁绪。早上起来,经过站在车厢接头处面朝窗外一闪一闪的油菜花田的他,又在唱,“红尘啊滚滚,痴痴啊情深,聚散终有时⋯⋯”他的心里一定有个港台怀旧金曲曲库。
▽ 好朋友说,你不要这么想,我能做到的就做,做不到的就会说,否则沟通成本太高。是哦,一语点醒了我,我向来都是心里想得太多,并为此所累,不愿麻烦人的时候更是如此。总是活在自我意识里,却没有想过是会给亲近的人带来“沟通成本”。然而这恐怕是出厂设定,要克服也难,正是这样那样的特质(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才成就为我这个人。
▽ 朋友的关心让我反而变得脆弱,或者说让我意识到了那一刻的自己是脆弱的。但,并非我不知道自己的脆弱,而是在那样的当下,为了硬撑下去而努力选择忽视它、漠视它,否则,比脆弱、自怜更具摧毁力的失败感会席卷而来。又想,我为什么忍耐点比较高呢,心里总有一个无形的自己,对着我这个有形的躯体扬着鞭子。也许是20多岁的时候也算是吃过些苦头,多少驯化了我的神经?又由此想到那一次在录播客节目时,我说到自己成长平顺,其实也不尽然,我在重听节目的时候,听到“平顺”这个词也总是一顿,潜意识里大概也觉得太轻松随便地抹去了些什么吧。今次仔细地想了想,在说出口的那一瞬之间,大概有许多个原因:时间有限无法细细展开讲、觉得个人起伏不算什么不值一提、没有做好准备这么细腻地谈论自己、也或许是不够真诚、没有更认真地检视自己的内心。
花椰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岛屿的鸟——读《飞鸟奇缘》 (17人喜欢)
- 此刻我必须创造 (102人喜欢)
- 有一天(二十二) (24人喜欢)
- 事物的状态 (15人喜欢)
- 《森林报》的版本和物种名 (6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