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上过班的人生真的算是完美人生吗?
这篇文章,是想要跟大家如实的分享「不上班」的AB面。
我很难定义自己是个自由职业者,或者是数字游民,因为我也很难去跟大家介绍自己的工作身份以及生活状态的身份,它是一个非常阶段性流动的状态,甚至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都不知道下一秒的自己会去向何方。
过去写过一篇毕业后不上班的自我介绍,也欢迎大家阅读:
每每在某一次会议或是一场直播,又或是一次公共活动中被问及“你是做什么的?”的时候,都是我最头大的问题。Life coach?小院主理人?做播客的?偶尔也写点文字?好像当某个标签被抛出去的时候,下一个问题我怎么都接不上。
“所以你是一名全职life coach?”“原来你是做民宿的呀?”“投稿在哪个平台?”
——都不是。
我是没有形状的,像水一样没有形状的。
呈现不出水的样子,流动的,尽量在让每个水波都澄澈的,不知道去向何方的。
但终究,终究,会流回到起点的水。
(耳机里我此时还是在放着Fly Me to the Moon,突然想说,我可能会飞到月亮上去)
飞到我7岁好朋友小鹿的月亮村上去。

「你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生活」
「你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生活」是我这几年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陆陆续续找到我的朋友我想或许都带着这样的疑问,“怎么过上这样的生活”“有没有什么生存下去的技能”“只需要勇气吗”?
真正重要的,是真的得把自己抛到月亮上去啊。
这是个实话。
之所以不会有思考回到「正轨」的焦虑,是因为从来没有在「正轨」里航行过,所以给不出什么从职场从大厂脱轨的建议,只能给出顺着心流进入自己轨道的建议。
顺着自己的流去走,走着走着,你一定会走到月亮上去的。
不是,你一定会去到自己的“理想生活”里去。
而你可能会发现,所谓的“理想生活”,要付出的代价竟远远高于大多数行星正在航行的那个轨道。

顺着我的第一次心流,我在20岁的那年,只身一人前往澳洲间隔年,体验着我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场又一场邂逅与冒险。但是那段冒险的背后,是我在凌晨布里斯班south bank草坪旁的一间大型餐厅,一边听着凌晨爆炸的烟花,一边洗了整整10个小时的碗;也是在黑农场里每天投一个农场给的洗澡币,只能洗一场3分钟的“限时澡”,和朋友们一起在农场见到浩瀚银河星空的同时,我们每天都在吃着老干妈拌白米饭,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去到镇上买蔬菜肉食;是在圣诞节万家团聚的夜晚,手里拿着厚厚一大叠履历挨家挨户找工作的“凄凉”;当然,也是在干完了一年苦力活后成功收获了突出至今的腰椎间盘。
不知道看完以上的你,还愿不愿意去打工度假间隔年。
当然,你的体验一定与我不一样,但那一年我体验的浪漫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顺着我第二次的心流,我想要成为Tim Ferris年轻时体验过的数字游民,于是我带着一年以来痛苦的成长去到了大理,而数字游民的“标签”在我的定义里始终需要有一份较为稳定的远程网络上进行的工作。于是我也“成功”地实现了那时候的云南旅居生活。
只是我的照片里,永远都是在不同地方办公的场景:看戏剧的间隙、在西湖划船的时候、和朋友在ktv唱歌的时候,我的手里永远都有一台电脑。另外,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我在完成的很多工作与我自己的价值观并不相符。但是,我仍旧需要为了维系旅居的状态而继续去做那一份工作。
如果你正在做的工作,它内核的那份价值观与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价值观是冲突的,你会怎么选择呢?
顺着我的第三次心流,我辞职了。
我去新疆、海南创业,在当时的自媒体里呈现出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冒险,但是那背后是不得不在工作与生活环境中与合作伙伴及其近距离的磨合。漂亮的视频背后,是每天早晨醒来都在荒漠里面临房车水管被冻住,马桶无法冲水,房车发不了电的各种现实因素的困顿。当然,可能这些都不算什么。而在大家面临生活心理层面的磨合过程中,需要考验我的,是一次又一次项目中的不顺利。我意识到,房车旅行不是那时候的我想要的。
于是,我停下了。
如果你正在创业,如果你想做的是与内在成长相关的创业,你是否也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此刻自己的成长状态能够支撑自己的理想走多久。

没有积蓄就不可以过理想生活吗?
而顺着最近一次的心流,则是我选择在沙溪古镇的稻田边安定下来生活。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我曾经的那几场心流,因而觉得我年纪轻轻却会选择这样的田园生活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躺平”。但是我的生命历程,的确 就没有所谓的“切实际”过。
我们定居在这里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分积蓄,我怀揣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焦虑,每天都在思考自己到底如何“变出”一个实质性的赚钱技能让自己生活下来。而一周过去,两周过去,一个月过去,我还没有发展出一个自己真切要追求的技能后,继而迎来的是对自己价值的怀疑,对自己社会价值的怀疑。尽管到如今,我早已意识到,这不过是从小到大,这个社会体系施加给我的又一道枷锁,但刚来到沙溪的我,仍旧被束缚着无法挣脱。
于是从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始,我和北斗在某一个月天天去玉津桥头摆烧烤卖饮料,让我们拥有了在古镇活下来的第一桶金。而那段摆摊的时间,如今回想起来,竟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工作和体验,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美好的客人,甚至还有客人后来给我介绍了西班牙语的项目工作。也有客人请我们去吃了特别好吃的晚餐。并且我们至今还保持着联系,只是一个月后,某一天当我们去到桥头时,发现忽然多了五六家摊位,再过两天,城管说沙溪古镇不能再摆摊了。

于是我们又停了下来,我偶尔给一些平台写人物类稿件,也偶尔接一些透过自媒体找到我咨询的小伙伴,北斗在小院里种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蔬菜和水果,而由于我们日常并没有太繁杂的日常所需,所以基本收入cover我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再然后,到了8月菌子季的时候,北斗开始研究起了做蘑菇酱,我就在线上帮她出售新鲜的菌子酱。同期,我们开始尝试开放共住的项目,在与我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除了感受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外,也会带伙伴们去认识长居于此的人们,以及参加本地人的一些节日与民俗,我在过程中更多是希望透过这种结缘的形式,陪伴更多的伙伴感受我最热爱的事情。
那就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深度的体验在地与链接在地。

而就是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又“不意外”地结识了一群与我们共同走在这条「小众轨道」上的生命伙伴们。写到这里,我想重点就来了,这也是我最难去解释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的部分,或许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并链接我正在走着的这条轨道上的「其它行星们」。
这句话听着真的很怪,甚至像邪教组织。但除此之外,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才好。
同样,在这里生活过的伙伴们大多也会与自己原本生活中的伴侣、家人、朋友们去形容这样的共创和体验。于是,我们也陆续接待着更多因此结缘的伙伴,但是 大多数他们的伴侣、家人、朋友都会在最初带着一份怀疑,并且在离开的时候笑着跟我们说,“我以为她是不是被洗脑了。”“的确变了很多。”“但是我挺喜欢你们。”
是带着一份明白与确信离开的。
但是却再没断掉联系。

怎么说呢。这条轨道的确妙不可言,因为是我切切实实的,花了那么长痛苦的时间才探索出来的一条路,那条路很简单,就是顺着那些流航行,就是顺着自己内心最想要的向前走罢了。
所以曾经挤破脑袋要进大厂的人忽然告诉家人,我要去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了。曾经在固定的城市里工作的人忽然告诉伴侣,我要去体验旅居的生活了。曾经觉得自己可能要吃好多年抑郁症药物的人忽然告诉家人,我停药了。
你知道秘诀吗?我们只是回到了生活,和我们自己里。
没有回到自己内心的时候 我们是无法用头脑层面思考这件事的。
不对,我的理解里,头脑永远思考不出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因为它带给不了我自己那份相信,我的相信,必须得是我硬着头皮走出来的。
首先是我相信这条心流,然后我去航行,航行的过程中我探索出一条又一条的路径,继而更加确信我的心流。
我在跋山涉水的 回到我自己的身边。

一层又一层的脱下社会给我的枷锁,原生家庭与教育环境给我的塑造,我重新地长出自己的形状。像水一样没有边际的样子。
我的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不是大家被吸引到了我的轨道上。而是大家的内心,本来就在这条轨道上。
他们勇敢地接受并踏上了 自我觉醒的内在探索之旅。
写到这里,好像觉得又有些偏题了。
————————
无数人质疑我,根本没有积蓄是不可能过上这种生活的。“等我赚到足够多的钱,我也会来过你的生活。”是我听到最多的话之二。
甚至没来到小院的共住伙伴,在来这里之前,都没想到我们现在这么“穷”。(穷的状态仅仅是指经济层面,精神层面的我仍旧自信的觉得非常富裕)顺着这样的心流,过上这种理想生活,看似每天都没有上班的背后,我们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院子的改造非常费时费力费钱,几乎在主体框架建立完成后,剩下的工作都是北斗一个人完成的。(真诚的告诉大家,我几乎没有干体力活,因为顺着第一次流之后,我的老腰至今仍旧在痊愈中:)
我们的生活费从哪里来?可能是从我做life coach来,也是我们共住的费用中来,还有其它自媒体得到的一些些打赏。几乎的分配比例是,我们月开销2000左右的状态下,我们的一年至少需要3万的收入。其实听上去是不是很低,的确不多,因为我们的生活确实很极简。但是我们的改造过程也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由于我们期待着的小院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再加上每个月一场共住体验的期间几乎是全身心陪伴与共创的状态,所以改造也会在那段时间停下,而沙溪夏天的雨季也是并不适宜动工的,所以整个“战线”就会被拉到很长。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蜕隐小院是每个来到这里的伙伴们的家,是因为大家付给我们的共住费用,几乎都是用来作为小院的改造与装修的。而前期的伙伴们也参与了软装设计的不同部分,所以我看着这个院子的一砖一瓦,和边边角角,都是一种感恩的心情。
因为都是大家的投入才得以让小院生长至此。
如果你也想了解小院的改造与招募情况,可以点击下文阅读:
而我同样将这段过程视作为生命中的一次体验或是一场试验,如果我正在做着的这件看似极度理想主义乌托邦的事情没有办法继续下去的话,小院也就如同一株树苗,它是无法生长起来的。简单来说,没有办法继续投入改造这件事情,也就意味着我们或许并不适合这件事,或许也意味着“觉察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并有更多人愿意加入进来”这件事在这个当下的时代暂时还有些无能为力。
但是无论如何,它目前都还在平稳地向前走着。蜕隐这株树苗如同最近院子里明明去年冬天快被冻死的植物那般,奇迹般的又生长出了新的绿叶。
而我的生命,在这个阶段下,与蜕隐融合在一起,或者说,我的生命能量便是它的根茎。
它长到哪里,我就长到哪里。

我们的小院最初的由来,是我与北斗终于决定停留下来定居的那一刻。我们曾经的客户,后来的朋友,如今的家人阿香为蜕隐投入了第一笔长租下来的租金和第一阶段的改造费用。我的家人知道我在沙溪定居后,问我们和朋友的合作协议是什么。我说,我们什么协议也没有,朋友愿意支持我们在这里的成长。
这在他们那一代,甚至这一代大多数人的心里,可能都是无法理解的吧。
甚至在曾经还没有走上旅途的我心里,也是无法被理解的。社会上大多数时候的理解是,“我们要努力的攒钱买房子买车子,亲兄弟明算帐,朋友之间借钱更要写好借条。”
可是我的世界里,好像并没有这样的概念。我最好的朋友,读书的时候我借给了她一万块钱,我的内心甚至并不希望她还给我,我希望她可以真正顺利地毕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要去澳洲之前,朋友给我打了五千块钱。她说,如果你需要,未来我五千块的工资可以分给你三千的。所以你不要在外面委屈了自己。
多年后,阿香说,“这就是我家啊,我家也是你家,你家也是我家。”
所以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共住伙伴跟我说,“吸引我来到这里的一部分因为是,我觉得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家分享出来给陌生人,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
我有瞬间愣住,我好像觉得这句话奇怪又不奇怪。
又或者是,在那条轨道走的久了,这件事早已经变得理所应当。
后来的我早就没想着去买房子这件事,因为用北斗的话来说,“满世界都是我们的家”啊,我们去到不同的地方旅行,总有地方可以住。但是我也总是被提醒着,“要做一个 当自己有能力、有能量时就要不断付出的人”,因为只有当我付出了,我收获的东西才会是我真正想要的。因为在真正纯粹的爱里,流动起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价值。



昨天阿香分享了一个图片,里面写着“阿夫甲”。在剑川白族话中,“阿夫甲”是一种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的好友关系,从小结为“阿夫甲”的两人要一辈子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我想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所有关系都是如此吧。所以好像也觉得很有底气。我自己去体验、去努力、去成长,但是如果我真的觉得这个当下或这个阶段的我做不到,好像总有一份底气给到我。最近北斗喊熙原帮我们写一篇反馈,北斗说我们最近缺钱装修了,要再做一次招募。熙原说,“我打钱给你们就好啦。”北斗说,“我们还是要先自己招募。”
我觉得像是你在外面闯荡,但始终有个港湾存在在心里。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简单,社会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种价值或是能量交换的过程,交换的媒介长久以来是以固定的形式存在着,但是在我经验的过程中,我在试图剥离开这套体系。所以我们看似两手空空,没有物质没有金钱,但确有无数套“房子”,和无数份安全感。
所以,到底没有积蓄怎么过上这样的生活呢,当你是你自己的时候,你真实的能量,纯粹的爱一定会被同频的人感知到。你真正的“阿夫甲”才会出现,他们会让你觉得,自己的那条轨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呀,原来自己 一点也不孤单。
只是,在他们出现之前,你可能会探索很久很久,也可能会在黑暗的泥潭里,沉沦很久很久。但是,我想告诉你,远方的朋友,你要等,你一定要等到那一天。

我也不知道这篇文章到底有没有解释所谓理想生活背后的AB面,但是我只是想如实的给你看到,生活中不是一帆风顺,但也不是不可救药的。我所谓的“代价”可能在有些人的心里可能是很重的锤子,也可能是轻飘飘的落叶,但那又怎么样呢?如果的确顺着心的真相航行,大不了撞他个头破血流罢了。
到头来,还是一条好汉。而自己,却又离自己更近了一步。
更多文章欢迎在公众号:阿绵Mian里阅读
life coach/1对1咨询欢迎添加微信:mianyan67(备注来意)
-
我在马桶上吃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5 02:35:46
-
阿绵M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0 09:20:25
-
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9 22:45:34
-
冥王星上的T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9 22:15:40
-
康健斯基诺维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9 19:07:2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9 19:04:49
-
phil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9 18:01:30
-
豆友156584342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9 17:47:21
-
快乐的牛虻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19 17:36:01
Emancipate yourselves from mental slavery None but ourselves can fr...
阿绵Mi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要正式接couple coaching(伴侣教练)啦! (1人喜欢)
- 谷雨生活营招募 | 杜鹃花下的野餐 (4人喜欢)
- 共读《经典中医启蒙》 | 与万物沉浮于天地之间 (3人喜欢)
- 老挝琅多 | 一场遥远的 夏天的梦 (3人喜欢)
- 觉醒的一刻,从看见女性对女性的压迫开始时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